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研发用超级本给手机无线充电技术

发布时间:2012-08-15 阅读量:943 来源: 发布人:

导言:你能想象吗?无论在机场、公交车站还是咖啡厅,公共无线充电设施将取代剪不断理还乱的充电线。英特尔正在致力于将此变为现实——研发一种用于超极本和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技术。这种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是将超极本作为充电源,配合相应软件以及发射器给智能手机充电。

相较于传统线充,无线充电具有便捷、兼容、互通等优势,目前已经实现在一小部分手持和附件中。基于无线充电庞大的消费级市场规模,越来越多的厂商投入这一新兴的技术领域。

               

据连线杂志报道,英特尔(Intel)正在研发一种用于超极本和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技术。Digitimes 称,这种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是将超极本作为充电源,配合相应软件以及发射器给智能手机充电。根据英特尔的数据,这种充电技术功耗很低,手机只需放置在超极本附近即可,而“无需放置在固定的位置”。

英特尔提出了发送器和接收器高度集成的设计建议,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英特尔会开发配套的充电软件,提供诸如充电设备检查、充电控制以及设备位置测试等功能。

这种技术有望在 2013 年下半年进入商用。另外,一些笔记本资深玩家表示,英特尔的 Haswell 平台不太可能会采用这种无线充电技术。

                  Intel研发用笔记本给手机无线充电技术

提到无线充电技术,很多人首先映入脑海的可能是 Palm 的“点金石”(Touchstone),“点金石”最早将无线充电引入商用产品领域。不过点金石发热量大、充电速度慢,偶尔还出现屏幕漂移现象。最重要的是,它仅限于 Palm 的几款机器,而且囿于体积实用价值并不大。而英特尔方案的优势在于利用笔记本的电源,真正免去了数据线,同时对设备位置没有要求也让用户使用手机更加自由。

无线充电技术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大部分设备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发射器的线圈将电流转化为电磁,形成电压,有了电压之后便会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充电。尽管该技术拥有可观的传输效率,但缺陷在于要求发射器与设备之间要按照固定位置摆放。据悉,英特尔的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的新型的“谐振技术”,相比电磁感应技术,谐振技术能提供更平稳的变化,也就是说对位置的敏感度低一些。

IHS 的分析师 Jason dePreaux 表示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的限制因素包括过高的价格、技术问题以及碎片化。无线充电领域尚未形成一个稳健的生态系统。据 IMS Research 的估计,在 2011 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不到 1% 的设备配备了无线充电功能。

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对电池提出了更高诉求,在手机电池技术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情况下,优化现有的充电技术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向。无线充电技术的价值不仅仅是单个无线充电市场的发展,而在于无线充电平台的打造。随着行业标准的统一、兼容性的提高,公共的无线充电设施可能成为现实,无论在机场、公交车站还是咖啡厅,摆脱剪不断理还乱的充电线指日可待。

相关资讯
BLDC电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BLDC电机技术演进正朝着更高性能、更智能化、更集成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快速发展

BLDC直流无刷电机在智能家居场景中的应用解析

BLDC电机凭借其皆能、静音和智能化控制方面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家电产品中

BLDC无刷电机的技术优势与应用:驱动未来智能工业的核心动力

本文将系统性地剖析BLDC无刷电机的技术原理、核心优势,并深入探讨其在关键行业中的应用场景与未来发展趋势

盘点在高精度运动控制场景实现应用的国产MCU

高精度运动控制领域对MCU的要求极为严苛:需要高性能内核、高精度定时器/PWM、高速高分辨率ADC、丰富的通信接口以及强大的实时处理能力

国产MCU在其他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场景盘点

国产高性能MCU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已远不止关节控制,其凭借高集成度、低功耗、强实时性及不断攀升的算力,正全面渗透至机器人系统关键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