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智能手表,用分享的精神改变世界!

发布时间:2013-12-23 阅读量:1460 来源: 发布人:

【导读】在12月21日的下午,由我爱方案网主办的深圳智能手表交流会在中科院孵化中心九楼顺利举行。主办方邀请了智能手表的开发者也是行业的技术精英樊工来为大家分享和交流智能手表开发的经验,与会的网友来自各行各业,都在智能可穿戴式设备春天的路上奔跑。

在之前的时间里,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秉承着“开放、自由”的理念不断进步,衍生出了现在的安卓系统。分享的精神带来的科技进步有目共睹,它不仅仅打破了传统公司以封闭竞争来盈利的发展模式,而且更具有了传承一种理念的划时代意义。如今,开源的理念已经慢慢渗入到了硬件行业,创客、树莓派、Arduino等词汇已经不再陌生。
 
在未知的道路中探索

1

此次会议的主角是一位技术领域的精英樊工,他和他们的团队以智能手表产品创业,在经过两年多的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和技术研发之后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表。但这是一款特别的产品,开发团队定义它为开源智能手表,既赶上了可穿戴式设备发展的春天,又赋予了产品“开源硬件”的色彩。樊工介绍这款产品主要是针对普通用户和开发者两类群体,目前第一代主要面向的是开发者和发烧友,因为他们的团队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协助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第二代产品也在开发中,特点采用低功耗的蓝牙4.0技术,而且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注重用户体验,因此二代产品面向的主要对象会偏向于普通消费者。

定位是关键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在智能手表本身,而且目前并不看重现有的Anroid系统深度定制,我们主要是看好它的行业应用......因此我们是一个很开放的平台,能给开发者提供帮助。”樊工在讲解的时候提到了产品的定位。很多在做智能可穿戴式设备的公司都在追求功能上的创新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但毕竟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技术上和市场上都还不够成熟。一个独立的智能手表如果把GPS、WiFi、通话、还有一些应用放上去的话首先功耗就吃不消,顶多能维持一天就没电了。另一方面很多公司甚至连用户都还不太清楚智能手表的明确定位,它究竟能提供怎样的便捷服务,或者有什么象征意义呢?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曾经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智能手表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五万块钱你会买一款劳力士还是一款价格相当的智能手表?我当时在还没思考完全凭直觉选的是劳力士,为什么第一感觉是这样呢?虽然我对智能手表是很热衷,但作为极其普通的消费者第一感觉告诉我其实我对于它的具体的定位还不清楚,智能手表能代表的是什么?地位还是权利?当然可能有点“俗”,但现实就是这样的,这也是让大多数智能手表创业公司头痛的地方。三星首推智能手表Galaxy Gear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但就市场反响来看,销量远低于三星的预期。

3

因此,樊工的团队把产品定义为了开放平台,对于以后的Android深度定制版智能手表他们也很想做,和其他公司一样也想把产品做的功能齐全,有着绚丽的外观和很酷的App。但他们还在等待,对于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来说他们选择提供开放平台,把自己拥有的技术和行业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帮助其他的公司和开发者来对这个产品进行不断完善,最终智能手表行业成熟的那一天,大家都能盈利。

开放平台引发的思考

通过和樊工的交流,对于开放平台笔者在一个很普通的用户立场角度来思考不禁有了疑问:开放平台到底有多开放?纵观目前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几乎都推出了开放平台,百度开放平台、360开放平台、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也都把开放的口号打得很响亮。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吸引众多开发者,为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但事实上对于开发者来说真正获得的盈利很少。在2012年《创业邦》杂志明确指出:根据当时调查数据,64.5%的国内开发者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开发者没有收入,其中暂无收入的为22.4%。这平台是在钓鱼呢还是在养鱼?而对于用户,微信支付方便了消费者却得罪了阿里,360一向好“战”,时不时地会向腾讯、搜狐等“宣战”,最终甚至可能为了占领用户而采用技术手段。如果开放带来的无尽的侵权、无尽的斗争,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那真是与开放的理念背道而驰。

2

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就像樊工所说,对于一个行业的探索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开放的真正意义是大家在这一块领地共同来开发,在彼此间的竞争中把这一块原本荒凉的地开发成为更美好,富饶的沃土,而不是相互争斗抢一块专门属于自己的地盘。期待着这一批智能可穿戴式设备的先驱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打造出不凡的产品,让开源硬件的春风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相关资讯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暗光性能提升29%:深度解析思特威新一代AI眼镜视觉方案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

光谱传感技术革新家庭医疗:艾迈斯欧司朗助力杉木科技实现尿液分析智能化

2025年5月8日,全球光学技术领军企业艾迈斯欧司朗(ams OSRAM,SIX:AMS)宣布,其AS7343多通道光谱传感器成功应用于杉木(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木”)推出的“感知系列”医疗机器人SHANMU-S2。该产品通过全自动尿液收集与定量分析技术,为家庭用户提供早期疾病预警与健康管理服务,标志着智能医疗设备在居家场景的应用迈入全新阶段。

基于NXP RW612三频无线MCU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贸泽电子正式发布恩智浦(NXP)RW612三频无线微控制器(MCU),该产品凭借Wi-Fi 6、蓝牙5.4与802.15.4三频集成能力,成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及智能能源领域的技术标杆。作为全球首款通过PSA 3级与SESIP 3级双重认证的Matter协议兼容设备,RW612通过多协议融合与高安全性设计,解决了物联网碎片化生态的互联难题,同时为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边缘计算与安全防护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