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家电厂家发力智能家电市场

发布时间:2011-01-12 阅读量:811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群雄逐鹿智能家电市场
    * 家电智能化时代不是梦
    * 智能家电存在发展瓶颈


在刚过去的
2010年的家电市场,冰箱能上网冲浪,空调能感应人体温度而自主变频,洗衣机能根据衣服材质精确洗涤时间,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走进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这些都在无声宣告着,在三网融合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推动下,家电也步入了智能化时代。

群雄逐鹿智能家电市场

所谓智能家电,即“有感觉、能思考、善交流、会学习”的家电,诸如,炎热的夏天下班前发个短信命令,家中的空调便开始工作;睡觉时空调能感知主人温度而自动调节气温,让你免了因吹空调而感冒的后顾之忧;洗衣机能实现精确洗涤时间、精确用水量、精确烘干时间,高效而节能。

2010年春季开始,众多家电厂家们便发力智能家电市场。海尔卡萨帝物联网冰箱,得益于搭载在冰箱表面的液晶触摸屏,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储存食物的柜子,它可以播放视频图片,它可以上网冲浪,它可以下载菜谱,增加了女性下厨的乐趣。而海信也推出了类似功能的智能“蓝媒”冰箱。

TCL和长虹在201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主推智能化互联网彩电。这款彩电,可以浏览、上传照片,可以点歌、玩游戏,可以随时查看天气预报,可以下载最新最流行的音乐,还可以玩“斗地主”“阳光餐厅”等人气游戏。

此外,美的、海尔、松下等厂商纷纷推出智能化变频空调,海尔、小天鹅、三洋等厂商纷纷推出智能化高端洗干一体洗衣机,以及高亮度LED显示器、电容式触摸屏等最新技术纷纷亮相家电市场。

家电智能化时代不是梦

在三网融合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推动下,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冰箱、电灯、空调、电视、微波炉等家电步入智能化时代是必然趋势。而关于三网融合、智能家电和物联网三者的关系,借用一个比喻:“三网融合等于高速公路,智能家电则是高速公路上的一辆车,物联网则是车里面的所有配件。”

于是,我们看到,家电与时下正流行的3G技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网络便捷化;于是,家电行业也吹响了社会倡导的“低碳”生活号角,高效节能化;于是,即便是新兴的LBS位置服务也快速融入到家电行业,LBS可以通过冰箱帮助主人在联网超市自动定制食物清单。

对此,家电行业相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家电将从被动控制时代转为智能化时代,实现“人机对话、智能控制、自动运行”,并最终迎来一个智能化、网络化、跨界互联的家电新时代。

智能家电存在发展瓶颈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的家电智能化才刚起步,前途光明,但还需经历些许坎坷,智能家电存在发展瓶颈。

当下不少智能家电只是实现了初步“智能”,尚未把“物联网、3G、三网融合”等技术全面融入其中,这便涉及到产品自主创新问题。再者,群雄逐鹿智能家电市场带来了一个问题,即产品差异化问题,如何创造出具有各自品牌特色的智能家电产品,而不是跟风模仿类似智能产品,这需要各大厂商们着重思考。

目前,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煲、微波炉等诸多大小家电产品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操作功能,可是这些智能化操作功能只是单一产品,而没有实现一个整体智能化。更有甚者,一些智能产品还停留在“概念炒作”层面,实际应用起来这些智能家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智能。

最后一点,国家的三大家电政策和地方政府推出的家电优惠政策,大大刺激了家电智能市场的繁荣。可是在2011年,家电市场将面临“退出、调整、收缩”的局面,随着国家鼓励政策的慢慢淡出,没了政策的拉动,中国智能家电企业产业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所以,在2011年,智能化、新能源、高效节能、环保低碳、跨界互联的智能化家电,将成为各大家电厂商争夺市场的王牌产品,家电智能化潮流不可阻挡。但是于家电企业而言,除了顺应形势,它们更需要立足于自主创新,把智能概念兑现成现实应用,打造智能家电产品产业化、一体化,从而实现让这些“会思考、会分析、会解忧”的智能家电为消费者的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相关资讯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暗光性能提升29%:深度解析思特威新一代AI眼镜视觉方案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