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HEV)转换器与充电器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5-04-21 阅读量:97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其节能、低排放等特点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其使用的蓄电池饱含有铅酸电池、镍锰氢电池和锂电池,将来应该还能使用氢燃料电池。该方案在电池上做了一定的优化,形成了一个混合动力汽车转换器与充电器的解决方案。

C/DC充电器可以在车辆外部,也可以嵌入到车辆内部。充电器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该系统确保为电池单元妥善充电,直到满足高电压(HV)要求。HV电池对于在工作时驱动牵引电机至关重要。它还能通过转换器为汽车的其他电子模块提供12V电压。根据充电模式(慢速、中速或快速充电)和技术(有线或无线),该解决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目标应用:充电器、转换器、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

 
方案框图

一、电池组控制
 
1、MPC560xB: 面向车身电子应用的飞思卡尔32位MCU。
 
飞思卡尔MPC560xB/C/D系列32位微控制器是面向汽车车身电子应用的最新集成器件。这些可扩展的Power Architecture®器件还有一个庞大的支持生态合作体系,其中包括软件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和配置代码,以帮助快速实现您的设计。
 

 
2、S12G: 功能丰富的16位MCU,适用于通用汽车和工业控制应用
 
MC9S12G是经过优化的低成本、高性能、低引脚数的16位MCU产品系列,适用于汽车应用。MC9S12G系列适合需要CAN或LIN/SAE J2602通信的通用汽车应用。MC9S12G具有16位MCU的所有优点和高效性能,同时保持了用户在飞思卡尔现有的8位和16位MCU系列中享受的低成本、低功耗、卓越的EMC性能和代码效率等优势。
 

二、12V电池监控
 
1、MM912_637: 用于12V铅酸电池并具备LIN接口的电池传感器
 
飞思卡尔MM912_637电池传感器是全面集成的电池监控器件。 这些器件可以同时测量电池电流和电压,以精确测定SOC(充电状态)、SOH(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参数。集成式温度传感器采用紧密贴近电池的设计,可以测量电池的温度。多个专用于特定应用的硬件模块,降低了MCU开销和相关的功耗。低功耗模式可以设置,并具有自动电池状态监测和先进的唤醒功能,进一步降低了电耗。集成式LIN 2.1接口,可实现电池监测功能的通信和控制。
 

相关阅读:

一款基于AVR的锂电池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方案
相关资讯
中国芯片产业再突破:小米自研3nm玄戒O1芯片量产开启高端化新篇章

2025年5月20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通过微博宣布,小米自主研发的3nm旗舰芯片“玄戒O1”已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并计划于5月22日发布会上推出搭载该芯片的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和OLED平板7 Ultra。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芯片设计能力正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之后全球第四家掌握3nm手机SoC技术的企业。

国产芯片突围战:国科微4TOPS算力芯片如何撼动车载AI市场?

在全球汽车智能化浪潮下,车载芯片正成为产业链竞争的核心战场。国科微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已完成多款车规级AI芯片和SerDes芯片的研发测试,并通过ISO26262 ASIL B功能安全认证,标志着国产芯片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本文将结合行业趋势与企业动态,分析其技术布局与市场前景。

从去库存到补周期:2025上半年存储市场供需拐点深度透视

全球存储产业在2025年上半年经历了显著的价格波动周期,呈现典型的"V型"复苏态势。据TrendForce最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五大NAND Flash头部厂商(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西部数据)于二季度联合实施产能调控策略,将稼动率下调10-15个百分点,这一战略性减产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库存压力。存储器现货价格指数显示,NAND Flash产品价格在Q2实现3-8%的环比涨幅,成功扭转连续三个季度的下行趋势。

开关损耗降低55%:解析东芝第三代SiC MOSFET的竞争优势与应用前景

2025年5月20日,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东芝”)宣布推出四款650V碳化硅(SiC)MOSFET器件——TW031V65C、TW054V65C、TW092V65C和TW123V65C。这些产品基于第三代SiC MOSFET技术,采用创新的DFN8×8表贴封装,显著提升了功率密度和开关效率,主要面向工业设备中的开关电源、光伏逆变器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高增长领域。

BOM成本直降30%!贸泽首发高性价比AI处理器方案

在全球智能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贸泽电子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代理商,今日宣布正式开放Renesas Electronics RZ/V2N嵌入式AI微处理器的全球供货。这款采用创新架构的处理器专为视觉AI应用场景深度优化,通过集成式异构计算方案,成功在算力密度与能效比之间取得突破性平衡,其15 TOPS的AI推理性能搭配10 TOPS/W的能效表现,为工业视觉、移动机器人等边缘计算领域带来全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