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4 阅读量:4907 来源: 综合网络 发布人: bebop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过电压保护是确保电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压敏电阻(Varistor)作为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在过电压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压敏电阻的基本原理、主要参数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型。
压敏电阻是一种对电压敏感的无源元件,其电阻值会随着施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当电压低于压敏电阻的阈值电压时,其表现为高阻态;一旦电压超过阈值,压敏电阻迅速降低其阻抗,允许电流通过,并将电压钳位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从而保护连接在其后面的其他电子组件不受过电压损害。
压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基于其内部材料的特性,常见的材料有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ZnO)。这些材料具有非线性的伏安特性曲线,使得它们能够在过电压条件下提供快速响应并吸收多余的能量。
标称电压(U_n):指压敏电阻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连续电压。这一参数是选择压敏电阻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大连续工作电压(U_c):指的是压敏电阻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的最高电压值,此值一般小于或等于标称电压。
压敏电压(U1mA):是指当流经压敏电阻的电流为1毫安时所对应的电压值。这是衡量压敏电阻敏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能量吸收能力(W):反映了压敏电阻能吸收并耗散掉的瞬时过电压能量大小。
漏电流(I_Leakage):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压敏电阻两端存在的微小电流。
非线性系数α:描述了压敏电阻阻值随电压变化的非线性程度。
寿命:压敏电阻在经历多次过电压冲击后仍能保持性能的时间长度。
正确地选择压敏电阻对于确保电路的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选型时应考虑的一些关键点:
确定应用场合:首先明确压敏电阻将要应用于何种环境,例如交流还是直流系统,以及预期的过电压类型(如雷击浪涌、开关电源噪声等)。
评估保护需求:分析电路中可能遭遇的最大过电压及其频率,以此来确定所需的压敏电压范围。
考虑安装空间与成本:根据实际可用的空间以及预算限制来选择合适的尺寸和价格区间内的产品。
测试与认证:优先选用经过相关国际标准(如IEC、UL等)认证的产品,以保证质量和可靠性。
压敏电阻作为过电压保护装置,在设计时需充分理解其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精心挑选,才能有效发挥其保护作用,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新型材料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压敏电阻的性能与应用领域。
在消防安全需求升级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Holtek(盛群半导体)推出BA45F25343/53/63系列MCU,以双通道感烟AFE(模拟前端)为核心,结合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与智能算法,实现感烟探测器在精度、成本、可靠性三大维度的突破性提升。该系列通过内置双通道LED驱动、5V/9V多电压输出及失效报警功能,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案外围电路复杂、误报率高(行业平均>2%)的痛点,更以国产替代能力打破海外厂商(如ADI、Microchip)在高端消防芯片市场的垄断,成为智能消防终端、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的行业标杆。随着智慧城市与安规政策驱动,BA45F系列有望在百亿级消防物联网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在边缘计算与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电源管理技术正面临高密度集成与能耗优化的双重挑战。Microchip推出的MCPF1412高效全集成12A电源模块,以行业领先的5.8mm³超小封装、95%以上能效转换率及智能化数字接口,直击设备小型化与能源损耗的核心痛点。本文从技术解析、性能突围、国产替代路径及市场前景多维度切入,深度剖析该模块如何通过创新的LDA封装与PMBus®兼容设计,在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及新能源领域重构电源管理标准,为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提供关键技术启示。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的智能驾驶技术专区,易灵思(展位2BC104)首次公开展示其钛金系列FPGA完整技术生态,两款基于16nm FinFET工艺的旗舰产品Ti60/Ti180,配合全栈式开发平台,构建起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载传感三大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
全球半导体制造格局迎来关键变量。根据产业链最新消息,英特尔的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获得英伟达、博通、IBM等多家行业巨头的代工订单,首批验证芯片反馈积极。这意味着在台积电主导的先进制程领域,美国本土终于出现具备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联发科技(MediaTek)以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与联接平台MT2739的发布,正式吹响了“AI定义座舱”的号角。作为全球首款基于3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C-X1凭借双AI引擎架构、NVIDIA Blackwell GPU集成及400TOPS的端侧AI算力,不仅突破了传统车载芯片的算力天花板,更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开发生态,实现了低延迟语音交互、实时旅程规划等生成式AI功能的规模化落地。而MT2739作为5G-Advanced技术的标杆性产品,率先支持3GPP R18协议及卫星通信技术,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网络稳定性难题。这两大平台的协同,标志着MediaTek在智能汽车领域完成了从芯片性能到生态整合的全链条布局,直面高通8155等竞品的市场优势,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60%,MediaTek正以技术革新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从“跟随”迈向“引领”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