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装置:三种非接触充电方式

发布时间:2011-07-8 阅读量:184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电动车的充电装置

电动车的充电装置相当于汽车燃料的加注站,可以通过反复充电提供车辆持续运行的能源。当国内开始大张旗鼓地建设有线充电桩和充电站时,国外涌现出了三种非接触式电动车充电装置,并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商业化运营。非接触充电装置有哪些类型?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充电效率、安全性、便利性如何?这些,都是人们所关注的。

非接触充电装置的类型

非接触充电装置有电磁感应、磁共振、微波三种方式。

  

 

非接触充电装置的优势

与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料汽车不仅在使用便利性、整备质量、续驶能力、制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优势,而且补充燃料时也无需消耗更多的时间。

电动车不仅充电时间长,并且更换电池或利用充电桩等通过电缆充电等模式,的确存在操作上的不便。并且雨天作业的安全性问题,更是令人担忧。

非接触充电装置不需要用电缆将车辆与供电系统连接,便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快速充电。加之非接触快速充电能够布置在停车场、住宅、路边等多种场所,又可以为各种类型的电动(包括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使电动车随时随地充电变为可能。对于公交车,可以将充电设施布置在终点站、枢纽站、换乘站等地点,利用短暂的停车时间便可以完成快速充电。

非接触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

一、电磁感应方式

电磁感应通过送电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传输电力,是最接近实用化的一种充电方式。当送电线圈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发送(初级)、接收(次级)两线圈之间产生交替变化的磁束,由此在次级线圈产生随磁束变化的感应电动势,通过接收线圈端子对外输出交变电流。

   

  电力传送基本原理

a)电力传送基本原理

  

  实际布线方式

b)实际布线方式

电磁感应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送电距离比较短(约100mm左右),并且送电与接受两部分出现较大偏差时,则电力传输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功率大小与线圈尺寸直接相关,需要大功率传送电力时,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设备方面加大投入。

 

 

 

二、磁共振方式

磁共振传送方式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7年研制成功,公诸于世以来,一直备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它主要由电源、电力输出、电力接收、整流器等主要部分组成,基本原理与电磁感应方式基本相同。电源传送部分有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交变磁束使接收部分产生电势,为电池充电时输出电流。

不同之处在于,磁共振方式加装了一个高频驱动电源,采用兼备线圈和电容器的LC共振电路,而并非由简单线圈构成送电和接收两个单元。

 

  

  磁共振方式

磁共振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共振频率的数值,会随送电与接收单元之间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当传送距离发生改变时,传输效率也会像电磁感应一样迅速降低。为此,可通过控制电路调整共振频率,使两个单元的电路发生共振亦即“共鸣”。所以,也称这种磁共振状态为“磁共鸣”。

在控制回路的作用下改变传送与接收的频率,可将电力传送距离增大至数米左右,同时将两单元电路的电阻降至最小以提高传送效率。

当然,传输效率还与发送与接收电单元的直径相关,传送面积越大,传输效率也越高。目前的传输距离可达400mm左右,传输效率可达95%。

三、微波方式

使用2.45GHz的电波发生装置传送电力,发送装置与微波炉使用的“磁控管”基本相同。传送的微波也是交流电波,可用天线在不同方向接收,用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为汽车电池充电,并且可以实现一点对多点的远距离传送。

 

  

  2.45GHz的电波发生装置传送电力

 

微波方式可以同时一点对多点的远距离传送

为防止充电时微波外漏,充电部部分装有金属屏蔽装置。使用中,送电与接收之间的有效屏蔽可防止微波外漏。

目前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磁控管产生微波时的效率过低,造成许多电力变为热能被白白消耗。

非接触充电装置在日本的应用

2009年7月,日产与昭和飞行机公司公开了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充电系统,其传输距离为100mm左右,传输效率可达90%。

但是,当停车位置出现偏差而导致发送与接收盘之间出现较大误差时,则会严重影响电力传送效率。目前,正在致力于停车的横、纵向偏差在200~300mm范围,同样确保其具有90%以上传输效率的研究。

