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体外除颤器中电容器的关键作用

发布时间:2024-12-20 阅读量:12491 来源: 发布人: lina

【导读】除颤器的设计旨在通过向心脏施加受控的电击,即向心肌输送电流,以治疗心律失常症状,并促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在这一关键的救生过程中,电容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详细阐述除颤器电路的基本构成元素,并深入分析电容器选型在除颤器系统设计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除颤器1的设计旨在通过向心脏施加受控的电击,即向心肌输送电流,以治疗心律失常症状,并促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在这一关键的救生过程中,电容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详细阐述除颤器电路的基本构成元素,并深入分析电容器选型在除颤器系统设计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最简单的除颤器电路主要由电容器、变压器、整流器以及电感器构成(如图1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变压器扮演着充电的关键角色,它能将电压从几百伏提升至几千伏,确保提供足够的能量输出。随后,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电(AC)转换为直流电(DC),确保电流单向流动,从而有效地为电容器充电。一旦电容器充电完毕,通过将桨叶放置在患者的胸部,电路得以闭合。此时,电感器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能够维持电流在几毫秒内稳定流动,这对于对患者实施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探索体外除颤器中电容器的关键作用

图 1. 最简单的除颤器电路


除颤技术采用单相或两相波形以确保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尽可能减少心肌损伤(见图2)。其中,两相波形在现代除颤系统中更为普遍。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除颤器会在心动周期的中段改变电流极性,从而使电击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传递,而非单一方向。具体而言,截断的指数双相波形能够促使电容器以标准的指数衰减方式对患者进行放电,随后通过定时电路中的开关实现电流方向的逆转。


探索体外除颤器中电容器的关键作用

图 2. 除颤中使用的单相和双相波形


由于典型市电电源的功率无法满足除颤所需的瞬时高能量需求,因此需要使用一个可调或升压变压器,以便将普通的市电交流电(AC)转换成高压交流电。随后,这一高压交流电会通过整流器进一步转换成高压直流电。利用可变电压的升压变压器,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最适合的电压设置,从而确保治疗的恰当性和安全性。

楼氏电容在体外除颤器中的作用

电容器负责储存大量的电荷,并能迅速将这些电荷释放到患者体内。有效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此外,电容器的规格不仅决定了脉冲的大小和形状,还对整个系统的结构紧凑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

楼氏电容旗下的康奈尔品牌打造了具有高可靠性的用于体外除颤器的薄膜电容器2。这些电容器历经广泛的工艺验证与严苛的质量测试设计,旨在确保产品的长久使用寿命及全面的可追溯性。其小巧的外形设计,完美适配于便携式除颤设备中。


注:

1:[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treatments/23020-defibrillator]

2:[https://www.cde.com/custom-solutions/external-defibrillator-capacitors/]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我爱方案网


推荐阅读:

自动化测试仪与编码器监测实用指南

深入剖析热插拔控制器中的寄生振荡现象

基于炬芯科技产品的蓝牙音箱方案

集成式紧凑型CAN FD系统基础芯片解决方案,专为空间受限应用而设计

探索同步SAR模数转换器的片内校准:为何它如此出色?


相关资讯
日系晶振平替方案!YXC国产温补晶振交期缩短50%

在高精度雷达和导航应用领域中,时钟稳定性和精准定位是两大关键因素。由于雷达系统需要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而导航系统则要求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和规划路径,因此这些应用都对时钟信号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芯控未来:破局AI时代的触觉交互密码

当指尖划过屏幕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语言,触控技术正在书写人机交互的新篇章。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24年实现3.9%的企稳增长后,2025年将迎来AI PC换机潮与Windows 10停服的双重催化,预计触控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在这场交互革命中,触控板已从外围配件进化为生产力核心组件——更精准的轨迹捕捉、更具实感的力度反馈、更智慧的生物识别,正在重新定义"指尖生产力"的边界。兆易创新凭借在电容触控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以GSM3765/3766芯片组为支点,撬动这场触觉体验的全面升级。

工业5.0时代,AMR如何实现人机共舞?解析安森美的安全设计密码

在工业4.0向工业5.0跨越的进程中,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正从“效率工具”蜕变为“智慧伙伴”。随着制造业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的追求升级,AMR的设计核心已从单纯的自动化转向安全性与人机协作的深度融合。然而,高速移动的机械臂、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以及突发外力冲击,仍对工人安全和设备稳定性构成挑战。如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让AMR像人类一样“感知风险、快速决策”?安森美(onsemi)通过传感、运动控制与智能照明的系统性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前瞻性答案。

气压感知破局者:兆易创新以“3高1低1优”战略重塑MEMS传感器生态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如同数字世界的“末梢神经”,悄然推动着智能生活的每一次革新。作为MEMS气压传感器领域的革新力量,兆易创新正以颠覆性技术突破行业边界——从实现水下100米精准测量的防水型GDY1122,到功耗低至微安级的节能标杆GDY1121,其产品矩阵以“高精度、高集成、高灵敏度”的硬核实力,攻克复杂环境下的感知难题。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聚光灯下,这家中国芯片企业不仅展示了10ATM防水等级的尖端方案,更通过“3高1低1优”战略,将MEMS传感器推向智能穿戴、工业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核心舞台。

知冷知热,更知“芯”:TCXO让时钟信号无惧温度挑战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晶振作为时钟信号的核心元件,其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石英晶体及周边电路元件受温度变化影响会发生热膨胀和参数漂移,晶振的频率往往随温度波动而偏移,从而影响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