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6猜想:无线充电成为标配

发布时间:2011-06-16 阅读量:184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无线充电市场广泛普及仍存在障碍
    *  iPhone无线充电系统
    *  无线充电技术国际标准发布

苹果新专利:iPhone无线充电系统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09436
实用无线充电器设计[附电路图]
http://www.52solution.com/data/datainfo/id/3145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原理与实物制作
http://www.52solution.com/data/datainfo/id/3141
无线供电充电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http://www.52solution.com/data/datainfo/id/3042
效率高达77%的无线供电充电技术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09019
电动车充电装置:三种非接触充电方式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09516
无线充电联盟标准和 TI 兼容解决方案介绍
http://www.52solution.com/data/datainfo/id/3538

据IHS iSuppli公司的研究,尽管仍有一些因素妨碍大众市场的接受,但2011年无线充电设备的销售额将剧增616%。

无线充电可以让消费者在给消费电子产品充电时摆脱专用电源适配器,其2011年可获取市场规模(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将达8.858亿美元左右,是去年1.239亿美元的七倍以上。

2010年无线充电市场增长60%,是该领域第一年实现有意义的增长,但与今年相比相形见绌。预计明年增长276%,也无法与今年相比。随后增长将会放缓,到2015年持稳于48%,届时销售额将达到237亿美元,如图所示。

总体可获取市场包括三个领域:产品专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包括充电器以及所谓的“皮肤”,即与特定产品一同销售的接收器;售后市场接收器;售后市场充电垫或充电站。但是,随着支持三种以上产品以及具有不同电源规格的产品的通用充电器出现,充电站的地位将逐渐变弱。

根据预期的增长速度,无线充电设备将继续进入一系列应用,包括手机、便携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和移动PC,但目前在各领域的占有率仍然很低。其中,手机将在无线充电营业收入中占最大比例,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数量庞大,而且也因为品牌厂商参与制造无线充电设备,从而使这类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同。

在目前使用的四种无线充电技术中,电感耦合在价值链中应用最为广泛,其它几种技术包括传导、近场磁阻技术和远场磁共振。

 

广泛普及仍存在障碍
IHS公司认为,尽管2011年和未来几年无线充电预计大幅增长,但厂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在其产品中完全采用无线充电。尤其是,厂商将需要考虑如何把无线充电集成到印刷电路板设计之中,而且只有无线充电技术得到大量采用才能降低成本。

促使市场接受无线充电的一种方法是,采用通用标准以确保正在开发的各种解决方案能够具有互用性。目前,所有的商业解决方案都基于自有技术,例如,一家公司生产的皮肤不兼容另一家公司的充电垫。

无线充电产业的另一个共同目标是,提供更加绿色、更加环保的解决方案。通用解决方案不仅要符合各类设备的电源规格,而且方案本身还要智能化:在充满电之后自动关闭,当检测不到发射器时不浪费电能,而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放置在充电垫上的任何位置。

IHS公司认为,在无线充电产业建立标准之前,该产业将比较分散,而消费者在选择任何解决方案的时候都会很犹豫,担心其长期来看可能得不到市场采纳。另一方面,一个开放的标准化体系,将创造更加健康的竞争环境,并促使厂商联手,这将增强消费者对该技术的认识和推动市场采纳这项技术。

iPhone无线充电系统
据悉苹果正在为其最新的专利技术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积极的申请。该专利可通过iMac和MacBook等电脑为iOS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此项技术是基于近场磁共振电力传输原理,所以它要求充电设备必须放在iMac和MacBook等电脑1米之内的范围。



近场磁共振电力供应技术可被装入iMac和MacBook Pro之中,以创造出一个一米左右的区域,在此区域中鼠标、键盘、iPod、iPhone和iPad等外围设备都可以进行无线充电。

考虑到这些外围设备对电能的低要求,苹果如果大范围推广此项技术,这对于苹果用户无疑是件好事,因为用户可以不再担心更换苹果无线键盘和魔法鼠标电池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其iOS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国际标准发布
2010年8月31日,无线充电联盟正式将其Qi无线充电技术国际标准引入国内,开始了在国内的推广历程。

无线充电技术并不是一项新技术,电子设备产业链上的不少领先厂商早已掌握相应方案并设计推出了一些产品和应用,但都局限于小众范围,未获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国际通行标准,以致不同企业的产品间不具备广泛的兼容性;而大部分用户并不愿为一个又一个性价比并不优于普通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器买单。

对于无线充电联盟和它背后的主要推动者们,这就是他们看中的卖点,他们要为所有厂商和设备提供统一的规范。因此,联盟的规模以及商业伙伴的态度无疑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更全面的素质”
无线充电联盟自身布局的市场空间较大,他们目前已发布的是低功率技术规范(针对不超过5瓦特的电子设备,也即主要针对手机终端),10月将启动中等功率技术规范制定(针对不超过120瓦特的电子设备,主要是笔记本电脑),长远希望扩展到多种家用电器领域。

与此前业已存在的多种无线充电技术相似,Qi标准采用了目前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在手机等终端中加装电磁感应装置,同时外部需要一个无线充电器。

