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加码台湾AI布局,士林研发中心成美国总部外最大Cloud据点,团队规模激增三倍!

发布时间:2025-11-20 阅读量:62 来源: 发布人: suii

在全球科技巨头竞相角逐人工智能领域主导权的背景下,Google近日宣布其台湾AI基础建设研发中心正式进驻台北士林区,并启动大规模扩张计划。这一战略举措不仅使该中心成为Google在美国总部以外规模最大的云计算(Google Cloud)研发据点,更预示着台湾在全球AI基础设施布局中的关键地位正日益提升。


一、从技术支援到核心研发:士林中心的战略升级

据Google台湾工程研发负责人张智帆透露,士林研发中心的定位已从早期以技术支援为主的角色,全面升级为承担AI基础设施核心研发任务的关键基地。此次扩张计划将使团队规模达到原有三倍,涵盖芯片设计、异构计算架构、散热系统及分布式存储四大技术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该中心将重点开发下一代TPU(张量处理器)与GPU集群的协同运算方案,以应对大模型训练所需的超高算力密度需求。这种从硬件底层到软件栈的全栈研发能力,使台湾成为Google抗衡微软Azure、亚马逊AWS等竞争对手的重要技术堡垒。

二、三大维度解析Google的台湾战略意图

1.人才密度的战略价值

台湾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半导体与资工领域毕业生年输出量居亚太前列,而台积电、联发科等企业培育的硬件工程师生态更为AI基础设施研发提供独特优势。Google此次扩编计划中,约有40%的岗位将聚焦于芯片与硬件协同设计领域。


2.地缘政治下的供应链韧性

随着全球科技供应链重组,台湾在半导体制造、服务器生产等环节的不可替代性凸显。将AI研发中心设于距离新竹科学园区仅1小时车程的士林,可使Google更深度整合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与广达、英业达的服务器制造能力。


3.亚太市场的前哨站

该中心将承担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的Google Cloud节点优化任务。其研发的液冷技术已成功将首尔数据中心的PUE(电源使用效率)优化至1.1以下,而针对热带地区的高湿度环境开发的防腐蚀服务器方案也已进入测试阶段。


三、技术辐射效应:台湾AI产业链的升级契机

Google的扩张正在引发链式反应。本土企业如鸿海集团已宣布在士林设立AI服务器联合实验室,而台湾微软也加速在台南建设AI研发中心。这种"鲶鱼效应"推动台湾从硬件代工向软硬整合解决方案转型:

•芯片设计端:联发科借助Google的AI加速器标准,开发出针对边缘计算的Dimensity Auto平台;

•人才流动:过去一年间,有超过300名台积电资深工程师转投Google、苹果等企业的AI芯片部门。


结语:台湾能否成为AI时代的硅谷?

Google士林研发中心的升级,标志着台湾已从全球科技产业的"后方支援"转向"前沿阵地"。这种转变不仅带来产业链升级的机遇,也对能源结构、人才政策和国际协作提出更高要求。当AI竞赛进入基础设施定胜负的阶段,台湾如何将半导体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将成为影响全球科技格局演变的关键变量。

相关资讯
国产高端半导体装备出海里程碑!晶盛机电12英寸单晶炉交付欧洲顶尖硅片商

近日,中国高端半导体装备制造业传来重大捷报——由晶盛机电自主研发的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炉成功交付全球知名硅片制造商芬兰Okmetic公司。

蔚来、豪威集团等联手布局!成立公司涵盖AI及集成电路业务

近日,一家新企业在重庆宣告成立,引发科技与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该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人民币,其业务范围直指前沿科技领域,涵盖了集成电路设计、芯片设计与服务、芯片及产品销售,以及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中华电信斥资52亿布局B5G SA网络!

台湾地区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宣布在近半年内先后向爱立信采购22.62亿元新台币、向诺基亚采购29.69亿元新台币的基站设备,总投资额达52.31亿元新台币,重点投向B5G SA(超越5G独立组网)网络建设。

英伟达财报点燃AI股狂欢:是估值重置起点还是技术性反弹?

​英伟达最新财报以超预期的业绩展望点燃全球市场,韩国、中国台湾等亚太市场AI概念股集体走高,三星电子单日涨幅达6%,台积电亦录得4.7%的显著上涨。然而分析师指出,此次上涨更接近一场“技术性狂欢”,AI行业面临的深层挑战——如资本支出变现能力、债务驱动模式的可持续性等——仍是市场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打破语言壁垒!千问App上线全能实时翻译,免费不限次覆盖119种语言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AI助手千问App迎来一项重磅更新——正式推出支持119种语言的实时翻译功能。此举不仅标志着千问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如此广泛语言覆盖能力的AI助手,更意味着其服务边界从通用问答大幅延伸至专业的跨语言沟通领域,为用户带来了“一站式”的无障碍交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