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和MCU奋力争夺EtherCAT 伺服应用市场

发布时间:2024-09-12 阅读量:281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bebop

摘要:EtherCAT伺服因其出色的高速性能、高效率、兼容性、技术支持、开放性、安全性和低成本实现等优势,在运动控制领域表现尤为出色。EtherCAT可以使用标准的以太网接口实现,无需昂贵的专用硬件,这降低了实施成本。随着EtherCAT ASIC芯片的推出,接口成本进一步降低,使得EtherCAT成为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支持EtherCAT的SoC采取向下打的策略,突出跑系统的平台优势,整合AI和多媒体显示实现灵活友好的HMI和控制。而EtherCAT的MCU是向上打的策略,在PLC和伺服等单机应用领域更灵活,也方便工程师实现以太网设备互联互通。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超过2,600家公司认可了EtherCAT (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 不少国际芯片大厂相继推出集成EtherCAT协议的产品。
国内IC原厂也在积极推出EtherCAT主从站控制器芯片。其中,瑞芯微推出针对EtherCAT总线进行专项优化的SoC产品——RK3506;先楫半导体推出了中国首款拥有德国倍福公司(Beckhoff)正式授权EtherCAT从站控制器(ESC, EtherCAT Slave Controller) 的高性能MCU产品 HPM6E00系列。
瑞芯微RK3506支持多种协议,并针对EtherCat总线进行了专项优化,可用于周期时间低至微秒级的实时应用,非常适合PLC主站控制场景,通过SoC多余资源实现主站控制,可大幅度降低硬件成本,提升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实现管理层级与传感器/执行器层级之间高效可靠通信。
先楫HPM6E00系列适用于PLC从站控制器场景,内置支持3端口的EtherCAT从站控制器和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具有32通道的PWM模块、2套硬件环路控制系统、4套精确位置系统等资源。

图:EtherCAT网络架构图(来源:研华科技)
我们推荐瑞芯微RK3506和先楫HPM6E00二款芯片,它们是我爱方案网合作方案商验证的易用且高性价比产品。工程师可参照数据设计并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EtherCAT PLC方案:

扫码可申请免费样片以及获取产品技术规格书

瑞芯微RK3506

瑞芯微RK3506具备1.5GHZ高主频,实现高性能的同时,具备更低的功耗,为工业控制产品稳定可靠的执行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瑞芯微RK3506支持高性能DDR3存储器,在存储器性能与抖动抑制方面实现极大的优化。为了实现工业实时以太网EtherCAT与标准以太网TCP/IP通讯同时运行,瑞芯微RK3506设计了2个独立的高性能百兆以太网MAC单元,经过长时间验证,通讯效率与稳定性非常高。


EtherCAT总线专项优化,实时性能强
在伺服控制方面,瑞芯微RK3506支持EtherCat和CODESYS协议,可以通过以太网连接多个伺服驱动从站,可以精确控制伺服电机;1ms控制周期linnux系统抖动<70us;瑞芯微还提供专用实时网卡驱动,进一步提升实时控制效率,实测延时抖动性能达到10%以内(控制周期为1ms)。
支持AMP多系统方案
AMP(非对称多处理)是一种计算系统架构,指的是多核处理器中的每个核可以独立工作,并执行不同的任务或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这种特性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非常适合需要高实时性和特定任务处理的应用场景。
瑞芯微RK3506支持Rockchip平台异构多系统AMP(非对称多核架构)的开发软件包,支持Linux、RTOS、Bare-metal组合的AMP系统架构,实现微秒级中断响应延迟(<5us),同时提供提供标准RPMsg核间通信方案。可以满足一些特定行业应用,如电力物联网、电网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安全控制、工业自动化的需求。
先楫HPM6E00

