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XP产品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

发布时间:2025-01-10 阅读量:1687 来源: 发布人: lina

【导读】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恩智浦(NXP)S32K312微控制器和FS2303B安全电源管理芯片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


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恩智浦(NXP)S32K312微控制器和FS2303B安全电源管理芯片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

 

基于NXP产品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

图示1-大联大世平基于NXP产品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展示板图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迈入智能化的新阶段,汽车制造商不仅迎来巨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和严格的功能安全要求,制造商需要在确保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同时,加速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转化过程。在此趋势下,大联大世平基于NXP S32K312微控制器和FS2303B安全电源管理芯片推出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旨在帮助客户提升产品原型验证的速度,从而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

 

基于NXP产品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 

图示2-大联大世平基于NXP产品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S32K312是NXP旗下汽车通用微控制器S32K3系列中的一款产品。该产品基于ARM®Cortex®-M7内核,支持单核、双核和锁步内核配置。S32K3系列具有内核、内存和外设数量方面的可扩展性,符合ISO26262标准,具有高级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低功耗的特性,能够适用于工作环境严苛的车身、区域控制和电气化应用。

 

另外,NXP集成的免费开发环境S32DS和实时驱动,也让客户可以快速上手开发基于S32K3的相关应用设计,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满足汽车电子产品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基于NXP产品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 

图示3-大联大世平基于NXP产品的汽车通用评估板方案的方块图

 

本方案是一款适用于通用工业和汽车应用的评估板,板载核心搭载采用HDQFP-100封装的单核S32K312微控制器,搭配FS2303B安全电源管理芯片、TJA1443ATK车规级高速CAN收发器、TJA1021TK/20车规级高速LIN收发器以及Molex旗下高性能连接器。得益于器件出色的性能,方案在优化成本的条件下,可达到ASIL-B的功能安全等级。并且方案支持HSE安全引擎、OTA、高级连接和低功耗性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基础开发需求。不仅如此,此评估板还增加Arduino UNO标准接口,兼容“Shield”扩展板选项,可供客户进行产品原型验证。

 

核心技术优势:

Ÿ 硬件特性:

Ø 评估板尺寸为7cm×13cm,使用轻巧方便;

Ø 32位ARM®Cortex®-M7内核,单核模式的S32K312,HDQFP100封装比普通IC尺寸减少55%;

Ø 搭配安全电源管理芯片FS2303B,实现全方位的电源监测管理与失效安全防护;

Ø 板载USB转UART模块,无需外置转换器即可实现上位机通信;

Ø 2路高速的CAN收发器和2路LIN收发器,可通过总线与汽车ECU端对端通信;

Ø 组件:1*RGB小灯、2*用户按键、1*电位器,2*电极触控板;

Ø 提供Arduino UNO接口,可连接各类型的开发板做应用扩展;

Ø 支持10-Pin JTAG/SWD标准调试接口和4线SWD调试模式。

 

Ÿ 软件特性:

Ø 与原厂提供的RTD实时驱动软件深度耦合,丰富的官网例程为用户提供无障碍的开发环境,可基于NXP量产级别AUTOSAR®和Non - AUTOSAR®的底层驱动基础进行车规级应用软件开发;

Ø 独立的HSE安全子系统,NXP提供免费的安全固件,HSE安全引擎——AES-128/192/256、RSA、ECC、安全启动和密钥存储、侧通道保护,符合ISO21434标准;

Ø S32安全软件架构(SAF),包括六个故障检测和反应库,以及免费的安全外设驱动;

Ø 结构内核自检(SCST);

Ø 免费的核间通信架构(IPCF),用于在多核系统、多操作系统通信的中间层软件;

Ø 免费的MATLAB模型设计工具箱(MBDT),NXP提供的Simulink环境插件。

 

方案规格:

Ÿ 车规级安全电源管理芯片SBC FS2303B:

Ø 树状电源轨,可为微控制器和传感器供电,出厂时可配置各路电源的上下电顺序;

Ø 具有三种工作模式(正常模式、待机模式和停止模式),管理系统低静态电流和快速唤醒功能;

Ø 多路唤醒源:WAKE引脚、HVIO/LVIO引脚、CAN FD、LIN或通过SPI/I²C命令唤醒;

Ø 内置具有循环感测或唤醒源的高边驱动器;

Ø 内置1路CAN-FD收发器(高达5Mbit/s通信速率)和1路LIN收发器;

Ø QFN48的封装焊盘裸露,优化散热管理;

Ø 通过OTP烧录存储器来扩展配置和定制化芯片;

Ø 达到功能安全等级ASIL-B,符合ISO26262标准的设计和工艺;

Ø 具有电源监督、故障检测、MCU硬件监测,失效安全保护,高级看门狗等功能。

 

Ÿ 车规级高速CAN收发器(TJA1443ATK):

Ø 支持标准HS CAN和CANFD,符合ISO 11898-2:2016,SAE J2284-1-5和SAE J1939-14标准;

Ø 在CAN-FD快速相位下,5Mbit/s数据速率也能实现可靠的通信;

Ø 支持极低电流待机模式和睡眠模式,具有本地和远程唤醒功能;

Ø 通过VIO输入控制,接口兼容3V和5V的微控制器信号;

Ø 符合AEC-Q100 Grade 1认证(环境温度=125℃),专用的TJA1443ATK可用于高温应用(环境温度=150℃);

Ø 符合IEC 61000-4-2标准,提供±8kV的卓越抗ESD能力;

Ø 小尺寸的HVSON14封装,提升自动光学检测(AOI)能力。

 

Ÿ 车规级高速LIN收发器(TJA1021ATK)规格:

Ø 符合1/SAEJ2602标准;

Ø 波特率高达20kBd;

Ø 在睡眠模式下具有极低功耗,在故障模式下功耗降到最低,具有本地和远程唤醒功能;

Ø 输入电平兼容3V和5V器件,可直连微控制器;

Ø 电磁辐射(EME)极低,高电磁抗扰性(EMI);

Ø 可在未上电状态下进行无源操作;

Ø 适用于LIN从应用的集成终端电阻;

Ø 高ESD稳健性:引脚LIN、VBAT和WAKE_N能够承受±6kV的ESD,符合IEC61000-4-2标准;

Ø 小尺寸的HVSON8封装,提升自动光学检测(AOI)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我爱方案网


推荐阅读:

掌握步进电机精髓:脉宽调制与正弦波控制的奥秘

探索SiC的高电压电池断开开关的设计要点与挑战

深度解析微控制器与输出外设的电气隔离方案

射频信号追踪新策略:手持频谱仪+高级软件的强大组合

如何通过集成电阻分压器优化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性能




相关资讯
全闪存与软件定义双轮驱动——中国存储产业年度趋势报告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索尼启动半导体业务战略重组 图像传感器龙头或迎资本化新篇章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革新智能驾驶通信:移远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如何破解行业痛点?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全球DRAM市场变局:三星技术迭代与SK海力士堆叠方案的对决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

京东方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飙升64% 显示业务领跑全球推动业绩新高

2025年4月28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以多项核心经营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彰显其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创下一季度收入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6.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06%,扣非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飙升126.56%。这一业绩表现得益于其“屏之物联”战略的深化落地,以及“1+4+N+生态链”业务架构下各板块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