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量:16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随着iPhone 17系列研发进入关键阶段,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零部件成本上涨压力显著。行业分析师指出,为确保产能稳定并控制成本,苹果首次在高端机型中同步采用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乐金显示(LG Display)和京东方(BOE)三家OLED面板供应商。最新供应链数据显示,2024年三星与LG预计合计供货1.13亿块OLED屏幕,京东方供应量约为4500万块,三家总产能将突破1.6亿片,创下iPhone屏幕采购规模新高。
一、成本压力驱动供应链多元化
随着iPhone 17系列研发进入关键阶段,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零部件成本上涨压力显著。行业分析师指出,为确保产能稳定并控制成本,苹果首次在高端机型中同步采用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乐金显示(LG Display)和京东方(BOE)三家OLED面板供应商。最新供应链数据显示,2024年三星与LG预计合计供货1.13亿块OLED屏幕,京东方供应量约为4500万块,三家总产能将突破1.6亿片,创下iPhone屏幕采购规模新高。
二、京东方产能爬坡遭遇技术壁垒
尽管京东方已具备年产1亿片iPhone OLED面板的硬件能力,但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50%。报告显示,其26条专线中仅有11条通过苹果严苛的显示品控认证,每条产线月产能固定在35万片。据此推算,2024年京东方LTPO OLED实际交付量将维持在4500万片水平。相比之下,三星凭借技术优势承担7000万片订单,LG则为4300万片,韩国供应商仍占据主导地位。
三、技术转移疑云引产业链博弈
业界匿名消息人士透露,京东方取得iPhone 17面板量产许可被视作中国显示技术的重大突破。但这一进展引发韩国供应链警惕,部分制造商质疑苹果存在未经授权的OLED技术共享行为。知名行业观察账号@Jukanlosreve曝光的内部讨论显示,三星和LG正密切监控核心专利流向,防止高刷新率、低功耗LTPO等关键技术外泄至中国供应链。
四、本土化战略助苹果破局中国市场
面对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的激烈竞争,苹果深化与京东方的合作具有显著战略价值。采用中国本土生产的OLED面板可降低iPhone 17系列物料成本约12-15%,同时规避潜在关税风险。市场研究机构指出,此举既能提升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又可通过供应链本地化争取政策支持,为高端机型保留更大利润空间。
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国际(ASMI)最新财报引发行业关注。公司7月22日公布的二季度数据显示,其新增订单遭遇意外下滑,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下降4%,总额为7.02亿欧元(约合8.25亿美元)。这一数字显著低于彭博分析师平均预测的8.37亿欧元,凸显新订单动能减弱。
日本三菱瓦斯化学近期公告显示,其高端BT树脂材料(NS/NSF系列)交付周期已延长至16-20周,较常规周期翻倍。作为全球市场份额超50%的BT材料龙头,该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英伟达GPU、苹果A系列芯片的核心封装环节。短缺主因在于Low CTE玻纤布供应不足及AI硬件订单激增,普通规格材料交期亦延长至4-6周。
上海市近日印发《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年)》,提出构建"1+2+3+4"产业体系,即以智能终端为龙头牵引,聚焦Micro LED与硅基OLED两大技术路线,布局全息显示、电子纸、量子点三大前沿方向,突破光波导、显示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四大环节。目标到2030年实现产业竞争力国际领先,形成完整自主产业链。
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与工业自动化产品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自2025年7月23日起,正式分销Amphenol Wilcoxon公司推出的883M数字三轴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这款高精度传感器代表了振动监测领域的前沿技术,旨在为工业状态监测维护和故障诊断提供全面、深入的振动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7月22日,歌尔股份发布重磅公告,宣布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约104亿港元(约合95亿元人民币),收购香港联丰集团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Mega Precision Technology Limited与Channel Well Industrial Limited的100%股权。此项交易旨在深度融入AI技术驱动下的智能硬件革新浪潮,全面提升公司在高精度结构件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