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对抗户外强光 自己够亮才行

发布时间:2012-10-31 阅读量:92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著LCD显示器技术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已快速由工业自动化延伸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工业机台的控制面板、银行ATM、自动售票机,乃至于便利商店的自助服务机,工业显示器已迈向多元产业的应用。


随著云端运算的时代来临,工业显示器进化到人机互动与云端应用集成的接口,因此半户外及完全户外的相关应用越来越多;户外应用的地点有几个特色,包括外部光源不稳定、温度差异大等,其中外部光源的影响最大,以停车场的缴费设备为例,若设置地点在户外,即有可能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让使用者难以看清屏幕上的显示内容,进而造成操作上的困难。

对抗强光 自己够亮才行

LCD显示器亮度的单位是流明(nits),一般的手机亮度约在200 nits左右,NB用的屏幕约250~300 nits。一般我们使用手机或NB时,只要移动到阳光稍强的地方,就无法清楚看见屏幕上的内容,主要原因是因为外界阳光的亮度太过强烈(一般为10,000 nits),直接照射屏幕(一般约为350 nits)时受到表面的反射,所产生的反射光高于显示器的背光亮度因此影像颜色变淡,而无法清楚看见屏幕的内容;但若能将显示器的背光亮度提高,显示器在强光下的可视性也能大幅提升。因此户外用的LCD显示器,必须多设计在1,000 nits以上。

研华推出超高亮度工业显示器,提供1,200 nits亮度的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室内的工业显示器,有显著较佳的可视性,适合半户外或完全户外环境的应用。即使在强光的照射下,因显示器背光模块的亮度提升,不论在半户外或是强光底下使用都能够清楚地看见显示器的播放内容。

建置于户外的设备,往往因外部光源过于强烈,导致播放内容无法被清楚看见
图题:建置于户外的设备,往往因外部光源过于强烈,导致播放内容无法被清楚看见

解决LED驱动与散热问题

LCD显示器的光源,主要来自于后面的背光模块,而以前背光模块的主要发光源又来自于阴极管(CCFL),但在节能与环保趋势下,LED目前已有取代冷阴极管的趋势,要让LED背光模块有更高的亮度,LED的设计成为关键。LED的Light Bar,是由一颗一颗的LED所组成,要控制这数百颗LED,其驱动电路板的设计相当重要,且所产生的散热问题也需要极高的专业技术来解决。

研华采用具高效能及低耗电的LED背光模块,并透过专属的散热模块设计,已成功解决高亮度LED散热不易的问题,让显示器的表面温度维持在40°C,整体系统不致因温度过高,而造成运行不稳定。另外在机构设计方面,研华则是直接将背光模块里面的冷阴极管直接替换成LED,在不变动整体显示器原本的机构设计下,让系统集成厂商不必更动原有设计,即可使用更高亮度的显示器。此外,LED背光模块也另外搭配智能型感应装置,可针对环境光源的强弱变化,自行调节显示亮度,并达到节约能源的功效。

支持宽温环境操作

户外应用另外一个重点是宽温设计,户外太阳除强光外,也会带来高温,一般夏天的温度虽都在40°C以下,但封闭于设备外壳内的零组件,其环境温度将会节节飙高,而在高纬度国家,冬天的温度也都在0°C以下,因此设置在户外的自动化设备必须能在温度差距如此大的环境下稳定运行,研华的超高亮度显示器,其LED背光驱动板本身的宽温设计为-20°C~70°C,所搭配的液晶面板则为-30°C~85°C,让系统在各种温度中,都能如常使用。

研华推出的超高亮度工业级显示器,尺寸涵盖范围从8.4寸到31.5寸,支持的分辨率从800×600到1366×768(HD),并提供弹性的产品组合让客户选择适合其应用的解决方案,如带有不同触控屏幕的超高亮度显示器等。应用则以各种户外的人机接口(HMI)为主。

研华表示,人机接口的应用,已从过去的工业控制端延伸到其它垂直产业,其使用地点又以户外与半户外居多,象是停车场的停车管理系统、速食业者的得来速室外取餐、自助加油站的加油设备等,在国外这些场所多早已将LCD显示器作为人机接口,不过其亮度多在500 nits以下,在不改变原有机构设计而效能更佳的情况下,超高亮度工业级显示器将逐渐取代现行的LCD显示器,成为户外应用主流。
 
相关资讯
揭秘五大典型集成电源应用案例:从TWS耳机到商业卫星,看电源技术如何重塑电子系统

集成电源管理方案不仅大幅缩减了PCB面积、降低了设计门槛,更显著提升了整体可靠性与能效表现

简化设计,提升性能:集成隔离电源模块为通信系统带来的核心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通信芯片集成隔离电源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并对其电气特性、热管理、安全隔离及可靠性进行系统性分析

IIC 2025深圳开幕在即!聚焦数字具身,全球CEO峰会揭秘半导体新篇章

半导体产业正站在“AI物理交互”与“数字具身”的十字路口。在62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规模下,如何突破传统技术范式,抢占“数字具身”智能体所带来的千亿级增量市场,已成为全球产业领袖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