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量产航空级256Gb闪存芯片​破解深空存储密度困局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量:79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随着SpaceX星链计划加速部署和各国月球基地计划推进,2023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卫星AI自主决策、在轨数据处理等需求爆发式增长。美光科技于7月22日发布的256Gb耐辐射SLC NAND,成为首个支持卫星端AI计算的商用航天级存储方案,标志着太空计算进入新纪元。


3.jpg


产品概述:重新定义航天存储标准


该产品采用48层3D NAND架构,核心参数包括:


  ●  容量:256Gb(32GB)单芯片

  ●  耐受指标:>100krad(Si)总电离剂量

  ●  温度范围:-55°C至125°C

  ●  寿命周期:15年轨道运行保障 作为美光航天产品线(含NOR/DRAM)的首发产品,其通过NASA PEM-INST-001 L2认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技术优势:破解太空存储三大难题


13.jpg


国际竞品对比分析


14.jpg

注:美光在密度、性价比和商业适配性上建立显著优势


核心突破:高密度与抗辐射的平衡术


传统航天存储受限于辐射加固工艺,密度长期停滞在64Gb以下。美光通过三大创新实现跨越:


1. 材料创新:钽基高原子序数屏蔽层,减薄40%保持屏蔽效率

2. 架构突破:3D堆叠中的冗余单元分布式布局

3. 算法升级:LDPC纠错+实时磨损均衡技术 这使得存储密度提升4倍的同时,单粒子翻转率反降30%。


应用实证:NASA项目的成功实践


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EMIT(地表矿物粉尘源调查) 任务中,美光存储芯片实现:


  ●  数据吞吐:每秒处理10万条光谱数据

  ●  在轨时长:连续运行18个月零故障

  ●  科学产出:绘制全球首幅矿物粉尘三维分布图 该项目已验证芯片在强辐射环境(国际空间站轨道)中的长期可靠性。


应用场景全景图


15.jpg


市场前景:千亿级蓝海开启


根据Euroconsult预测(2023):


  ●  商业卫星增量:2025年将部署17,000颗(复合增长率41%)

  ●  单星存储需求:AI卫星平均搭载4TB存储(2025年)

  ●  市场规模:航天存储芯片2028年达$84亿 美光凭借美国本土供应链优势(弗吉尼亚州晶圆厂)和长寿命供应计划,已锁定OneWeb、Planet Labs等头部客户,在商业航天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35%。


结语:太空数字基座的中国启示


美光的技术突破印证了航天存储"高可靠+高密度"融合趋势。当前我国在抗辐射芯片领域仍存代差,亟需在材料体系(如碳化硅衬底)、纠错算法领域加速突破。随着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自主可控的航天级存储链将成为大国太空竞争的关键筹码。


相关资讯
CPU、GPU、NPU、FPGA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分析

本文将深入解析CPU/GPU/NPU/FPGA四大核心处理器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区别

边缘计算盒子:物联网落地的关键引擎与核心技术优势剖析

边缘计算盒子是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连接及特定边缘功能的硬件设备

国产光刻机突破性进展!稳顶聚芯首台高精度步进式光刻机成功出厂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统PLC与ARM控制器的架构与应用区别

内存市场格局生变:DDR5持续涨价!

2025年第四季度旧制度DRAM价格涨幅依旧客观,但DDR5的涨势已经变得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