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USB端口电池充电方案

发布时间:2012-11-5 阅读量:130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USB为多种便携设备提供了通过单个"通用"电源充电的手段,从而更加方便。但是这方面也存在着许多挑战。以前的USB充电能力相当有限;标准 USB主机端口的电流确实只适合为计算机外设(比如键盘,鼠标和读卡器)进行供电。USB2.0支持的供电电流可达500mA,可以为电池缓慢充电。与此 同时,大家期待的是如何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在这个环境下,2011年初推出的1.2版USB充电规范,提出了新的供电模式,增加了为设备电池充电的灵活性。本文将介绍可支持最大1.8A电流的专用充电接口(DCP)的概念。这几乎是标准下行端口(SDP)USB2.0连接承载电流的4倍,从而能够极大加快充电时间.

关于DCP

USB接口有4条屏蔽线。它们是:用于给连接外设供电的VBUS,负数据端D-,正数据端D+以及接地GND(图1)。在DCP中,D+和D-通过一个200Ω电阻短接在一起,防止数据传输。它向连接外设指示,端口完全集中在充电功能,不能提供主控功能。通过USB端口进行连接的任何便携设备能够区分它是处于DCP或是SDP相当重要。这样使它能够利用更大的可用充电电流。

图1:DCP与SDP的不同点
[member]
 

DCP识别

图2给出了一个符合1.2版USB充电规范的充电电路的例子。它包括大量的分立器件,要求系统微处理器处理识别程序。这意味着微处理器的一部分有价值的处理能力不能投入核心应用,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总体性能。此外,还需要采用相当多的器件,花费较多时间写代码和实现完全有效的整体电路设计。


图2:传统的USB电池充电线路

飞特蒂亚(FTDI)公司致力于简化USB充电,以便将开发时间、系统复杂性和工程资源的利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这样便引出了X-CHIP系列USB控制器IC,其主要特征是支持USB电池充电的新概念。每个IC的内部电路使采用该芯片设计的便携设备能够检测到何时设备连接到了DCP.一旦检测到DCP,X-CHIP便在其某个CBUS引脚上发出一个信号,启动充电。

图3描述了基于X-CHIP的电池充电应用。电路在连接到USB主机端口或DCP的时候会为电池充电。CBUS引脚可用于控制电池充电率(取决于所检测到的电源和相应的电流限值)。电池的充电率由连接到凌力尔特公司(Linear)电池充电控制器LTC4053的PROG引脚的电阻决定。

图3:简化的USB充电线路

CBUS管脚包括BCD#、PWREN#和SLEEP#.BCD#是漏极开路低电平有效输出信号。它用来指示X-CHIP何时被连接到DCP.PWREN#是漏极开路低电平有效输出信号。它显示X-CHIP已经被USB主控制器所列举。该信号用于选择PROG引脚上的电阻值,以便驱动500mA充电。SLEEP#是推挽式低电平有效输出信号。它显示X-CHIP何时进入USB挂起模式。该信号用于在设备由USB主机供电,主控端将X-CHIP设置为挂起模式时,切断LTC4053电源。

在图3中,LT4053的PROG引脚的阻抗由电阻R12,R13和R14设置。BCD#用于配置PROG引脚的电阻网络以达到约1A的充电电流。

BCD#,PWREN#和SLEEP#输出设计是为了将充电应用的外部电路最小化。通常,外部MOSFET器件需要选择范围。正如前文所提,X-CHIP驱动BCD#信号来指示DCP的检测。漏极开路输出将R14短路到地,从而LTC4053 PROG引脚的阻抗将为16.5k?与1.5k?电阻并联到地。这能够触发将近1A的充电电流。当X-CHIP连接到标准USB主控制器时,这个引脚不会驱动,设备作为一个传统的USB接口芯片来工作。由于BCD#信号是没有内部上拉的漏极开路输出,它可用来将电阻R14下拉到地,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外部MOSFET.

在设备启动时,CBUS引脚默认为输入,并具有微弱的上拉,直到读取MTP ROM.这将发生将近14ms时间,之后,CBUS引脚将采用它们所选的功能,像本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工作。
 

本文小结

得益于USB的广泛应用,USB端口显然是便携式设备获取电源的便利之所,通过单独互连便可以提供10W功率,供应给各种不同的设备。而且,各国(包括中国和欧盟成员国)USB充电标准化的推行使消费者能够采用更少的充电电缆。这将在增加便利的同时,减少每年进入环境的电子废物的数量(这主要是由定制适配器产生的)。通过使用集成方式而不是依赖于分立器件,能够创建空间、器件和工程资源方面更优的充电电路。USB不仅是最受欢迎的数字互联线,而且是电子产品供电和电池充电的关键系统部件。

相关资讯
500Wh/kg凝聚态电池破局航空电动化,宁德时代试飞4吨级验证机

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CATL)近期在技术突破、全球化布局及市场拓展方面动作频频,展现出强劲的产业主导力。从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时间表到凝聚态电池的航空级应用,从港股上市的战略意义到欧洲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张,宁德时代正以技术创新与资本布局双轮驱动,重塑全球能源产业格局。

26米长距传输+全产业链国产化,豪威发布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2025年5月15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豪威集团(OmniVision)正式发布OTX9211/OTX9342车载SerDes芯片组。作为国内首款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的2Gbps高速视频传输解决方案,该系列产品已通过多家头部车企及Tier1供应商认证,预计将率先应用于智能座舱及ADAS系统的视频传输场景。

电感龙头顺络电子:汽车电子与AI服务器双轮驱动,一季度净利增37%

作为全球电感行业前三强企业,顺络电子(002138.SZ)近年来通过战略聚焦汽车电子、数据中心、新能源等新兴市场,实现业绩持续突破。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4.61亿元,同比增长16.03%;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37.02%,创历史同期新高。在消费电子需求复苏与新兴领域高速增长的双重驱动下,顺络电子正以技术优势与多元化布局,巩固其全球电子元器件龙头地位。

RISC-V+AI双引擎驱动,北京君正加速布局智能终端市场

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逐步走出周期性低谷,2025年被视为市场复苏的关键拐点。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君正”)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凭借其“计算+存储+模拟”的技术战略,在汽车电子、工业医疗、AIoT及智能穿戴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本文将从技术突破、产品布局、市场表现及未来战略四个方面,分析北京君正在行业复苏期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前景。

全球芯链共融:新质生产力驱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2025年5月14日,全球半导体分销巨头大联大控股在深圳成功举办以「新质工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峰会,汇聚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芯微等16家顶尖原厂及逾500名行业精英。面对全球制造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浪潮,此次峰会聚焦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电力电子等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融合,通过主论坛、分论坛及技术展区三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创新方案。中国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3年4.6%、2024年5.7%、2025年一季度6.5%),印证了“新质工业时代”的全面开启。大联大中国区总裁沈维中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国制造业正以技术韧性重构全球供应链,而半导体技术的全链路赋能将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