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电源管理新突破:纳米功耗技术助力超长电池寿命

发布时间:2025-04-2 阅读量:173 来源: ADI 发布人: wenwei

【导读】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自动化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升生活便利性。然而,分布式传感器的无线部署对电池供电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有限电池容量下实现长久续航?传统电源方案因效率不足、静态电流过高而难以满足需求。如今,纳米功耗(nanopower)技术的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突破口。通过采用ADI公司新一代MAX77837降压-升压转换器和MAX18000升压转换器,智能家居传感器可将单节碱性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的低电压(低至0.5 V)高效转换为稳定3.3 V或5 V系统电压,同时将静态电流控制在纳安级。本文结合具体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揭示如何通过超低功耗电源管理延长设备寿命,推动智能家居向更小、更可靠、更低成本的方向迈进。


简介


得益于nanopower领域的创新,现可使用单节或多节碱性电池或锂离子(Li-Ion)电池为此类器件供电。

本文介绍了具体用例,并展示了两个采用ADI公司新款MAX77837和MAX18000nanopower开关转换器的电路示例。


梦想成真


“便利”是根植于人类本性中的愿望。我们辛勤工作挣钱,为的就是能让生活更加轻松便捷。智能家居技术正在推动家庭自动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我们期望家庭环境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放松、舒适、安全,同时也更加环保。


多年前,就出现了暖通空调、安全警报、草坪喷淋和家庭娱乐等传统家居系统。然而,只有基于网络的互联控制,才能真正提高便利性。过去,每到夏令时要调整喷淋系统,可能还得翻箱倒柜地找说明书。现在,用手机上的一个应用就能轻松管理一切,而且还能自动完成很多基本设置。


构建智能家居应用


为了让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感知周围环境,通常需要在房屋各处布置传感器。传统的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光线、温度和运动,而更现代的传感器则具备图像识别和其他高度智能化的识别能力。此类传感器不仅可以检测某个房间里有多少人,还能分辨出是友好的猫咪走到门口,还是窃贼正在窗外窥视,伺机盗取财物。


为了节省成本并提高灵活性,此类传感器应能够无线运行。这样,传感器就能轻松部署在现有住宅中,并充分利用合适的安装位置。如今,得益于Wi-Fi或蓝牙®等无线通信,数据通信已不再是一个难题。然而,所有传感器都需要电力。对于大多数应用而言,电力供应仍然是一个挑战。虽然可以使用常见的光伏电池收集能量,但普通电池仍然是首选的供电方式。智能家居系统最大的问题是电池运行时间。为了让简易电池切实可用,并提高光伏电池的成本效益,传感器需要高效的电源。对于任何智能家居系统,待机电流和满负荷运行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因素。


采用单节电芯升压转换器的高效电源


为分布式传感器供电的一种简单办法是使用原电池,这是一次性、不可充电的电池。这种电池在电路成本、硬件组成和拥有成本(包括更换或充电的成本和耗费的经历)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通常,全新原电池提供1.5 V的电压。放完电后,电池电压降至0.8 V以下。不同类型的化学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电压曲线。但一般来说,一旦电压低于0.8 V,电池就很难再放电,无法继续使用。


许多电子电路的工作电压高于0.8 V。为使电源电压与工作电压更好地匹配,可以串联使用多节电池。然而,与单节电芯相比,多节电芯的成本更高,而且需要更多空间。因此,市面上有非常高效的升压调节器,可以将0.8 V至1.5 V的典型原电芯电压提升到智能家居应用所需的电压,例如3.3 V甚至5 V。图1为采用MAX18000的小型升压转换器电路。


12.png

图1.一种简单但高效的单节电芯升压转换器


此电路很紧凑,仅需少量外部元件。DC-DC转换器IC本身采用1.07 mm × 1.57 mm封装。升压转换器内置两个3.6 A开关。输出电压启动并运行后,静态电流仅为512 nA。峰值效率为95%,低负载效率(负载电流高于20 µA)仍然高于90%。输入工作电压范围为0.5 V至5.5 V,因此能将非常低的电池电压(如0.8 V)提升至有用的更高系统电压。


采用降压-升压转换器的高效电源


有些传感器应用采用多节电池或一节锂离子电池运行。这种情况下,所需的电压比上面的例子要略高。满电状态的锂离子电池的典型电压值约为3.7 V。电池放电时,电压最低值约为2.8 V,低于此值就意味着电池电量基本耗尽。对于该电压范围(即2.8 V至3.7 V),为了运行典型传感器电路的常见电子元器件,需要借助降压-升压解决方案来产生标称3.3 V电压。这就是为什么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兴起,降压-升压转换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串联使用三节1.5 V原电池时也有类似的需求。它们在满电状态时总共提供4.5 V电压,但在电量几乎耗尽时,这些电池仅提供大约2.4 V电压。要为传感器产生固定的3.3 V电压,同样需要降压-升压解决方案。


图2为采用MAX77837的降压-升压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只需要少量外部元件,因此所需的印刷电路板面积非常小。此外,芯片本身的封装尺寸也非常小,仅为1.84 mm × 1.03 mm。传感器制造商如果希望使用间距(引脚之间的距离)更大的封装,可以选用2.5 mm × 2 mm QFN封装。为尽可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该解决方案仅需要典型值430 nA的静态电流。关断时,电源转换IC仅消耗10 nA电流。这对于主电池旁边有储能电容的应用可能很有用。DC-DC转换器可以处于关断模式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启动并再次对电容充电。长期来看,这种方案可以节省更多电量,并延长电池的运行时间。


