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力作!达人自制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家用照明供电

发布时间:2012-05-25 阅读量:1726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DIY太阳能发电系统介绍


虽然从成本来说,现在太阳能发电高于市电的价格,需要好几十年才可以收回投资成本,但环保是更为重要的。随着电力价格的上涨,和太阳能电池价格的下调,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发电将接近或低于市电的价。所以,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投资时非常有效益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为您介绍一款网友DIY力作的为家庭照明供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除了为照明供电外,还能为电风扇、笔记本电脑等低功耗的电器供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套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铅酸免维护蓄电池、逆变器和照明灯具组成。

太阳能电池(30W)

一般使用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体积小,光电转换效率高。现在的价格平均为15元/W,封装后的成品会略贵些。建议购买成品,质量和稳定性有保证。本人使用30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设计寿命为25年,使用不锈钢支架安装于阳台外(可在铝合金门窗加工店定制),横向摆放可使抗风性更好,如图1。



图1

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12V/10A)

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是专为太阳能直流供电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过充、过放、电子短路、过载保护,在10W以上的太阳能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相当于整个系统的心脏。控制器的空载损耗仅为6mA,非常省电。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有三对正负极接口,分别接太阳能电池、蓄电池和负载,如图2。控制器的选购跟负载有关,如负载超过120W,需要选用12V/20A的控制器。



图2
 
 

铅酸免维护蓄电池(12V/24AH)

在有些国家的太阳能系统中,可以直接通过逆变器转为交流电后输到电网,由政府收购,然后晚上再从电网问政府买电,如果发电量大还可以赚钱,也节约了蓄电池的成本。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收购计划,电表也是单向运转的,如果将电输到电网,还会增加每月电费开支,所以使用蓄电池来存储白天所发的电量以供夜间使用,如图3。蓄电池建议选择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不用加水,使用方便。蓄电池的容量不能选太小,因为太小会浪费太阳能电池所发电量;也不能选太大,因为长时间处于未充满状态会影响电池寿命。一般情况下,以两天可以充满电池为宜。



图3

逆变器(70W)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车载逆变器,转换效率高,价格便宜。因车载逆变器也是12V输入,所以用来当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逆变器正好合适。经测试,如果负载达到20% 以上,即可使逆变器达到90%以上的转换效率;如果负载在20%以下,会使转换效率变低。所以根据负载选择合适的逆变器,可以达到最高效率,如图4。



图4

照明灯具(18W)

照明灯具的选择着实令我费了番功夫。有LED,12V直流节能灯,220V交流节能灯这三种选择。因为是卧室照明,LED虽然光效最高,但功率小,色谱缺失,散热和驱动电路麻烦等问题,首先被排除。12V直流灯本来是最合适的光源,但是采购困难,而且光效不高。220V交流节能灯可以达到60LM/W以上,虽然逆变器会损失10%的效率,但直流节能灯一般仅为45LM/W,总体而言,还是普通的220V交流节能灯最合适。
 

安装

在室外安装好太阳能电池后,需要将室内的蓄电池,太阳能控制器等固定安装。考虑到散热问题,我想到用电脑机箱正合适,因为机箱是铁皮的,可以承受蓄电池的重量,散热也比较好。根据蓄电池的尺寸到网上找到一款小机箱,买回来装进去发现尺寸正好,见图5,图6。

 

图5

 


图6
 
使用感受

经测试,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3点是太阳光辐射最强的时候(上海),30W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开路电压可以达到19V,短路电流可以达到1.6A,基本达到额定功率。而到了下午4点后或在阴雨天,电流就只有0.3A-0.5A,所以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连续阴雨天的情况,阴雨天发电量为晴天的 1/3左右,一般以可以保证连续三个阴雨天能正常使用为佳。图7为节能灯夜间照明效果图。



图7
   
除了照明外,在逆变器插上电风扇(55W),笔记本电脑(60W),都可以正常工作。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笔记本电脑或电视机等用电器,请将太阳能控制器更换成12V/20A(240W),逆变器可选150W-300W。切不可使用空调,微波炉等高功率电器。
相关资讯
从32%到14%!西门子并购Excellicon破解芯片流片困局

在全球半导体设计复杂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时序收敛已成为芯片流片成功的关键挑战。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公司于2025年5月宣布与美国EDA初创企业Excellicon达成收购协议,旨在通过整合后者在时序约束开发、验证及管理领域的领先技术,强化其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链的完整性与竞争力。此次并购标志着西门子EDA向全流程解决方案的进一步延伸,其产品组合将覆盖从约束文件编写到物理实现的完整闭环。

英飞凌、纳微半导体入局,英伟达HVDC联盟剑指下一代AI数据中心标准

随着生成式AI模型的参数量突破万亿级别,数据中心单机架功率需求正以每年30%的速度激增。传统54V直流配电系统已逼近200kW的物理极限,而英伟达GB200 NVL72等AI服务器机架的功率密度更是突破120kW,预计2030年智算中心机架功率将达MW级。为此,英伟达在2025年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联合英飞凌、纳微半导体(Navitas)、台达等20余家产业链头部企业,正式成立800V高压直流(HVDC)供电联盟,旨在通过系统性技术革新突破数据中心能效瓶颈。

从分销龙头到智造推手:大联大如何以“双擎计划”重构半导体生态价值链?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深度变革与工业4.0深化阶段,大联大控股以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的双重引擎,再度彰显行业领军地位。据Brand Finance 2025年5月9日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显示,大联大品牌价值同比提升12.3%,排名跃升至第218位,连续三年实现位次进阶。这一成就不仅源于其在亚太分销市场28.7%的占有率(ECIA数据),更与其“技术增值+场景赋能”的战略转型密不可分。面对工业数字化万亿规模市场机遇,公司通过深圳“新质工业”峰会推动23项技术合作落地;凭借MSCI连续三年AA级ESG评级,构建起覆盖绿色供应链与低碳创新的治理架构;而在汽车电子赛道,则以“生态立方体”模式缩短技术创新产业化周期。随着“双擎计划”的启动,这家半导体巨头正以全链协同之势,重塑智造升级的技术底座与商业范式。

AMD对决NVIDIA:Radeon AI Pro R9700能否撼动RTX 5080的市场地位?

2025年5月21日,AMD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正式发布首款基于RDNA 4架构的专业显卡Radeon AI Pro R9700,标志着其在AI加速领域的全面发力。该显卡采用台积电N4P工艺打造的Navi 48芯片,晶体管密度达到每平方毫米1.51亿个,相较前代提升31%。凭借32GB GDDR6显存、1531 TOPS的INT4算力及四卡并联技术,R9700瞄准AI推理、多模态模型训练等高负载场景,直接挑战NVIDIA在专业显卡市场的统治地位。

革新电流传感技术:TMR电流传感器的核心技术优势与市场蓝海分析

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及智能电网领域,电流检测的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系统安全性与能效表现。传统霍尔(Hall)电流传感器因温漂大、响应速度慢等缺陷,已难以满足高精度场景需求。多维科技(Dowaytech)基于自主研发的隧道磁电阻(TMR)技术,推出了一系列高精度、低温漂、高频响的电流传感器,成为替代传统方案的革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