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产品的定位决策
【2014智能家居、可穿戴与无线互联开发者论坛精彩笔录】

发布时间:2014-04-14 阅读量:2539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本文整理自2014年4月12日深圳明泰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郭华先生在2014智能家居、可穿戴与无线互联开发者论坛上发表的“智能手表产品的定位决策”主题演讲。
 
“智能手表产品的定位决策”PPT下载

更多讨论请加入智能手表QQ群:135194452,注明我爱方案网

深圳市明泰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 郭华
深圳市明泰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 郭华

郭华: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可以在这里跟大家一个简单的沟通与交流。我们主要以方案为主,我们在通信定位,在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及其后端相应的医疗服务,还有医疗云平台运营方面,智能手表是我们无心插柳的附产品。我们现在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大医院精诚公司,沈阳四圣心源中医院合作共同开发一个云平台系统。其实我们这个智能手表是从普通医疗设备延伸出来的产品。

1

据慢病管理有“126”模式,根据人体细胞故障产生营养失衡和毒素侵袭产生的一些慢性病,这个时候需要补充营养,排出毒素、生理干预、心理干预、遗存干预、医药干预,通过这种模式对慢性病管理,进行医疗信息情报决策,慢性病筛查与评估,多学科联合会诊,住院超强化治疗,院外动态监测管理,根据这几个步骤去完成慢性病管理的工作。其中这个是属于院外动态监测管理的一部分。

2
 
 

慢性病管理这是一个PDCA的循环,从计划、执行、改进、检查这是一个循环,强化对医疗可穿戴式医疗的改进,计划在于做之前有一个治疗方案,或者计划,这边也会做相应的治疗和饮食记录,这边通过血压、血糖、心电图、体温、体重等通过一些智能手表,通过这些设备把信息传到云平台,用户跟医疗机构掌握这些医疗数据,根据用户的数据看看治疗效果,可以根据医疗效果改变治疗方案。

3

前面简单介绍产品的,现在都说可穿戴设备,可穿戴的智能手表,真正对于智能手表,我们都要戴在手方面主要有几个方面,功能主要就是计时,但计时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从头到脚都可以看到时间。我们的手机、电脑、时钟、手表都可以看到时间,但手表现在还在目前阶段,手表在目前社会的作用是慢慢弱化,手表对于女性是一个装饰的作用,因为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手表只是做一个时尚搭配、装饰,现在一些手表也是奢侈品的手表,就是一种身份象征,还有跟运动相关、计步、骑行、高尔夫跟运动相关的需求。还要检测环境的数据,包括高度、海拔、气压、紫外线强度等,做医疗主要就是做体征数据搜集,包括心率、血压、血糖、心电方面。

4
  [member]
 

手表作用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但用户对手表的要求是什么?计时功能是手表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一个手表来说,这是我们一个理念,我们在设计我们产品的时候,可以跟其他公司不同定位。做手表需要随时随地看到时间,这是基本功能,现在号称“智能手表”的电子产品,需要按一下按键或者按一下屏幕或者用手晃动一下才能看到时间,平时手表时间屏幕是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用户体验我觉得是不能接受。

5

还有防水,我们戴手表会经常有进入一些水,比如说生活防水,洗手、或者在户外淋雨,或者洗澡的时候忘记摘下都会接触到水,现在一些智能电子产品,号称AP67、AP65这些都是有简单生活防水,刚才所说的纳米防水也是可以解决这个防水问题。
   
但对于手表来说,如果不能达到30米的防水,30米防水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30米防水要求是什么程度,可以进行淋浴,你在冲凉是不成问题,50米的防水等级是可以游泳。这个手表需要轻薄,一些男士在商务领域需要装正装的衬衣,这个时候手表厚度要控制在11.5毫米以下,衣袖才能好看,超过12毫米只适合于特殊场合,非正式商务场合。

上面就是对手表做一些理解,我觉得对于手表的定位应该这是一块手表,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时间;也需要做到款式新颖大方,足够轻薄,可以满足通用场合使用。也需要有足够待机时间,我每天使用手机每天充电已经很麻烦,如果再增加一个手表每天都要频繁充电,我觉得自己也不能接受,我觉得充一次电能够至少使用1周以上,这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6
 
 

这是手表定位,解决方案做一些分析,现在从MCU来说,未来做手表有16位单片机,TIMSP430这些系列,还有用ARM3/9/A系列这是高性能的芯片,像台湾MTK、国内的展讯、君正包括其他纳米芯片都有,手机手表跟安卓手表基本上通用,这是一个系列。另外一种就是属于低功耗32位的纳米芯片,ARMCONTEXM0-3/4芯片,像FREESCALE、ST这些。
   
