固态隔离器的工作原理及选型要点

发布时间:2024-07-30 阅读量:2817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固态隔离器是一种利用电子元件(‌如开关三极管、‌双向可控硅等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达到无触点无火花地接通和断开电路的新型无触点开关器件。‌它由微电子电路组成,‌是一种四端有源器件,‌其中两个端子为输入控制端,‌另外两端为输出受控端。‌固态继电器具有放大驱动作用和隔离作用,‌适合驱动大功率开关式执行机构。‌相较于传统的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无触点、‌寿命长、‌速度快的特点,‌对外界的干扰也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电隔离的设备仪表配用中。‌


固态隔离器的使用解决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监视和控制所需的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之间信号传输的相互干扰问题,‌特别是在需要高电压设计的系统中,‌能够实现更高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系统成本并提供更大的可扩展性。‌此外,‌固态隔离器的设计和应用还包括在汽车、‌工厂自动化和控制、‌电网基础设施等领域,‌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优化成本并保持电源效率。‌


一、工作原理


其工作原理基于线性光耦隔离原理,‌通过系统产生干扰的原因分析,‌隔离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监视和控制需要用到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这些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往往互相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因此,‌隔离器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选型要点


固态隔离器的选型要点主要包括隔离电压、‌ESD能力、‌输入信号特征、‌信号输出要求以及供电电源。‌


(1)隔离电压


‌固态隔离器作为一个安规器件,‌其隔离电压的能力是选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应用场景对隔离电压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隔离电压。‌例如,‌纳芯微的产品通过基本隔离、‌增强隔离等多种产品,‌覆盖了不同耐压范围,‌以满足客户不同的系统需求选型。‌


(2)ESD(‌静电放电)‌能力


在固态隔离器的选型中,‌ESD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特别是在静电敏感的设备中,‌选择具有良好ESD能力的固态隔离器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免受静电损害。‌


(3)输入信号特征


了解输入到固态隔离器的信号特征是选型的关键。‌输入信号可以是直流或交流,‌可以是电流或电压信号,‌还可以是热电偶或热电阻信号等。‌根据输入信号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固态隔离器,‌确保其能够正确处理和传输这些信号。‌


(4)信号输出要求


‌固态隔离器的输出信号需要与连接的设备(‌如PLC、‌DCS、‌二次仪表等)‌的输入信号相匹配。‌常见的输出信号包括4-20mA、‌0-20mA、‌0-10V、‌1-5V等模拟信号。‌同时,‌需要清楚输出信号的回路数,‌特别是当输出为数字信号时,‌二次仪表与变送器应遵循相同的通讯协议。‌


(5)供电电源


‌固态隔离器需要适当的电源才能正常工作。‌常见的工作电源包括24Vdc、‌220Vac等,‌但也可能需要不常见的电源如12Vdc、‌15Vdc、‌48Vdc、‌110Vac等。‌确保所选的固态隔离器与提供的电源相兼容是选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综上所述,‌固态隔离器的选型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综合考虑隔离电压、‌ESD能力、‌输入信号特征、‌信号输出要求以及供电电源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固态隔离器。‌



推荐阅读:


ST、RK和先楫工控开发板PCBA方案

伺服驱动器实战方案及MCU必备五大特性

汽车氛围灯主控方案与电路设计要点

有效降低成本35%的车载OBD实战方案

数字电源主控方案比对:先楫VS Microchip


相关资讯
美国被曝秘密植入追踪器监控高端AI芯片流向 严防技术流入中国

美国为防止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已秘密要求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等企业在出口至部分国家的AI芯片中植入追踪程序,以便实时监控芯片流向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下)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晶振行业必备术语手册:工程师必收藏(上)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的每一项参数都与产品命运息息相关——哪怕只差0.1ppm,也可能让整板“翻车”。看似最基础的术语,正是硬件工程师每天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

3点区分TCXO温补晶振与OCXO恒温晶振

电路板中常用到恒温与温补这两种晶振,恒温晶振与温补晶振都属于晶体振荡器,既有源晶振,所以组成的振荡电路都需要电源加入才能工作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