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电子业爆发 2012年产值达3000亿

发布时间:2011-06-10 阅读量:72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汽车电子市场

中国的汽车电子业似乎到了爆发的时机,2012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值将达3000亿元,谁都没有否认这一产业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在光鲜的背后这一产业的本土成分真正占到了多少,没有人进行统计。

核心技术的缺失注定成为本土汽车电子业的诟病。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子企业开始寻求技术的突破,这种欲望与日俱增。

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国外技术的封锁,就如掐着中国汽车电子业的脖子,大量利润流入国际电子巨头手中。

2010年国内214起汽车召回案件中因零部件惹祸的占到三成,这使业界对建立这一产业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大,应市场需求。6月26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汽车电子标准委员会在上海成立。他们将整合国内汽车电子业的各项标准,协调汽车与电子企业间的技术合作。这一事件能否成为这一产业的强心剂,成为众多媒体猜测的热点。

重在消化

本土企业的收购如多米诺骨牌在产业链中铺散开来。7月13日,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PCM)收购了通用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加上此前的京西重工收购美国德尔福减振制动部门、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万向收购美国DS等一系列海外收购活动,近期发生的本土零部件公司海外收购案已多达10余起。

这一切,似乎预示着,在外资汽车电子企业一统天下的背景下,本土企业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拐点可期。但,收购回来后如何消化,是业界一直关注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看,中国企业目前所为是对西方同行的无意识模仿。无论收购模式,还是生产模式,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来的常态模式,现在中国学徒开始大规模模仿效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提醒,中国企业现在要并购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一方面要当心企业资产负债表背后的包袱,另一方面还要摸清企业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是如何将先进技术平台转化为自己的平台这是关键。

本土汽车企业收购汽车电子核心项目,是企业长期战略的体现,但在收购中我们也需要消化吸收,毕竟嵌入式芯片这样看不到的技术,更难模仿。中国企业所收购的是过去或现有的技术,其他国际汽车电子巨头也在发展,如何超越他们才是重中之重。


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很多汽车电子的设计是一个体系化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汽车电子网络平台,如奔腾用的是马6的平台,许多自主品牌车都是进口国外的平台。如何将收购来的一整套技术转变为我国的平台,这一方面尚待提高。赛迪网执行总裁李树羽中道出了他的心声。

眼下最可行的模式是:通过并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整合国内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来完成本土汽车子企业的技术积累。“中国的汽车电子才刚刚发展了二十多年,在这方面还是新人,需要大量的积累。”董建平说。
 

致命短板

二十年的发展模式,成就了本土汽车电子,也埋下了致命短板。缺标准、缺人才、缺核心技术,形成这一产业的不稳定结构。

造成上述原因或许得从中国产业模式的本身来诠释。汽车电子的研发周期长,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且本土企业小而散的特性,使企业无法单独走自主研发之路。要将研发形成产业,必须要由国家出头联合整个产业共同完成研发创新。

一个易被忽略的事实是,中国企业过多追求眼前利益,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避免的障碍。由于汽车电子研发周期长的原因,中国汽车电子企业并不想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与代销和组装相比,投入研发的经费周转更慢且要担当一定的风险。加之,国际企业对上游产业的垄断,使中国这一产业一直徘徊于产业链的下游。
因此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上,本土企业更乐忠于从事车载电子的生产和控制系统的组装。

仔细分析一下数据,就能得出3000亿背后的危机。在国际上,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占汽车整车成本的25%,而在国内目前只占不到10%,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国际巨头纷纷登陆中国,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对中国市场进行分割。这种现象造成汽车电子产品的前10名供应商无一家是国内企业。从数据上看中国汽车电子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其中的利润将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跨国汽车电子公司的手里。

以下数据更能证明中国的这一产业现实所存在的危机,近年来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所占份额超过60%,轿车零部件超过80%。尤其是在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其中由跨国公司控制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0%。如此高的差距预示着这一产业将面临被跨国公司掏空的危险。

想摆脱现状,必须制定业内标准,这已经在业界得到了共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于6月26日在上海成立汽车电子标准委员会。意味着我国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必将促进行业较快发展和整合。

汽车电子标准委员会的成立预示着,国家将集中注意力发展汽车电子业。这有助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实现汽车强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有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6月初,工信部已组织完成了轿车等7个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对于评估中发现的行业重点薄弱环节,将作为当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重要任务,在行业发展规划、“两化融合”指导意见中加以明确,提出解决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加大汽车电子产业的扶持并非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它是“两化融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汽车电子标准委员会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标准委员会正在进行大量的数据整理,未来将结合各企业的各项标准制定统一的汽车电子标准规范。这不仅意味着国家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进行规范,而且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很可能将接踵而至。

相关资讯
突破体积限制!Nexperia推出车规级CFP15B封装双极性晶体管

在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电子系统对功率器件的空间利用率和热管理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Nexperia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脉搏,正式推出采用创新铜夹片封装技术的MJPE系列双极性晶体管。这12款突破性产品标志着高功率密度与强健可靠性的完美融合,为工程师提供前所未有的设计自由度。

美调整AI芯片对华出口规则,英伟达AMD部分产品获放行,供应链迎利好

据最新市场消息与厂商证实,美国商务部在人工智能(AI)高性能芯片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上进行了审慎调整。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与超威半导体(AMD)均已获得美方新的授权许可,允许其向中国大陆市场恢复特定型号AI芯片的销售,其中包括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以及AMD的部分产品线(如被广泛关注的MI 308系列)。

台积电嘉义封测厂安全事故频发 累计2死2伤 工程遭勒令停工

近日,台积电位于嘉义科学园区的CoWoS先进封测厂再度发生安全事故,引发业界关注。据台媒报道,7月20日,该厂区内一辆载重约50吨的施工板车突然翻车,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然而,这已是该工地近两个月内发生的第四起重大安全事故,累计已导致2人死亡、2人重伤。

江波龙:AI驱动存储升级,DDR5与eSSD需求激增

2025年7月18日,江波龙发布公告,回应市场关注问题,并指出全球半导体存储市场自2025年3月底开始逐步回暖。公司表示,随着主要存储晶圆厂商实施新一轮减产或控产计划,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存储产品价格在2025年第一季度后半期呈现上涨趋势。同时,下游客户经历三个季度的库存消化后,需求迎来实质性增长。行业分析机构预测,第三季度服务器、手机等领域的存储产品价格仍具备上行空间。

三星加速美国泰勒工厂建设,瞄准芯片法案补贴与2nm技术突破

近日,三星电子正加速推进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芯片工厂的建设进程。据外媒报道,三星已调派大量芯片制造领域的专业工程师前往该工厂,以加快设备安装与生产线调试。此举不仅是为了满足潜在美国客户的订单需求,更是为了确保工厂能在规定期限内投产,从而获得美国《芯片法案》的巨额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