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建超级工厂!2027年量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5-11-13 阅读量:53 来源: 发布人: bebop

2025年11月11日,特斯拉正式对外披露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重大产能布局——公司正筹备再度扩建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并计划新建一座专用于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制造厂房。此举标志着特斯拉正加速推进其“具身智能”战略,力图在电动车与储能业务之外,打造第三大增长引擎。

据特斯拉官方透露,未来Optimus项目的主体产能将集中于得州基地,而目前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则主要承担试点任务。该试点产线已投入运行,专注于样机的组装、功能验证及工艺优化,初步规划年产能约为100万台,主要用于技术迭代与制造流程爬坡。

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进一步指出,得州新建专用厂房的设计目标年产能高达1000万台,旨在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大规模制造与交付能力。按照当前规划,Optimus将在2027年正式开启量产进程。

为支撑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特斯拉正围绕多个关键技术节点展开工程化攻坚,包括核心零部件的可制造性提升、高可靠性机器人关节与驱动系统开发、以及感知与控制算法在量产环境下的适配优化。这些环节的成熟度,将直接决定产品能否如期实现规模化落地。

从应用场景来看,Optimus被寄予厚望,初期将聚焦于制造业、仓储物流、设施巡检等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作业场景。随着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软硬件一体化平台有望显著缩短从原型验证到批量交付的周期。

然而,行业专家也指出,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商用仍面临多重挑战。例如,关节系统的功率密度、整体能效表现以及运行安全性等关键指标,仍是制约部署速度的核心瓶颈。此外,千万台量级的产能目标对节拍效率、良品率控制及市场需求匹配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值得强调的是,得克萨斯超级工厂在土地资源、能源成本及本地供应链配套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有助于特斯拉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并摊薄单位制造成本。若公司能在2027年顺利启动量产,并实现产能稳步爬坡,那么产能利用率与良率将成为决定Optimus项目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变量。

与此同时,相关法规认证、安全标准及政策支持也需同步推进,以保障产品合规上市。业内普遍认为,尽管1000万台/年的产能目标极具挑战性,但若特斯拉能有效整合其在AI、电池、电机和制造体系上的既有优势,Optimus有望成为继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之后,推动公司长期增长的第三条核心曲线。

当然,宏观环境波动、技术路线演进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仍是不可忽视的不确定性因素。特斯拉能否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复制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功,还需时间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由AI驱动的“机器人革命”,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相关资讯
从狂热到理性!CoreWeave事件揭示AI算力投资三大趋势

近期,美国AI算力巨头CoreWeave以其数据中心资产为抵押发行的债券遭遇市场冷遇,这一事件向行业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资本市场对AI基础设施的狂热投资正在回归理性。此前,凭借与英伟达的深度绑定和AI算力需求的爆发,CoreWeave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估值在一年内从20亿美元飙升至190亿美元。然而,此次发债遇冷似乎表明,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AI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与回报。

百度重磅发布昆仑芯M100/M300及天池256/512超节点,五年AI算力路线图震撼曝光!

百度正式发布两款全新AI芯片“昆仑新M100”与“昆仑芯M300”,以及两款革命性超节点产品“百度天池256超节点”和“百度天池512超节点”。

安森美发布垂直氮化镓(GaN)半导体,为AI与电气化注入新动能!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竞逐第三代宽禁带材料的热潮中,安森美(onsemi)近期正式发布了其垂直氮化镓(GaN)半导体技术,这一突破被业界视为有望重塑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与电气化应用格局的关键进展。该技术通过独特的垂直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平面GaN在功率密度与热管理上的瓶颈,为高要求的AI计算与能源转换场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揭秘台积电1.5万亿新台币豪赌:A14工厂背后的芯片战争与未来布局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行业巨头台积电(TSMC)再次以惊人手笔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台积电计划投入高达1.5万亿新台币(约合500亿美元),新建四座专注于2纳米及更先进制程(业界称为A14制程)的半导体工厂。这一决策背后,是每片晶圆高达4.5万美元的天价成本,以及对未来技术制高点的战略性抢占。

SK海力士迎30年最强盈利周期!通用DRAM供给短缺推营业利润率有望突破70%

全球存储芯片巨头SK海力士的通用DRAM业务营业利润率有望在2026年第一季度突破70%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