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研究再获突破!科学家首次实现高阶非平衡拓扑相

发布时间:2025-11-28 阅读量:19 来源: 发布人: suii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龚明等教授与山西大学梅锋教授合作,基于可编程超导量子处理器“祖冲之二号”,首次在量子体系中实现并探测了高阶非平衡拓扑相。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于10月28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该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量子模拟领域的重要进展,更为未来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其发展有望推动材料设计、药物分析、密码学等领域的变革。

一、突破背后的科学价值:揭开高阶拓扑相的神秘面纱

拓扑相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与量子模拟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与传统拓扑相不同,高阶拓扑相在更低维度的边界上出现局域态,这一特性挑战了传统的体-边对应关系理论。

实现高阶拓扑相的探测对基础物理学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科学家揭示拓扑物态的量子本质,还可能为基于非阿贝尔统计的拓扑量子计算提供实现途径。这类量子计算具有内在容错能力,被认为是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的最有前景方案之一。

二、实验核心技术:可编程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关键作用

本次突破的核心技术依托于可编程超导量子处理器“祖冲之二号”。该处理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具有高精度编程控制和量子态精确探测能力。与传统的固态系统或冷原子平台相比,超导量子处理器具有操控精度高、可编程性强等优势。研究团队通过精确控制处理器上的量子比特,成功构建了描述高阶拓扑相的量子模型。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创新的探测方法,能够直接观测到高阶拓扑相的特征边界态。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测量技术在探测非线性、非平衡拓扑物态方面的局限性。“祖冲之二号”的成功应用,展示了超导量子处理器在模拟复杂物理系统方面的独特优势,为量子模拟技术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三、从理论到实践:非平衡拓扑相的研究历程

高阶拓扑相的概念最早由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但实验实现一直面临巨大挑战。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衡态条件下的拓扑相,而非平衡拓扑相的研究相对缺乏实验支持。非平衡拓扑相与平衡态拓扑相的关键区别在于,它存在于系统演化过程中,而非终态。这要求实验平台必须具有极高的操控速度和测量精度,才能捕捉到这些瞬态拓扑特性。

中国研究团队通过精细控制量子处理器上的耦合强度和局势场,实现了二维非平衡拓扑相,并观测到了一维拓扑边界态和零维角态的存在。这些特征正是高阶拓扑相的标志性特征。这一突破验证了理论预言,为研究更复杂的非平衡拓扑物态提供了实验方法和技术储备。

相关资讯
突发!苹果或被印度罚款380亿美元!

苹果或被印度开出高达380亿美元的巨额罚单!

这类元器件涨价最高三成,2026年起生效,被动元件市场再掀波澜

松下正式向宣布将对旗下钽电容产品实施价格调整,部分型号涨幅高达30%

小米智能家电研发新基地启用,三百工程师共筑“人车家”生态梦

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近日在社交媒体宣布,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研发楼正式投入使用。

1.43亿元!国内人形机器人巨头收获大单!

此次中标的项目将采用优必选最新款可自主换电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进一步巩固了优必选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地位。

我国超导磁体技术迎里程碑!中科院研制出16.5特斯拉大口径磁体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成功突破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技术瓶颈,自主研制出中心磁场强度达16.5特斯拉、内孔直径150毫米的超导磁体,创造了国内同类大口径通用超导磁体的最高磁场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