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现的‘民电’揭开电网企业暴利真相

发布时间:2012-05-16 阅读量:80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魏桥集团打破电网垄断,自主供电


“山东首富”张士平家族的魏桥集团,在邹平魏桥镇自办电厂、自建电网,打破电网公司的垄断,平均电价水平比电网公司低1/3以上,让当地企业和居民用上价格更低的电。而在这期间,魏桥集团曾多次与国家电网下属山东电力公司发生冲突,既有在政府层面的“文斗”,也有在田野间的“武斗”。表面上看是利益之争,但其价值正在于“民电”的出现,不但打破了电力“一家独大”局面,而且戳穿了电价高的真相。

在当地,“国家电网的电8毛多一度,魏桥集团只要6毛多”,而且0.6元/度是魏桥集团对外供电中较高的商业用电价格,如果商家用电量大,电价还可以更便宜;在魏桥集团的家属区,魏桥集团的供电价格是0.35元/度,而家属区之外,国家电网的居民用电价格超过了0.6元/度;魏桥集团自己旗下企业的用电价格不到0.3元/度,而当地的工业用电价格接近1元/度。这让高电价之外,还一直要求涨电价的垄断电网情何以堪?

为什么魏桥集团发的电能够便宜?首先是魏桥集团旗下的电力企业控制了成本。“我不少同学在国有电厂工作,”一位魏桥二电厂人士对我们说,“我们的待遇比系统内的电厂肯定要差多了。”而在一些国有发电企业,无论是赢利还是亏损,企业高管和职工的薪酬、福利则是旱涝保收。不仅如此,在一些电网企业,超标配车、“分房”等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

降低人力成本只是一个方面。据报道,魏桥集团发电的机组都是6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其效率本身就比国有企业动辄6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发电机组低,而魏桥集团却用这些低效率的机组生产出了价格更低的电。

魏桥集团自办电厂、自建电网,相当于挤压了发电和供电两个环节的垄断利润,因而,其终端电价能便宜很多。而此事之所以令人感到新奇,乃是公众不会想到,会有这样的一种力量能够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

只要这种垄断存在,不管是不是魏桥集团,不管是不是民营企业,那么社会上就会存在强烈的利益诉求去突破现有的电力垄断。在整个山东,类似魏桥集团这样的民间电厂,装机容量已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胜利油田、黄金集团这样的国企也都曾有经营供电业务的打算。而此前媒体报道,陕西榆林因为要从内蒙古架设输电线路,曾和国家电网发生冲突。

魏桥集团自建电网,向社会供低价格的电。尽管,其过程或许并不规范,但其最大的社会价值或许在于,它像一面镜子,以事实让民众看到,打破电力垄断能够给社会带来怎样的收益。

尽管在国有电厂人眼中,“魏桥电厂”还存在着环保等方面的问题,但这种“民电模式”的低电价,至少表明:其一,以“电荒”为由涨电价一说还欠缺足够的说服力;其二,电价完全可以通过成本控制降下来,所谓的垄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难站住脚。

客观地说,电力改革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厂网分开”后,如何打破垄断,建立竞争、开放的电力市场,形成多方竞争的供电格局,以及如何解决发电企业亏损、电价不断上调的问题,都是电力体制改革绕不开的话题。但“魏桥模式”的出现,为电力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遗憾的是,电力行业人士认为,“魏桥模式”仅是个例,在其他地区难以复制。“充足的资金、稳定的用电量、能拿到项目,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甚至“山东人在我国电力行业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都是这家民营企业自办电厂能够立足当地的重要原因。这固然可以说明当下地方电力由于政策掣肘、资金缺乏、资源不足等原因,多处于一种“孤岛求生”的状态,但却并不能成为电力等资源领域不引入竞争、不放开市场的理由。至少,这家民营企业能够提供比国家电网更便宜的电力这一新闻,已经向公众释放了有关市场化、引入竞争带来效率与实惠的充足信息。

这些年来,有关是否放开电价市场化的讨论总是周期性地出现,背后的直接推手就是几乎每年都要闹腾一阵的“电荒”。据说,“电荒”之所以发生,就在于电企抱怨 “市场煤、计划电”:煤价可以随行就市地涨价,而被管控的电价却不能随煤价上涨“水涨船高”。煤电企业或因为不能应对煤价波动出现亏损,或因为煤炭调配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产能。这些因素,反而成为电力领域不能推进市场化的反证。因为市场化似乎就意味着电价必然随煤价跟风上涨,而只有价格管控,资源垄断,才更符合国计民生。

市场总是比政府更聪明。比如煤价有上涨的时期,也有下跌的时候,充分竞争的市场化下,电价下行同样会成为一种可能。而且,打破垄断、充分竞争之后,电力企业势必更注重成本与效率,加强自我约束,这也为电价下行、让利于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山东这家企业自办电厂,能够生产出比国家电网更便宜的电力,正是市场化企业关注自身账本、积极控制成本、提高自身效率的明证。

作为垄断企业,电网企业多年来一再宣称自己不存在暴利,甚至抱怨经常默默承受亏损。但没有破除垄断,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看不到其中账本的公众,就只能将这种宣称与抱怨,归为红口白牙的自我辩白。更何况,电网企业的高福利、高待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这种情况下,人们与其寄希望于电网企业形成自觉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如打破垄断,将其交给市场,特别是让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与电网企业公平竞争。就像山东民营企业自办电厂进入电力领域一样,即使是一时一地的改变,也能真正还利于民。因为它已经说明,电价不是只能涨。

相关资讯
工业富联2025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AI驱动云计算业务爆发式增长

工业富联(601138.SH)于7月7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数据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达67.27亿至69.27亿元,同比增幅47.72%至52.11%;上半年净利润区间为119.58亿至121.58亿元,同比增长36.84%至39.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增长动能更强,二季度同比增幅达57.10%至61.80%。

专为安全而生:意法L9800八通道车规驱动器解析与竞争优势​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车身控制系统、热管理模块等关键功能需满足严格的功能安全标准,同时面临紧凑化设计挑战。意法半导体推出的L9800车规级8通道低边驱动器,正是为解决这些核心需求而生的创新解决方案。

联电加速高压制程与先进封装布局,携手英特尔、高通突围成熟制程竞争

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联华电子(联电)近期在高压制程技术与先进封装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2024年投入156亿新台币研发资金,重点攻关5G通信、AI、物联网及车用电子所需工艺,同步推进12nm/14nm特殊制程及3D IC封装技术。

历史新高!DISCO季度出货首破900亿,AI驱动半导体设备需求火爆

东京,2025年7月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供应商DISCO公司近期发布关键运营数据:其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5自然年4月至6月)的非合并出货金额达9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9亿元),不仅实现了同比增长8.5% 的稳健势头,更成功超越2024财年第三季度(2024年10月-12月)创下的908亿日元记录,登顶公司单季出货额历史峰值。这标志着DISCO在过去六个季度中第五次录得增长,展现出强劲且持续的业绩韧性。

蓉城聚势!AI芯算驱动,2025成都西部电博会7月9日盛大开幕

2025年7月9日至11日,一场引领西南乃至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风向的盛会——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将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璀璨启幕! 本届展会深度契合时代发展与产业升级脉搏,匠心布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特种电子、数字产业、机器人等核心主题展区,并特设西部地区创新成果专区。十余场高规格专题论坛、500+专家学者前沿洞见、500+优质厂商创新成果展示、超20000名专业观众共聚一堂,海量创新方案与新品首发、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共同铸就这场融汇前沿智慧与澎湃创新的西部电子信息领域年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