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29 阅读量:1431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针对显示器的特别处理
高达326ppi的高分辨率显示器是iPhone 4的一大卖点。从拆解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对画质的追求。
为了提高画质,iPhone 4将液晶面板、触控面板和机壳前端合为了一体。iPhone 3G没有一体化,液晶面板很容易分离。之所以一体化,认为是将上述几个部分用透明树脂粘合固定,以消除画质劣化的原因——空气曾界面上的光反射(图6)。当然,这种粘合对更换修理是不利的。也只有这一部分,与此次多采用螺钉、连接器以方便交换和修理的设计思想不同,是画质优先。
图6 液晶面板与触控面板和机壳前端的一体化
iPhone 4的液晶面板与触控面板和机壳前端是融为一体的。此举认为是为提升影像质量。而iPhone 3G上,这些部件都是分开的。图由日经电子推测绘制。
另外,在iPhone 4上市后,立即就有了画面上有部分出现了澹黄色的变色的报道。我们的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一体化使用的粘合剂造成的”。
iPhone 4采用的液晶面板与iPad相同,均为透过式的IPS类型。相较于iPhone 3G采用的半透过式液晶面板(透过式/反射式混合),一般画质要出色。然而,当在有外光影响的室外使用时,如果亮度不比半透过型的更高,则是人性会变差。
在显示器工程师协助下的分析表明,液晶面板的TFT开口率为52%(图7)。因追求高分辨率等,其开口率低于iPhone 3G的60%,因此在亮度上不利。因此,很可能在其他部份如背照灯和彩色滤光片上采取了措施以提升亮度。
图7 采用透过式液晶,开口率为52%
iPhone 4 采用了透过式液晶面板。其开口率为52%。而iPhone 3G则使用半透过式液晶面板。
日本部件支撑高密度安装
相较于iPhone 3G,iPh one 4主板的安装密度要高得多。iPhone 3G将积层式主板与薄型化的锂聚合物充电电池并列,iPhone 4则改变了这种做法,从而使基板面积得以大幅缩小:基板去除边缘弯曲处的尺寸为86mm×18mm,而iPhone 3G则为84mm×54mm。
为此,iPhone 4使用了大量尺寸为0.4mm×0.2mm的“0402”部件。主板上安装的664个部件中,约1/3(227个)是0402零件(表3,图8a)。
表3 安装了227个“0402”零部件
iPhone 4不仅使用0402元件,还缩小了安装部件的间隔,以支持基板的小型化。仔细分析过基板的组装工程师表示,“iPhone 4与此前机型不同,其部件间隔几乎与日本厂商相同。甚至有比日本厂商还窄之处”。此外,iPhone 3G认为采用了8层基板,而iPhone 4则使用了10层基板(图8b、9)。
图8 以0402零部件及10层基板支持高密度封装
图中所示为安装在主板上的0402零部件范例(a),和10层主基板截面图(b)。(点击放大)
该10层基板被认为是由日本厂商制造,此外,多数0402部件和窄间距连接器(Fine-Pitch Connector)很可能也是日本厂商制造的。似是日本厂商制造的部件商有力地撑起了iPhone 4的双肋。
图9 安装面积小的主基板
主基板上安装的主要部件的功能、供货商如本图所示。主板面积比iPhone 3G要小很多。零部件功能、制造商等信息皆为日经电子经访谈及调查数据等推测而出。其中难以辨识的字符以“●”符号表示。
2025年7月17日,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盛大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中强调,万物互联时代正催生以开源指令集RISC-V为核心、结合开源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变革。他指出,中国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数百亿颗,中国市场贡献超半数份额,凸显开放模式的活力与本土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家电能效标准持续升级,高效功率半导体成为突破设计瓶颈的关键。意法半导体(ST)近期推出的 STGWA30IH160DF2 IGBT ,以其1600V高耐压与卓越热管理特性,为电磁炉、微波炉等大功率家电提供了全新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
电动汽车(EV)续航里程与充电效率的持续升级,对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储能系统(ESS)的高压安全管控提出严苛挑战。随着800V高压平台加速普及,传统隔离器件面临耐压不足的瓶颈。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率先推出车规级高压光继电器TLX9165T,以1800V(最小值)输出耐压、强化绝缘设计与国际标准认证,为高压电池系统构筑安全基石。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于今日(2025年7月17日)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极为亮眼,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按新台币计算,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到9337.9亿元新台币,不仅较第一季度的8390亿元新台币实现环比增长11.3%,较去年同期的6737亿元新台币更是大幅年增38.6%,充分显示了业务成长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