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薄膜场效应晶体管(PFET)的原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0-12-27 阅读量:3863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PFET的基本结构
  •     *PFET的工作原理

【解决方案】

  •     *通过栅极电压调控半导体层中沟道电阻的大小来控制源极和漏极间的电流
  •     * PFET器件作为实现逻辑功能的最基本单元

场效应晶体管(FET)是一种利用电场控制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有源器件,是现代电子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器件之一,在数据存储、逻辑运算、光电集成和放大电路以及平面显示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十年来,无机FET的腾飞,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无机FET存在接近小型化的自然极限、成本较高和制备大面积器件较困难等问题。随着有机材料半导体特性的发现以及性能的不断改进,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来替

FET中的无机半导体层自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这种新型的FET被称为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OFET)

与无机FET相比,OFET有以下的突出优点:1)易于制备大面积器件;2)有机物易得,通过对有机物分子的化学修饰可以方便地调节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3)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4)有机物柔韧性好,可以弯曲,易于制成各种形状等。OFET自从1986年首次出现以来,在材料性能和制备技术开发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已经应用于电子报纸、传感器件、包括射频识别卡在内的存储器等领域。目前,用于制备OFET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合物。以小分子作为半导体层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较高的场效应迁移率,可达1~10cm2/V·s。最近有报道,由高纯并五苯单晶所制作的OFET,其迁移率高达35 cm2/V·s,不过其机械性能和稳定性都不及聚合物,且成膜大都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造成本较高。虽然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迁移率比小分子场效应晶体管的迁移率小35个数量级率,但由于其具有机械性能好、热稳定性高、成膜方法简单经济以及适合制备大面积器件等特点,发展迅速,目前有些聚合物场效应管的性能已经达到或接近小分子及齐聚物场效应管的水平。因此,可溶性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被认为是未来有机电子学及微电子学的发展方向。

PFET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PFET器件的结构和基本性能与无机薄膜晶体管类似,是一种电压受控三端器件,通过栅极电压调控半导体层中沟道电阻的大小来控制源极和漏极间的电流。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代表源漏电压和栅极电压。

作为有机聚合物芯片,PFET器件是实现逻辑功能的最基本单元,其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场效应迁移率(μF)、开关电流比(Ion/off)和跨导(gm)。场效迁移率描述有机活性层中的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输运速度,决定器件的开关速度。

开关电流比通常是指在某一饱和区源漏电压下,器件处于开启状态(开态)和关闭状态(关态)时的源漏电流之比。关态电流实际上是器件的漏电流,越小越好,它影响器件的功耗大小。在逻辑电路芯片中器件的开关电流比一般应高于106。与无机薄膜晶体管相似,器件的性能参数通常可以通过其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来表征。利用肖特基模型,PFET器件的漏电流与源漏电压和栅电压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WL分别为PFET的导电沟道宽度和长度;CoxPFET栅绝缘层单位面积电容;为场效应管的阀值电压。

在传统的无机场效应晶体管中,活性半导体层一般为轻掺杂的硅、III-V元素化合物,比如GaAs。器件工作时,由外加栅电压引起绝缘层-半导体界面处半导体一侧产生少数载流子积累,导致沟道层形成反型层或强反型层,使得从源、漏极注入的载流子能顺利地通过沟道薄层,产生漏电流。在PFET中,活性半导体层由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构成。与无机材料完全不同的是,PFET器件工作时,外加的栅电压需引起沟道薄层多数载流子的积累,因此,漏电流是沟道薄层中多数载流子输运的结果。这是由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中电荷输运的机理不同所致:在单晶硅等长程有序的无机半导体中,载流子输运过程发生在导带或价带内;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通常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特点,电荷的输运被认为是单个分子的分立局域态之间的一种跳跃式输运过程。同时,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构缺陷,这些缺陷态形成丰富的缺陷能级,从而对少数载流子起到陷阱作用,导致少数载流子传导困难。聚合物半导体内部电荷传导机理十分复杂,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资讯
广和通携手火山引擎亮相AIoT大会,发布全球领先AI交互方案加速智能硬件出海

4月2日,在火山引擎与英特尔联合主办的“AIoT智变浪潮”大会上,广和通作为核心合作伙伴,携多款AI硬件创新方案亮相,并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议大模型与音视频技术融合带来的智能硬件革命。活动现场,广和通通过主题演讲、技术方案展示及全球化实践案例,呈现了其在AIoT领域的全栈能力与生态布局。

智能感知重构工业未来——安森美携五大技术革新亮相Vision China 2025

2025年3月26日,Vision China 2025机器视觉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汇聚全球工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作为智能感知技术领域的标杆,安森美(onsemi)以五大颠覆性技术方案成为全场焦点,从短波红外成像到AI驱动的深度感知,全面展现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底层技术支撑。

Molex推出VersaBeam EBO光连接方案:以扩束光学技术重塑数据中心效率与可靠性

面对AI驱动下数据中心带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Molex莫仕于2025年4月推出革新性VersaBeam扩束光纤(EBO)连接方案。该方案通过采用3M™ EBO插芯技术,扩展连接器间光束直径,显著降低对灰尘的敏感度,减少高达85%的清洁与维护时间,同时支持单模/多模光纤及高达144芯的高密度集成,助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实现“即插即用”部署。其设计突破传统连接器的弹簧力限制,简化安装流程,使技术人员无需专业技能即可快速完成可靠连接,为云计算、边缘计算及AI基础设施的扩容提供了兼具灵活性与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金升阳推出医疗级高可靠性DC/DC电源模块,为医疗设备打造“无忧电源”解决方案

在医疗领域,直接接触人体的电子仪器对电源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极为严苛。为满足医疗行业对电源的高标准需求,金升阳推出URH_P-3WR3、VRH_P-3WR3、URH_LP-15WR3、VRH_LP-15WR3系列DC/DC电源模块。该系列产品通过2xMOPP EN60601医疗认证和EN62368标准认证,具备8mm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漏电流<5μA等核心安全特性,隔离电压高达4400VAC,并集成多重保护功能,致力于为医疗设备提供高可靠、低风险的电源保障,助力应对临床环境中的复杂挑战。

Abracon AVR系列组合式电感:驱动数据中心与AI服务器高效能电压调节的新引擎

在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的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AI)服务器对电源管理的效率、稳定性和空间利用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Abracon推出的AVR系列组合式电感,凭借其高频磁芯设计、特殊线夹结构及超薄封装,为高压场景下的电压调节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系列电感通过优化磁芯材料和降低直流电阻(DCR),实现了高功率密度下的低热损耗与高效能输出,尤其适用于多相TLVR(Transinductor Voltage Regulator)拓扑结构,显著提升瞬态负载响应能力。其电感值范围55nH至680nH和高达155A的饱和电流特性,完美适配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及AI/ML服务器的严苛需求,成为下一代高开关频率应用中的核心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