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6 阅读量:1594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报告显示,全球DRAM市场经历长期调整后,2025年第二季度将迎来关键转折。随着HBM3e 12hi规格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叠加多领域需求复苏,预计当季DRAM整体均价有望实现3-8%的环比增长,常规DRAM价格跌幅收窄至0-5%,部分品类更将逆势上涨。
■ 企业级市场现结构性分化
在服务器领域,北美三大云服务商扩大通用服务器采购,中国云厂商加速AI服务器落地,双重驱动力推动DDR5需求激增。由于主要供应商将DDR4产能转向DDR5导致短期供给紧张,预计DDR5价格将止跌企稳,而DDR4跌幅亦低于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新一代AI芯片B200/B300系列对HBM需求的持续攀升,正加剧原厂在传统DRAM与先进存储之间的产能调配难度。
■ 消费电子呈现差异化走势
移动DRAM市场受中国手机补贴政策刺激,高端机型占比提升带动LPDDR5X需求走强。尽管LPDDR4X因产能扩张维持供应充足,但主流厂商通过营造紧缺氛围,预计LPDDR5X价格将实现0-5%的环比上涨。PC端则因国际形势催生的提前备货潮,加速OEM库存去化,叠加三星、SK海力士等大厂的产能策略调整,DDR5供给受限与DDR4消费疲软形成对冲,整体价格预计与上季持平。
■ 新兴需求开辟增长空间
图形DRAM领域呈现技术迭代特征,GDDR7因新一代显卡备货需求启动,价格走势趋于平稳,而GDDR6在国产AI模型需求刺激下,跌幅收窄至3-8%。消费级DRAM则受益于全球通信基建升级,4G/5G基站扩建和光纤设备更新项目推动DDR4需求回暖,预计合约价环比微增0-5%,DDR3因库存压力缓解进入价格平稳期。
市场分析师指出,当前DRAM行业正经历三重变革:HBM技术突破带来的产能虹吸效应、AI算力需求引发的产品结构升级、地缘政治催生的供应链重组。尽管部分品类仍存价格压力,但库存去化接近尾声与新兴应用场景的拓展,标志着存储市场周期拐点的到来。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在HBM领域具备技术优势,且能灵活调配产能的头部厂商动态。
推荐阅读:
印度PC与平板市场2024年创2000万台新高 企业采购与消费升级驱动未来增长
TDK推出车载大电流PoC电感器ADL3225VF:1600mA驱动能力助力ADAS布线革新
AI驱动全球服务器市场爆发式增长:英伟达领跑GPU领域,中国占比达全球四分之一
村田发布0402M/0603M超微型NTC热敏电阻 实现±0.1°C全温区检测精度
LightCounting报告:全球光模块市场2024年末迎双增长 800G部署存隐忧
在电子工程领域,频率响应分析(Bode分析)一直是电路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然而,专业网络分析仪的高昂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个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共模扼流圈与示波器的黄金组合,可以极低成本实现专业级Bode分析。通过巧妙利用共模扼流圈的独特特性,配合普通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即使是预算有限的爱好者也能获得准确的频率响应曲线。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USB接口已成为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的标准配置。一个优秀的USB接口PCB设计不仅能确保信号完整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
8月2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领开半导体成功研发并量产28nm以下嵌入式闪存(e-Flash)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存储芯片的技术空白,更为国产MCU、汽车电子及AIoT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入股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三大芯片巨头,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外界担忧此举可能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并对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性机遇。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紧扣《"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集中展示从材料、设备到应用的国产化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