在这一联盟的人士看来,由于他们制定的是国际通行标准,面向多种应用场景,既要考虑无线电源简单置于终端外壳的设计,也要考虑充电功能植入芯片的质量,因此相较此前的多种无线充电技术,Qi标准在充电效率、功耗、安全性等方面经过了更严密的研发,具有“更全面的素质”。

根据联盟提供的数据,Qi的充电效率与有线充电效率已很接近,达到后者效率的70%以上;充电器待机功耗降到微瓦水平;辐射和人体安全性方面,在终端和充电器线圈里具有非常强的电磁场,在此之外的范围磁场“非常弱”。而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无线充电装置或功能植入手机或芯片,可能给手机其他部件或模块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无线充电联盟主席Menno Treffers表示其联盟成员中的一些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大量参与了标准制定,这些企业的工程师在标准中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经过充分的研发和测试, “已不存在这种问题”。

生态圈亟待扩大
无线充电联盟对于这项标准的推广充满了信心。一家市场研究公司通过采访产品设计公司和制造商得出一个预测,认为如果在2011年能有至少两家主要手机厂商在其高端智能手机中植入Qi标准,则2014年接收器(可简单理解为终端上的Qi无线充电装置或功能模块)的数量就能达到2.4亿台。而据该联盟公布,8月14日他们已认证了第一批符合Qi标准的产品,很快即将上市。

对于无线充电联盟而言,技术只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劝说大批量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其生态圈,采用这一标准。

根据联盟自己公布的数字,其成员已超过50家,多为半导体芯片厂商、手机厂商、电源厂商、电子消费品厂商,其中不乏诺基亚、三星、LG、索尼爱立信、TI等大牌。不过联盟中一家成员的人士向记者传达的信息却指出,该标准的推广仍有许多难点。

“从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成员很多,但目前积极推动的多为电源和配套厂商,以及一些需要亮点提升业绩的手机厂商。”

该人士认为,尽管目前Qi已公布的低功率技术规范正是要针对手机,但主流手机厂商们态度实际上并不明朗。这位从事芯片领域的人士表示,虽然说在多方的共同研发下,Qi相较过去的无线充电技术有了多方面的提升,但其充电效率的稳定性、电磁波的干扰影响等问题始终是手机厂商不能完全放心的,且其效果也与终端、芯片的合适的改造匹配一定相关。

“在终端领域许多新技术还未得到很好消化和应用的背景下,主流厂商们可能还不会冒风险在这一块大做文章。”该人士认为,联盟所希望的明年至少两家主流手机厂商植入Qi标准可能是个很大的坎,“就看联盟有没有更有力的促动”。

主流手机厂商的态度事实上与另两方的态度互相依存,即环境方和最终用户。

无线充电技术的理想状态和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充电的便利,但这种便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电器的普及性,也即有多少公共场所、办公设施、家庭内部愿意购买或装置充电器/充电站。根据此前网络上关于无线充电技术的一些相关调查,在仅有个别类型终端能实现无线充电的情况下,用户大多不愿自己为无线充电器买单。而前述芯片领域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联盟与商业机构、公共机构等的谈判、合作尚未有突破性进展,“还需要时间走着看”。

“如果无线充电技术在各国大范围推广开来,各国电磁兼容管理和频率管理方面可能也要有一些新的考量,需要遵从。”国家通信计量站相关人士补充指出。而目前工信部通信电磁兼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加入无线充电联盟。
 

相关资讯
2025年Q1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分析:三星领跑,谷歌首进前五​

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不含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3240万部,同比下滑2%。据市调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这一下降主要受入门级设备需求疲软影响,消费者更倾向于中高端机型或延长换机周期。尽管整体市场表现不佳,部分头部品牌仍实现逆势增长。

市场需求回暖,Semtech Q1营收2.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

5月27日,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供应商Semtech(纳斯达克:SMTC)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4月27日)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收达2.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分别达到52.3%和14.3%,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

降低损耗、提升效率——华润微TMBS 180mil G2的竞争优势​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光伏行业对高效、稳定的电力转换器件需求激增。作为光伏组件的关键保护元件,旁路二极管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华润微电子功率器件事业群(PDBG)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推出TMBS 180mil G2产品,优化了正向压降(VF)、反向漏电流(IR)及高温工作特性,为光伏行业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已实现向多家头部企业批量供货。

苹果自研5G调制解调器性能实测:落后高通芯片,城市场景差距显著​

近日,高通公司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Cellular Insights Inc.发布了一项对比测试报告,结果显示苹果首款自研5G调制解调器C1在性能上仍落后于高通方案。该测试基于iPhone 16e(搭载C1芯片)与同价位安卓设备(采用高通芯片)在T-Mobile纽约5G网络下的表现,发现苹果设备的数据传输速度明显较慢,尤其在密集城区和弱信号环境下差距更大。

2025年4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分析:宁德时代领跑,小米汽车成最大客户​

2025年4月,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头部企业优势显著。根据KERUI最新发布的行业数据,宁德时代以44.7%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比亚迪弗迪电池以23.3%的占比排名第二,两家企业合计占据68%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