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27 阅读量:79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根据研调机构iSuppli统计资料,2012年MCU全球市场排名中,车用电子大厂瑞萨(Renesas)以4.05亿美元稳坐MCU市场第一名宝座,飞思卡尔(Freescale)则以2.34亿美元位居第二,至于以8位元MCU为主的MicroChip,2012年营收达2.10亿元,名列第三,意法半导体MCU营收则达1.32亿美元,晋升全球第四大MCU厂,而触控厂爱特梅尔(Atmel)则列居第五位,营收达到1.20亿美元。
而英飞凌(Infineon)、恩智浦(NXP)、德州仪器(TI)、东芝(Toshiba)及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则分别盘据全球MCU厂排行榜中的六到十名。
新唐科技微控制器产品中心协理林任烈表示,为了让MCU达到超低功耗的表现,厂商在开发MCU时通常会导入睡眠模式(SleepMode)设计,让MCU在非系统运作高峰期的大部分时间,能够处于低耗电的睡眠状态,进一步降低装置整体运作功耗。
符合穿戴式装置需求的低功耗MCU其操作电流(OperatingCurrent)除须达到180微安培(μA)以下的水准外,在睡眠模式下的待机电流(Stand-byCurrent)也须低于1微安培;不过,当MCU处于睡眠模式时,系统并非完全静止不动,因此如何优化整个装置在MCU处于睡眠模式下的系统设计,让装置更省电,便成了MCU厂商戮力改善的另一重点。
其中,快速唤醒时间即是首要关键。据了解,MCU厂商为了达到节能目的,常在MCU中加入各种运行模式,光是睡眠模式可能就有好几种;以爱特梅尔(Atmel)的SAM4L系列为例,其便可支援睡眠、待机、保存和备用等四种睡眠模式。
因此在多种复杂的运行模式下,如果总是要花上长时间才能让MCU从睡眠模式中唤醒系统,将难以真正降低系统功耗;因此,各家厂商除了导入睡眠模式设计外,亦极为注重如何加速唤醒时间。目前市面上MCU在唤醒时间的表现平均水准约为5~8毫秒(ms),新唐科技NANO系列的唤醒时间则约为6毫秒。
另一方面,MCU与周边感测器、无线射频(RF)元件的传输介面亦攸关MCU是否能达到有效睡眠模式的关键。林任烈解释,由于睡眠模式中MCU与周边元件的运行方式系随着资料传输速度而变动,也就是资料传输速度愈快,MCU与周边元件唤醒/工作模式切换的时间就愈短;因此,串列周边介面(SPI)、I2C、输入/输出(I/O)接脚等传输介面的设计重点就是「抢快」,愈高速的传输介面才能愈快唤醒MCU,并且缩短MCU处理资料的时间,从而让装置更省电。
现在愈来愈多诉求低功耗与高效能的MCU也开始导入可加快记忆体存取速度的多通道直接记忆体存取(DMA)控制器。据了解,DMA控制器能在不唤醒MCU的状态下执行及分配资料存取;亦即,DMA控制器能将多笔资料分配储存至静态随机存取记忆体(SRAM)及快闪记忆体(Flash)中,待记忆体储存至一定容量后再唤醒MCU使其能一次处理多笔资料,让进入睡眠模式的MCU不会被轻易打扰。
除了上述设计环节之外,芯科实验室(SiliconLabs)则是透过优化低功耗感测器介面(LowEnergySensorInterface,LESENSE)和周边反射系统(PRS)的设计,开发出该公司旗下的超低功耗MCU--EFM32Gecko。该MCU即使进入睡眠模式,各周边元件如类比数位转换器(ADC)等,亦能自行配对、自主性撷取与传递资料。
在物联网与工业4.0浪潮驱动下,高精度、低功耗的模拟信号采集已成为传感器设计的核心挑战。Microchip最新推出的PIC16F17576系列MCU,凭借休眠模式3.0 µA超低功耗、多增益可编程运放及12位差分ADC等创新设计,直击瞬态信号捕捉与系统复杂度的痛点,为环境监测、工业传感及智能家居领域提供“高集成+低功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该产品不仅突破传统MCU在实时性与能效上的矛盾,更以高度集成化特性推动国产替代向高端模拟场景迈进,成为电池供电设备优化设计的标杆级选择。
全球半导体产业在技术迭代与地缘政治双重压力下,联华电子(UMC)通过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根据最新披露的2024年度营运报告,公司不仅在先进制程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在第三代半导体及先进封装领域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年第一季度,TCL电子在全球电视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未经审计数据,该季度全球TV出货量达到651万台,同比增长11.4%;受益于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销售额实现22.3%的同比增幅,成功实现年度"开门红"。这一增长态势背后,是TCL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及全球化战略上的多维突破。
2025年9月10-12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将携手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构建覆盖32万平方米的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平台。本届展会由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与CIOE联合主办,预计吸引超1000家国际头部企业参展,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核心设备及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展区规划聚焦六大核心领域——IC设计与应用、半导体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设备与材料、AI算力基础设施,集中展示第三代半导体、Chiplet封装、车规芯片等前沿技术成果,推动半导体与光电、汽车、通信等产业的交叉创新。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深度结构性调整,龙头企业集体陷入"投产困局"与"亏损漩涡"的双重考验。三星电子美国泰勒工厂设备进口延期、台积电海外基地运营成本失控等标志性事件,暴露出行业面临市场需求周期性下行、地缘政治扰动加剧、技术迭代成本陡增等系统性压力。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板块平均毛利率下降8.2个百分点,而3nm以下先进制程研发支出激增42%,印证产业步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战略转型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联盟重构、区域产能优化等创新策略,试图在行业洗牌中重塑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