 

  

  充电工作状态,图中上为车载部分,下为传送部分

  

  车载接收装置总成

 

 

昭和飞行机公司研制的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充电装置

 

此外,上述两家公司对传送、接收之间进入动物以及金属碎片等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进行了研究。因为,这类异物会在二者之间产生涡流,从而导致发热并影响传送效率。

长野日本无线公司,于2009年8月宣布开发出了基于磁共振的充电系统。与电磁感应方式相比,磁共振方式具有传送距离长、停车误差要求低等优点。可以在600mm的传输距离内确保90%的传送效率。但目前的传送功率还比较小(约1kW左右),拟定从叉车等使用范围进入市场,伴随着技术成熟程度和传送功率的提高,有望很快进入电动车电充电领域。

三菱重工业开发的微波式非接触充电系统,将一组共48个硅整流二极管作为接收天线,每个硅整流二极管可产生20V的电压和一定的直流电,能够将电压提升至充电所需的指标并可实现1kW的功率输出。其优点是成本低,整套费用约合人民币2万元左右。缺点是传输效率低,目前的传送效率只有38%。对此,三菱重工认为:“虽不适于快速充电,但作为夜间谷区充电,电费只有传统燃料费的10%~20%。如果将发热过大的磁控管用于生活用水加热,则综合效率可到70%。此外,在安全方面也有防止微波泄露装置,使用中不会给车辆上的电子设备和周边人员身上的起搏器造成影响。

非接触充电方式一经问世,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同样也值得国内同行学习与借鉴。与充电站、充电桩的建设投资相比成本较低,并且免去了接线所需的操作和等待的时间,具有布置灵活、使用便利、安全可靠等绝对优势。

相关资讯
卓越服务再获认可!贸泽电子2024年斩获超25项制造商顶级奖项

在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享有盛誉的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以其卓越的新品引入(NPI)能力和广泛的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库存而闻名。近日,公司郑重宣布,凭借在2024财年杰出的业绩表现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贸泽电子荣膺其众多核心制造合作伙伴颁发的超过25项重量级企业奖项,其中包含多项极具分量的“年度代理商(Distributor of the Year, DOY)”荣誉。这一系列的殊荣充分体现了制造商伙伴对贸泽电子在全球范围内运营能力、市场拓展贡献及客户支持水平的高度认可。

Littelfuse PTS647升级版:突破降噪与耐用极限,树立微型开关新标杆

在当前消费电子微型化、追求极致音质体验以及工业医疗设备高可靠性的市场需求驱动下,作为关键的输入元件,轻触开关的性能至关重要。作为工业技术领域的领先者,Littelfuse公司敏锐洞察市场需求,宣布推出其标志性的PTS647系列表面贴装轻触开关的升级版本。此次升级的核心聚焦于解决传统开关在噪音、耐用性和防尘性上的痛点,通过一系列突破性的设计改进,赋予这款经典微型开关焕然一新的强大性能,满足高端音频、精密仪器及严苛环境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

国产化终端崛起:海光C86处理器引领全行业替代新浪潮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信息技术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国产化进程,以保障国家安全和产业自主可控。作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国产化终端不仅承担着关键行业替代的重任,更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5年Q2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分析:vivo领跑,高端分期策略成增长关键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现并入Omdia)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3900万部,同比增长7%。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厂商在Q2集中发布新品,而Q1由于库存压力较大,品牌商普遍采取保守策略,导致市场增速放缓。

国产高端CMOS新突破!思特威SC5A5XS挑战索尼三星旗舰传感器

近年来,智能手机影像技术飞速发展,消费者对高质量拍摄的需求不断提升。作为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领先企业,思特威(SmartSens,股票代码688213)近日重磅推出旗舰级新品——SC5A5XS,这是一款基于1英寸超大底设计的5000万像素传感器,搭载多项创新技术,旨在为高端智能手机提供专业级的影像体验。该产品的发布,标志着国产CMOS传感器在高端手机市场的进一步突破,有望推动移动影像技术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