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7 阅读量:41 来源: 发布人: bebop
在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需失衡。据界面新闻最新消息,受上游存储芯片价格持续飙升影响,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的多家主流手机厂商已暂停本季度的存储芯片采购计划,库存普遍告急——多数品牌库存不足两个月,部分厂商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库存甚至仅能支撑不到三周。
当前,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国际原厂对DRAM报价涨幅接近50%,而手机厂商正面临是否接受高价采购的艰难抉择。更严峻的是,服务器厂商因AI算力需求激增,愿意以高出手机行业30%以上的溢价抢购同类产品,进一步挤压了消费电子领域的供应空间。
供应端也在主动收缩产能。三星电子已于10月暂停DDR5 DRAM合约报价,恢复时间推迟至11月中旬,此举直接导致DDR5现货价格一周内暴涨25%。与此同时,包括三星、SK海力士、铠侠和美光在内的四大NAND闪存巨头纷纷下调下半年晶圆产量目标:
三星将NAND晶圆年产量从507万片削减至472万片(降幅约7%);
铠侠由480万片降至469万片;
SK海力士从201万片减少至约180万片(降幅约10%);
美光则维持新加坡Fab 7工厂保守产能,月产仅约30万片。
此外,随着AI应用对高密度存储的需求上升,厂商加速转向四层单元(QLC)工艺,传统NAND产能进一步受限。北美科技企业已开始“恐慌性囤货”,部分供应商2026年的NAND供货额度已被提前锁定。
作为仅次于处理器的核心元器件,存储芯片成本通常占整机BOM(物料清单)的10%–30%,在高配机型中(如12GB+512GB版本)占比甚至超过20%。2025年第三季度以来,存储芯片价格大幅上涨已直接推高中高端手机售价,普遍涨幅达100–500元。
以OPPO Find X9系列为例,12GB+256GB与16GB+512GB两个版本价差高达900元,反映出大容量存储配置的成本压力显著加剧。业内分析指出,本轮涨价幅度远超预期,堪称近年来最严重的“价格风暴”。
多位行业人士发出预警:
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表示,内存涨价正快速向消费端传导,未来大存储手机价格“可能超出用户心理预期”;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坦言,全球存储成本上涨趋势仍在持续,行业整体难以逆势而行;
资深科技评论人王自如在直播中直言:“明年手机价格必然上涨”,建议消费者若看中今年旗舰机型,应尽早入手,避免后续面临“大幅提价”或“配置缩水”的双重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除存储芯片外,先进制程芯片也加入涨价行列。台积电已正式通知苹果等核心客户,自2026年起,5nm及以下先进制程代工价格将上调8%–10%。这意味着,未来旗舰手机将同时承受“存储+芯片”双重成本压力,终端售价或将进一步攀升。
台湾存储大厂创见董事长束崇万更是用“30年来最严重缺货”来形容当前局势,并预测:11月NAND闪存价格将再涨50%,DDR5内存价格“最多可能翻倍”。
这场由AI巨头驱动的存储芯片争夺战,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尽管AI产业享受着技术红利,但普通消费者却可能成为最终买单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价格冲击波,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都需做好长期应对准备——毕竟,在芯片荒的时代,早买或许真的早安心。
近期,全球存储器市场迎来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受存储芯片供应紧张、原材料成本增加及新兴技术需求扩张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储器价格的持续攀升已显著传导至消费电子终端领域。
近日,全球半导体行业传出重磅消息:荷兰安世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简称安世)因受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已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关键车规级晶圆。
近日,全球领先的汽车转向及动力传动系统供应商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Nexteer Automotive)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亚太区智能制造总部项目的奠基仪式。这一重大项目不仅标志着耐世特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更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链智能化升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日,全球领先的IT咨询与服务提供商Cognizant宣布完成对专注于微软Azure的顶级服务商3Cloud的收购。这一战略性举措远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Cognizant旨在强化其云端领军地位、为客户提供更深度价值的关键布局,预示着云端服务行业格局的新一轮演变。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供应链重组加速的背景下,韩国经济巨擘正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协同性。近期,以三星集团为首的韩国主要财阀宣布了规模空前的国内投资计划,这不仅是一场提振韩国本土经济的“内功”修炼,更是一盘着眼于平衡全球布局、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优化美韩贸易协定的深远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