13.png

图2.超高效降压-升压转换器,用于产生高于或低于输入电压的电压


利用电路仿真简化设计


设计电池供电的传感器时,必须解决一些有关电源电路的能力和局限性的基本问题。在此阶段进行电路计算和仿真很有意义,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降低使用不合适的集成电路开始硬件设计的风险。为帮助用户快速上手设计,ADI提供免费的EE-Sim®电源工具。使用此工具时,用户只需键入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电流要求,工具即可立即计算出合适的电路。图3为EE-Sim® Power中的一个电路仿真结果示例。


在此电路计算的基础上,工具可以根据实际的外部元器件进行电路仿真,给出不同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工具还能执行负载阶跃、交流环路、线路瞬态和效率等高级仿真任务。


14.png

图3.使用EE-Sim®电源工具设计和仿真电路


入门硬件


理论和仿真很重要,但实际硬件可能有很大不同。除了适用于单个电源转换器的评估板外,ADI还提供完整、实用的传感器系统,以便评估。其中包括烟雾探测系统,这是经过多标准微功率验证的烟雾探测系统模块。其中展示了MAX77837和ADP162如何为一个完整烟雾探测器供电。该烟雾探测器由三个器件组成,包括用于烟雾探测的集成光学模块ADPD188BI;带有烟雾火灾探测算法的MAX32660;以及数字温度传感器MAX31875。点击此处可下载所有相关设计文件,以便开发者轻松打造具备nanopower特性的高品质智能家居传感器。这款经过全面优化和验证的传感器硬件包含必要的软件,展示了电源管理电路的功能。


15.png

图4.经过多标准微功率验证的烟雾探测系统化模块


结论


电源管理作为智能家居落地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与系统可行性。本文展示的纳米功耗转换器方案,不仅将单节电池利用率提升至极限,更通过EE-Sim®仿真工具与模块化评估硬件加速开发进程。未来,随着半导体工艺的持续优化,更低静态电流、更高集成度的电源芯片将涌现,进一步释放智能传感器的潜力。从烟雾探测到环境感知,从安防监控到能源管理,高效电源技术正为“全屋智能”铺平道路。正如ADI等企业的创新实践所示,唯有攻克功耗难关,方能让智能家居真正融入生活,在便捷、安全与可持续性之间找到完美平衡。



推荐阅读:


村田MHM332型负离子发生器:以创新技术重塑空气净化新标杆

Coherent高意发布OCS优化光收发器:破解AI数据中心光交换网络损耗难题

e络盟与美微科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超万款汽车级半导体产品加速创新设计落地

芯原股份推出AI赋能的ISP9000系列IP:开启智能视觉新纪元

移远通信发布超小型双模通信模组FGM842D:工业级宽温设计赋能智能物联



相关资讯
基于晶体管与电位计的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与实现

在模拟电子系统中,可变增益放大器是实现动态信号调理的核心模块。本实验聚焦运算放大器拓展应用,通过晶体管压控切换与电位计阻值调节两种方法构建可变增益放大器。采用ADALM2000模块搭建实验平台,结合OP97运放、2N3904晶体管及可调电阻网络,探究增益动态控制机制。通过方波驱动晶体管实现增益阶跃切换,以及电位计连续调节反相/同相放大倍数,验证压控与手动增益调节的电路特性,为音频压缩、通信调制等应用提供硬件设计基础。

高精度窗口电压监控器:提升低电压数字器件电源性能的关键

随着数字计算器件(如FPGA、处理器及ASIC)的工艺技术不断微缩至纳米级别,其内核电压持续降低至1V以下,电源容差窗口已缩减至±3%甚至更小。这一趋势对电源的精准性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开关稳压器的输出误差可能导致内核电压偏离安全范围,进而引发器件故障或永久性损坏。本文聚焦高精度窗口电压监控器的核心作用,通过量化分析其阈值精度对电源窗口的影响,提出优化策略,确保低电压器件在严格容差范围内稳定运行,同时最大化电源输出性能。

晶振核心参数全解析:从无源到有源,精准匹配电子设计需求

晶振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元件,为各类电子产品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了解晶振的主要参数能够更好地了解晶振性能以及如何根据参数选择合适的晶振。

Unitree B2-W机器狗展现新技能:晶振在四足机器人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四足机器人(机器狗)在高动态运动与复杂环境作业中的突破性进展,其核心控制系统对时钟信号精度的需求已迈向“微秒级”挑战。以宇树科技Unitree B2-W为代表的轮足式机器狗,通过空翻、抗冲击越野等高难度动作验证了机器人技术的飞跃,而支撑其精准运动控制、多传感器协同及稳定通信的核心,正是晶振提供的精密时钟基准。面对户外温差(-40℃~85℃)、振动干扰及多模块同步需求,YXC针对性推出TCXO温补晶振解决方案——包括通用型YSO510TP(±2.5PPM稳定性)、可编程YSO511PJ(10-250MHz全频段覆盖)及超精密YSO512ET(±0.1PPM工业级精度),配合小至1.6×1.0mm的32.768KHz微型谐振器,为机器狗的全场景应用构建从基础时序到高速通信的完整时钟链,驱动智能机器人突破物理环境限制。

低抖动HCSL差分晶振助力PCIE 5.0

随着PCIe 5.0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及AI应用中的普及,其单通道32 GT/s的超高速率对参考时钟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PCIe 6.0虽进一步将速率提升至64 GT/s并引入PAM4调制技术,但其底层稳定性仍依赖于高精度时钟信号的同步与纠错能力。在此背景下,YXC推出的HCSL输出差分晶振(如YSO230LR/YSO231LJ系列)以超低相位抖动(0.05ps RMS)、±25ppm全温区频差精度及2.5×2.0mm微型封装,成为PCIe 5.0参考时钟设计的核心解决方案,精准解决高速信号同步、多设备协同及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瓶颈,助力新一代硬件突破性能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