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界的特斯拉takee告诉你:全息技术不是3D显示

发布时间:2014-06-18 阅读量:83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提到全息技术,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各种科幻到难以想象的“通话”功能,那种模拟的3D立体成像技术再加上实时互动的场景就与全息技术很像。但最新的takee手机使用的全息技术与前一段时间火热的3D显示不是一个概念,那么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全息手机具体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近日亿思达集团钛客科技在北京召开“takee全息手机及全息应用开放平台”媒体见面会。即便对手机圈的人来的说,“全息手机”也是一个足够新奇的概念。

“takee全息手机及全息应用开放平台”媒体见面会图
“takee全息手机及全息应用开放平台”媒体见面会图

全息技术不是3D显示

相对于全息手机,现有市面上的手机都可以称为2D手机。因为全息手机可以让你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浮在屏幕上的全息效果。 就像电影《钢铁侠》里的托尼斯塔克!
《钢铁侠》全息技术《钢铁侠》全息技术
《钢铁侠》全息技术图

全息手机是采用计算全息显示技术的一种创新型手持终端。它首先通过追踪人眼的视角位置,然后基于全息图像数据模型,根据人眼的视角位置,计算出实际的全息图像,再通过特殊的指向性显示屏幕将左右眼的立体图像精准投射到人眼视网膜中,从而使人眼产生和实际环境完全感觉一样的视觉效果。例如全息手机显示一个魔方,你可以转动眼睛视角看到魔方的各个侧面,如同显示生活中你转着魔方观看一样。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全息技术和前一阵子很火的3D显示有什么区别?现场的主题演讲对此做出了解释,3D技术无论是不是裸眼观看,都对视角有着严格的限制,很多观看过3D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稍微挪动一点角度,3D的显示就会有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重影。而全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从全方位的视角进行立体的展现,也就是说当你移动视角的时候,并不会由此引发影像的变化,应该说是更接近于观看真实景物的感觉。

另外据现场演讲解释,另一个观看上的差别,就是全息技术不会产生裸眼3D一般的眩晕感,因为它的显示投射针对左右眼,并且更加精准,所以不会有观看上的不适感。但据我们了解,全息技术目前还有一项弱点尚未克服,由于其技术是建立在对人眼扫描的基础上,因此暂时只能支持一个人观看手机,多人同时使用时由于扫描到的人眼太多,因此将不会有最佳观看效果,这是受限于目前全息技术的捕捉原理的。

那么全息技术在现实中都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呢?

具体的“超现实”技术

拥有全息显示技术及空中交互功能的全息手机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不妨举例来说。

玩游戏。全息手机显示立体影像,以赛车游戏为例,各种跑道场景再也不是简单的模拟图。得益于全息手机的空中立体显示效果,穿过隧道的立体纵深感变得真真切切,两旁的树木也将枝叶清晰可见,赛车呼啸而过卷起的落叶在空中摇曳都将真实的呈现在你眼里。

逛天猫。现在商家为了更加真实清晰的展示商品细节,不得不铺陈各个角度的商品照片。即便如此,要想清楚而直观的了解你选购的商品需要你反复比对各个角度的照片并在脑海里构建起一个立体完整的商品才行,其实这么复杂的脑力劳动完全可以交给全息手机完成:在全息手机上直接显示一个立体完整的商品,只需要手指翻转便可以看到任何你想看到的细节部分。

takee全息手机技术图1
takee全息手机技术图1

车导航。典型的场景是当你开车要上一个有好几层的立体高架桥,屏幕上显示的却是平面的箭头指示,到底该上哪一条道不免让人纠结的难以分清。在全息手机的屏幕上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屏幕上直接投射出立体的高架桥,层次分明路线清晰,一眼便知如何行驶。

takee全息手机技术图2
takee全息手机技术图2


看电影。不同于传统裸眼3D显示存在的单一视角,实际体验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重影、眩晕等不适感。全息显示情况的观影效果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各个角度来看都是完美的3D显示效果,更真实更立体的人物场景带来的震撼感官享受自是不必多说。

takee全息手机技术图3
takee全息手机技术图3

除了上述的应用场景之外,更多的可能性都在你的想像之内。如全息视频通话,对方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全息教育,知识的来龙去脉生动丰富,寓教于乐;全息图像采集打印,给自己拍一张全息图连上3D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一个立体的自己,真正意义上实现拍的革命……

takee全息手机技术图4
takee全息手机技术图4

相关资讯
国产感烟探测器MCU破局:BA45F25343/53/63如何实现精度与成本双赢?

在消防安全需求升级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Holtek(盛群半导体)推出BA45F25343/53/63系列MCU,以双通道感烟AFE(模拟前端)为核心,结合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与智能算法,实现感烟探测器在精度、成本、可靠性三大维度的突破性提升。该系列通过内置双通道LED驱动、5V/9V多电压输出及失效报警功能,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案外围电路复杂、误报率高(行业平均>2%)的痛点,更以国产替代能力打破海外厂商(如ADI、Microchip)在高端消防芯片市场的垄断,成为智能消防终端、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的行业标杆。随着智慧城市与安规政策驱动,BA45F系列有望在百亿级消防物联网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能效与体积的双重革命:解码Microchip新一代电源模块的六大核心优势

在边缘计算与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电源管理技术正面临高密度集成与能耗优化的双重挑战。Microchip推出的MCPF1412高效全集成12A电源模块,以行业领先的5.8mm³超小封装、95%以上能效转换率及智能化数字接口,直击设备小型化与能源损耗的核心痛点。本文从技术解析、性能突围、国产替代路径及市场前景多维度切入,深度剖析该模块如何通过创新的LDA封装与PMBus®兼容设计,在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及新能源领域重构电源管理标准,为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提供关键技术启示。

16nm工艺硬核突围 易灵思车载FPGA技术图谱深度解析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的智能驾驶技术专区,易灵思(展位2BC104)首次公开展示其钛金系列FPGA完整技术生态,两款基于16nm FinFET工艺的旗舰产品Ti60/Ti180,配合全栈式开发平台,构建起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载传感三大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

颠覆性技术突破!英特尔18A工艺斩获四大客户,台积电2nm制程迎来劲敌

全球半导体制造格局迎来关键变量。根据产业链最新消息,英特尔的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获得英伟达、博通、IBM等多家行业巨头的代工订单,首批验证芯片反馈积极。这意味着在台积电主导的先进制程领域,美国本土终于出现具备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舱驾一体”时代来临:深度解析天玑C-X1如何挑战高通霸主地位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联发科技(MediaTek)以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与联接平台MT2739的发布,正式吹响了“AI定义座舱”的号角。作为全球首款基于3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C-X1凭借双AI引擎架构、NVIDIA Blackwell GPU集成及400TOPS的端侧AI算力,不仅突破了传统车载芯片的算力天花板,更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开发生态,实现了低延迟语音交互、实时旅程规划等生成式AI功能的规模化落地。而MT2739作为5G-Advanced技术的标杆性产品,率先支持3GPP R18协议及卫星通信技术,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网络稳定性难题。这两大平台的协同,标志着MediaTek在智能汽车领域完成了从芯片性能到生态整合的全链条布局,直面高通8155等竞品的市场优势,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60%,MediaTek正以技术革新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从“跟随”迈向“引领”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