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7 阅读量:1819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3月2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8,288.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0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31%,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这一表现远超2023年同期的6,322.93亿日元,标志着日本半导体设备产业在技术升级和全球需求推动下持续走强。
2月单月销售额创历史第三高
数据显示,2025年2月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4,120.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4亿元),同比增长29.8%,连续第14个月实现增长,且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尽管环比微降1.1%(连续第二个月下滑),但单月销售额仍位列历史第三高位,仅次于2024年12月的4,433.64亿日元和2025年1月的4,167.90亿日元。自1986年有统计以来,日本半导体设备月销售额已连续16个月突破3,000亿日元大关,并连续4个月站上4,000亿日元高位,凸显行业高景气度。
2024年全年销售额首破4.4万亿日元
SEAJ同步更新了2024年全年数据。日本半导体设备年销售额达44,355.9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9%,超越2022年的3.85万亿日元,刷新历史峰值。这一增长得益于全球半导体厂商加速扩产,尤其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汽车电子领域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在关键设备(如光刻机、刻蚀机、沉积设备)上的技术优势持续兑现。
全球市占率30% 稳居行业第二
目前,日本半导体设备产业占据全球约30%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约40%),稳居全球第二。东京电子(TEL)、爱德万测试(Advantest)、Screen Holdings等龙头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分析指出,日本在材料科学、精密制造领域的长期积累,叠加美国对华技术管制下部分订单转移,推动了日本设备出口的持续增长。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增长势头强劲,但近期环比下滑也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或与季节性调整、客户订单节奏变化有关,长期增长逻辑未改。SEAJ预测,随着台积电、三星等大厂在日本扩建晶圆厂,叠加本土企业Rapidus计划量产2纳米先进制程,日本半导体设备需求有望进一步攀升,2025年全年销售额或再创新高。
结语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日本凭借技术积淀和产业链协同,持续巩固其设备制造强国的地位。然而,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压力和中国等新兴势力的追赶,日本企业仍需加速创新迭代,以维持市场优势。
推荐阅读:
台积电SoIC技术成全球芯片巨头新战场,英伟达、苹果争相押注
面板市场分化加剧:电视涨势放缓、显示器涨幅扩大,笔电持续横盘
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迎六年连涨 中国领跑2025年380亿美元投资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下半年旺季,苹果公司iPhone的生产规划正备受关注。据摩根士丹利证券最新发布的供应链研究报告显示,第三季度iPhone预估产量将达5000万台,较第二季度的4650万支增长8%。这一预测源于大摩对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广泛访查,表明苹果正加速推进新机型的准备。分析师施晓娟领导的大摩中国台湾研究团队指出,这一增长得益于零部件的提前备货,自6月起相关工厂便启动了生产计划,推动出货量略超季节性水平,预示iPhone产品线将在第三季度迎来积极复苏。
在移动设备音频性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终端用户对功耗控制、空间占用及电池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艾为电子率先推出新一代Digital Smart K系列智能数字音频功放AW88271CSR,通过三大核心技术突破——超低功耗架构、业界最小封装、全适配硅负极电池支持,为消费电子音频系统设立全新性能标杆。
在追求小型化、高能效和智能化的电子产品浪潮中,为各类中小功率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经济的电源解决方案是设计工程师面临的关键挑战。特别是在照明、智能家居、家电及智能电表等广泛领域,对离线交流-直流电源转换器的性能、成本与空间要求日益严苛。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全新VIPer11B系列离线高压转换器,凭借其高度集成、卓越能效和优异的性价比,为8W及以下应用场景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电源核心。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韩国显示巨头三星Display针对中国面板制造商京东方(BOE)提起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作出初步裁决。ITC裁定京东方及其七家子公司侵犯了三星Display的OLED技术商业秘密,并违反了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基于此,ITC决定对京东方利用涉案商业秘密制造的特定OLED面板、模块及相关组件实施进口禁令。此项初步裁决标志着三星Display在本次诉讼中取得阶段性胜利。
据天风国际证券最新供应链报告显示,苹果公司已完成折叠iPhone的核心技术方案决策。7月15日分析师郭明錤证实,该产品将放弃自研路线,转而采用三星显示的成熟屏幕模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曾为三星折叠屏设备提供核心部件的韩国供应商Fine M-Tec将独家承制精密铰链系统,此举标志着苹果与三星显示的合作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