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8 阅读量:33 来源: 发布人: suii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成功突破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技术瓶颈,自主研制出中心磁场强度达16.5特斯拉、内孔直径150毫米的超导磁体,创造了国内同类大口径通用超导磁体的最高磁场纪录。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高场超导磁体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一、技术突破:16.5特斯拉强磁场实现创新跨越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科研团队近日宣布,在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项研究成果的核心在于成功研制出中心磁场强度达16.5特斯拉、内孔直径为150毫米的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该技术指标不仅创造了国内新纪录,更标志着我国在强磁场超导技术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突破的关键在于团队在超导材料性能、磁体结构设计和冷却系统等方面实现了系列创新。16.5特斯拉的磁场强度相当于地球磁场的30万倍以上,而150毫米的内孔直径为大尺寸样品测试和特殊实验需求提供了充足空间。这种大口径高场磁体的研制成功,为后续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应用前景:多领域科研与产业升级迎来新机遇
该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的问世,将为多个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强大支撑。在材料科学领域,科学家能够利用其开展新型功能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该技术将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基础;在高能物理领域,大口径高场磁体更是粒子探测器、核聚变装置等大型科学装置的核心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此项技术的突破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发展。超导磁体技术的进步将直接促进低温制冷、真空技术、精密制造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同时,该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在医疗诊断、能源开发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研发意义: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此次实现的技术突破,彰显了我国在超导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超导磁体技术作为前沿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长期以来受到国际技术垄断的制约。科研团队通过自主攻关,在超导材料制备、磁体绕组工艺、失超保护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系列突破,最终实现了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的完全自主研制。
近日,戴尔、惠普、联想等全球主要PC制造商相继发出预警,指出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正在引发存储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预计明年全球存储器芯片供应将出现严重紧张。
东芯股份在公告中澄清:经向上海砺算核实,双方仅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方向涵盖国产云桌面系统、AI PC、云渲染及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等前沿领域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夸克正式推出自研AI眼镜,涵盖S1和G1两个系列共六款产品。
三星电子已正式解散成立仅一年的高带宽(HBM)特别开发团队,并将全部人员及业务整合进DRAM开发部门的设计团队
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份新闻发布会传来重磅消息: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已在全国多地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