HPM6E00系列是国内首款拥有德国倍福公司正式授权的EtherCAT从站控制器的高性能MCU产品,具备高性能运动控制、高实时工业以太网互联的特性,提供RISC-V双核、多达3端口千兆以太网路由模块,支持多种工业以太网协议和时间敏感网络 (TSN: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普遍适用于高性能伺服电机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数据传输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场景。
内置高速实时以太网系统
为了支持工业设备间的高速通信,先楫HPM6E00系列MCU配有高性能的实时以太网系统,包括正版的EtherCAT从站控制器,一共支持3个端口,其中HPM6E80还支持一个TSN交换机,可以支持3个外部端口和一个内部端口,以及一个千兆以太网MAC控制器。
先楫将EtherCAT从站控制器集成在了芯片上,因此,它的PDI(Process Data Interface)集成在了芯片内部,通过高速的系统总线相连接,支持HPM6E00系列的CPU与DMA之间的通信,相比通过SPI口,或者并口来外扩的独立式的从站控制器来说,使用系统总线来连接PDI接口,可以获得更加高速的访问效率。
增强运动控制控制
在运动控制方面,HPM6E00系列同时配备精确位置电动控制系统,硬件坐标轴变换和环路计算模块,以及32路100ps高分辨率PWM输出,满足最高性能的电机控制要求。
HPM6E00还配有4套可编程的SEI串行编码器接口,用户可以实现自定义的编码器接口,且仅需简单配置软件,就可实现适配市面上各类的,各个厂家的位置传感器,包括多摩川协议、BiSS-C协议、以及EnDat 2.2协议等。
除了MCU外,先楫还推出了与HPM6E00系列MCU配套的开发套件—HPM6E00EVK和SDK,更方便工程师设计开发相应方案。
具体参数方面,HPM6E00EVK提供双百兆网口,实现ESC功能,RGMII千兆网口,CAN接口,音频接口,sigma-detal 转换接口,HS USB接口以及标准的电机接口可以适配先楫的电机驱动板。同时HPM6E00EVK的FEMC/PPI插槽,方便用户实现各类总线接口,并默认提供FEMC/PPI子板,可以实现SDRAM和并口的ADC采样功能。此外,还提供树莓派接口以及板载的调试接口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调试,同时也提供标准的JTAG接口供用户选择。


驱控一体多轴伺服驱动器方案



该方案是一款模块化可扩展EtherCAT总线伺服驱动器,整流模块支持3-5KW,逆变模块支持400W-750W单双轴以及1500W单轴输出,支持内置抱闸继电器,支持TYPE-C USB调试接口,配合上位机可以实现伺服参数的快速导出导入及曲线波形监视。M9系列伺服以完全国产自主的RISC-V内核的HPM6E80处理器为主控芯片,HPM6E80为双核处理器,每个核主频高达 600MHZ,具有丰富的外设,采用单颗芯片方案即可实现EtherCAT总线伺服系统的应用。


系统框图:



方案优势:

  • 模块化设计,可扩展EtherCAT总线PLC及总线模块。

  • 逆变轴共母线,能量回馈与能量消耗形成动态平衡,节省电能。

  • 体积小,功率密度高,4轴节省25%空间,6轴节省35%空间。

  • 内置MOS控制抱闸通断,抱闸接线更简单。

  • 优化硬件设计,多轴伺服漏电流小。

  • 可搭配EtherCAT总线PLC模块,多轴驱动和驱控一体同时覆盖。

  • EtherCAT采用单芯片实现,稳定性更好,成本更优。

  • 电流环刷新频率64KHZ,速度环带宽3.1KHZ。


扫码可申请免费样片以及获取产品技术规格书


相关资讯
汽车气压表PCBA方案:高精度测量与智能控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胎压监测已成为车辆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气压表作为关键测量工具,其精度、稳定性和易用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与能效管理。本文将深入解析基于涂鸦IoT平台的汽车气压表PCBA方案,从技术原理、硬件设计到应用场景进行全面介绍。

北京君正X2000/E处理器:多核异构加持,重塑物联网高性能低功耗新标杆!​

在物联网设备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平台成为行业的核心需求。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X2000/E物联网应用处理器,凭借其多核架构、丰富的接口以及工业级的可靠性,为智能硬件开发者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核心技术、功能特性及典型应用等角度,全面解析X2000/E处理器的技术亮点与应用价值。

480MHz主频!适用于高精度伺服电机的编码器方案

编码器是一种将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分别通过码盘和码尺进行检测。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增量式与绝对式两类:增量式依赖从零位开始的脉冲数累计确定位置,断电后需重新寻零;而绝对式则直接读取唯一的绝对位置编码,无需参考点或持续计数,断电后位置信息不丢失,重新上电即可获取准确当前位置,因而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数据可靠性。编码器整体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可靠性强和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领域。

1080P高清屏,冷启动小于100ms!国产MCU高性能汽车数字仪表方案合集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功能丰富、精准灵敏、支持数字及图像显示的仪表日益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传统仪表(如车速表、转速表、机油压力表等)依赖传感器监测车辆状态,通过电阻变化转化为显示信号。

瑞芯微RV1126、RV1126B选型难?一文看懂升级差异

瑞芯微正式发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而RV1126B作为RV1126的升级版本,在保持完美兼容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的性能跃升。该芯片在AI算力、能效表现、编解码性能及场景适配能力等关键维度均有显著提升,其升级重点体现在:更强大的AI计算性能、更卓越的影像处理能力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覆盖。这一升级更进一步强化了瑞芯微在边缘智能视觉市场的技术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