手表解决功耗问题,性能,还要有拓展性,这是我们的定位,目前在业内功耗最低的是SILABS。

7

除了CPU之外最重要蓝牙,智能手表一个就是蓝牙方面,蓝牙方面大家2.1、3.0,4.0双模,还有一些SOC芯片,按照市场主流我们觉得双模这是比较好解决,在蓝牙里面CI,CSR,杰通,博通等都是比较大的,选型关键因素:单模或者双模的选择,稳定性,功耗、连接距离,芯片或者模块的选择,价格,安卓在去年已经出来,今年下半年会对3.0,4.0偏向。

8

 
 

关于做一些传感器方面,现在做有三轴加速,六轴加速,红外测温、紫外线测量,还有气压/高度等测量,还有GPS的测量。地域性差别,在冬天海拔比较高的地方,温度至少可以支持在零下20度以下。

9

智能手表的功能集合,会分成几个方面,跟电话相关,包括来电提醒、拒接、静音、接听、拨号、语音通话,播放音乐;还有短信通知,第三方软件,微信、Facebook、QQ、推特等通信软件信息通知提醒。还有功能相关就是天气预报,控制手机播放音乐,控制手机拍照。跟运动相关有计步、骑行、高尔夫的功能;跟GPS的定位,海拔高度,气压、潮汐;手机防丢,连接断开提醒,查找手机这是功能集合,还有紧急呼叫,或者跟紧急数据结合。

 10
 
 

在做产品的策划的时候会考虑到几个冲突,一个就是语音功能跟防水的冲突,如果在智能手表方面加上语音功能,可以跟麦克风,如果有这个感应防水等级可能就要做到水下1米,但是可能会做到水下30米;电池容量,希望容量很大,待机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但也要考虑其轻薄性的要求,这就有两方面的冲突。很多厂家需要有一个语音功能,需要有一些大电池,但我们首先要保证防水,再保证手表轻盈性。

13

 针对功能集合我们做很多筛减,来电提醒我们可以做到来电提醒、短信通知,包括接听、拨号,语音通话这些功能其实我们做了屏蔽功能,可以屏蔽掉这方面的功能,短信通知,第三方软件提醒都可以实现,因为跟电池、功耗,防水问题不冲突。
   
天气预报都可以实现,计步、骑行,高尔夫都会,还有心跳监测,还有GPS定位,这方面的要求对于功耗的要求比较高,因为GPS一打开,工作的时候不到14毫安-17毫安。一个200毫安的电池只能用10个小时左右,所以这一块是加以屏蔽,手机防丢功能这些功能其实都存在。
 
12
 
 

设计选型我们需要整体尺寸不到11.5毫米以内,我们除了做一些塑胶以外,另外我们也在开发金属壳的手表,这个样板机已经出来了,当然金属对蓝牙信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用塑胶壳的话蓝牙通讯距离最大在50米左右,但如果用金属壳在30米左右,距离方面就有一定的衰减。

11
方案选型MCU,SiLabs,EF32GG系列,BT:创杰BM77系列,BT3.0+4.0双模。屏SHARP  Memory  LCD,144*160,手持支持:安卓4.0-4.2。
后续增加心率监测,体温监测,紫外线监测,同步外部设备集血压、血糖、心电,体重等都已经完成了。

14
相关资讯
国产突围!川土微电子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全链路自主化与EMC性能双突破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加速,CAN收发器作为车载网络的核心通信接口,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成为产业链关注焦点。然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在眉睫。川土微电子推出的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实现了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并通过欧洲权威机构IBEE/FTZ-Zwickau的EMC认证,成为兼具安全性与高性能的国产车规级解决方案。

“中国芯”逆袭时刻:新唐携7大新品打造全场景AIoT解决方案矩阵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半导体先进制程技术博弈:台积电、英特尔与三星的差异化路径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

嵌入式主板EMB-3128:轻量级边缘计算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随着AIoT技术的快速落地,智能设备对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硬件的需求持续攀升。华北工控推出的EMB-3128嵌入式主板,搭载Intel® Alder Lake-N系列及Core™ i3-N305处理器,以高能效比设计、工业级可靠性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轻量级边缘AI计算的理想选择。该主板支持DDR5内存、多模态扩展接口及宽温运行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慧零售等场景,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从ASMI财报看行业趋势:AI芯片需求爆发如何重塑半导体设备市场?

作为全球半导体沉积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荷兰ASM国际(ASMI)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现强劲增长动能。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新增订单额达8.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8.08亿欧元。这一表现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激增与中国市场的战略性突破,同时反映出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