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11 阅读量:86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国,2013年10月11日,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宣布,刚刚上市的Brain Sentry 撞击传感器(Brain Sentry Impact Sensor)采用意法半导体的MEMS加速度计,监测可能导致脑震荡或其它脑损伤的头部撞击事故。
意法半导体的低功耗三轴加速度计被集成在Brain Sentry 撞击感应器内,能够准确地测量在所有方向发生的撞击所产生的加速度。通过分析Brain Sentry撞击传感器采集和显示的数据,教练、训练师和医师可以在每次撞击事件发生后跟踪监视运动员,确定需要做进一步评估的运动员,从而降低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脑损伤。
Brain Sentry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Greg Merril表示:“随着运动员承受的加速度增加,脑震荡风险也在提高,我们设计Brain Sentry撞击感应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感测脑损伤的能力,而意法半导体MEMS加速度计的高精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意法半导体的微型 MEMS加速度计让Brain Sentry感应装置变得十分轻巧(1-oz),可粘贴在任何一款安全头盔的后面。加速度计具有低功耗特性,结合Brain Sentry开发的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确保撞击传感器不充电情况下可连续运行一年之久。同时,该装置还采用全封闭防水设计。
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模拟器件、MEMS及传感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Benedetto Vigna表示:“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能够快速评估撞击或碰撞程度,这对运动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Brain Sentry选用我们的MEMS加速度计证明我们的研发合作卓有成效,研发成果能够快速且精确地跟踪撞击事件并报告相关数据。Brain Sentry撞击传感器的智能功能基于我们10余年研发的头部加速度与脑震荡临床发现相关性研发经验,同时让我们感到骄傲地是,我们的MEMS产品符合保护运动员健康应用的严格的要求。”
Brain Sentry第一步的目标市场是三项最热门的运动;橄榄球、曲棍球、长曲棍球,这三大运动参赛者都需要戴头盔,且在比赛过程中有身体接触。Brain Sentry还在研发自行车、滑雪等需要戴头盔的体育运动用传感器。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ST)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客户提供传感器、功率器件、汽车产品和嵌入式处理器解决方案。从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到数字信任和数据安全,从医疗健身设备,到智能消费电子,从家电、汽车,到办公设备,从工作到娱乐,意法半导体的微电子器件无所不在,在丰富人们的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创新的作用。意法半导体代表着科技引领智能生活(life.augmented)的理念。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