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玩支付,玩得过二维码吗?

发布时间:2015-05-12 阅读量:103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李儒超

【导读】尽管可穿戴设备的销售远远还没到达人手一个的火热程度,但是可穿戴设备已经在开始慢慢想办法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来了,比如以“移动支付”的形式。现下二维码支付的形式在中国已经成为主流,大局仿佛已定,但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移动支付似乎又有了新的变数。

可穿戴设备玩支付,玩得过二维码吗?
 
部分可穿戴设备厂商发现,如果将支付问题放在手腕上解决,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对可穿戴设备而言,高度依赖网络的二维码,可能并不是无屏甚至小屏设备的最佳解决方案。业界人士告诉网易科技,可穿戴设备如若加入NFC支付,在安全性、便捷性上有着很大想象空间。

事实上,近期面世的Apple Watch、Jawbone UP4都加入了NFC支付功能。

然而,受制于支付协议等因素,国外厂商主导的可穿戴支付至今未踏入国内市场。在国内,以刷刷手环、握奇Sharkey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产品,通过与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司合作,从公交地铁场景切入线下支付,试图重新讲一个移动支付的新故事。

不过,想真正打通线下,公交地铁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安全、便捷或许也不是决定性因素。可穿戴+NFC的故事要想讲好,最终还得比拼线下网点的布局。

一切才刚刚开始。


可穿戴支付,从“屌丝”做起

事实上,国内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并不多。即便是与支付宝合作的小米手环,也仅仅起到了手机支付免密的功能,支付环节还是在手机上。真正意义上的可穿戴支付,还是以刷刷手环、握奇Sharkey这类NFC支付产品为主。

对于这些厂商而言,线下支付的使用场景多是小额支付,如何解决该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是一个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刷刷手环开发商凤凰云科技CEO陈康宏看来,如果目标是使用零钱的场景,就必须匹配相对平民化的群体,而这一群体上班、出行靠地铁、公交居多,从一卡通切入再好不过。

针对这一“屌丝”人群特点,凤凰云在定价上显得格外小心。据了解,刷刷手环售价168元,还推出了一系列送手环的活动。陈康宏表示,做第一代产品就没想着从硬件上赚钱,先低价将“卡”发出去,即便是刷刷手环的继任品,售价应该也不会超过3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刷刷、握奇的可穿戴产品做的并不仅仅是将一卡通异形卡嵌进去的事情。据inWatch开发商映趣CEO王小彬介绍,早在几年前inWatch就已经把公交卡嵌入手表里了。做到这一步的深圳厂商还有很多,刷公交卡其实不算什么新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能对卡片进行充值、查询,这样才能满足这类群体的需求。

陈康宏表示,做可穿戴支付实质是希望将线上线下打通。尤其在地铁涨价的现在,一卡通充值越来越频繁,更加显示出线上充值的重要性。

而一卡通只是可穿戴支付的开始。通过线上充值,直接在线下刷卡消费,再引入包括一卡通公司这类合作商提供网点、协议上的支持,是这类产品的普遍思路。

在具体流程上,每一个设备本地账户都会匹配一个线上账户,刷刷采用了百度钱包,握奇采用了一卡通自有的支付工具,用户将资金圈存进线上账户后,通过蓝牙等模块同步到本地芯片。刷刷手环方面还表示,之后还将会把支付宝、微信引入充值链条,从而方便普通用户的圈存。

在刷刷和握奇看来,先试图满足这部分“屌丝”用户的基本需求,并形成一定的用户粘性,再对其他情景进行扩展,从而让线下支付有后续故事可讲。

决胜300毫秒,NFC具备先天优势

不过,先不谈线下网点,可穿戴产品选择NFC到底有什么优势?

在握奇智能战略总监叶新眼中,NFC芯片级的支付首先是更安全。对于移动支付常用的二维码,叶新认为其安全等级还远远不够。“事关支付安全的事情,我们觉得,理应有更安全的解决方案”,叶新补充道。据了解,握奇据称在安全上有20年的技术积累,目前为建行、招行提供U盾等安全解决方案。

而二维码的安全问题的确也是屡遭诟病的软肋。有业界人士告诉网易科技,由于二维码可以任意合成,并且从外观上并不能判断其安全性;如果在支付时扫到了带有非法指令的二维码,就很有可能泄露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

不仅如此,叶新还认为,二维码支付只是个折中方案,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线下支付,而是将线下支付导入到线上来,在导入过程中不仅存在安全性问题,还存在便捷性问题。

这个便捷性问题,主要在于刷码的过程。在实际支付中,如果遇到某些无网或者信号不佳的环境,二维码支付将会直接中断,用户不得不掏出现金继续支付过程。即便网络畅通,掏出手机、解锁、进入APP、扫码、跳转到支付界面、密码输入,整个过程耗时从一分钟到数分钟不等,相对于现金支付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加麻烦。

比如在超市情景下,用户并不希望因为网络不畅而占用柜台太久,毕竟后面可能还会有排队的顾客,如果能像刷公交卡一样,一刷就能支付,用户体验就会大幅提升。

到底刷卡速度需要多快?握奇给出的答案是300毫秒。据了解,握奇的另一重身份,是占有全国约30%市政公交一卡通份额的卡商。叶新说,300毫秒是一卡通的刷卡时间要求,对可穿戴支付,握奇的标准也是一样。

不过,声称解决安全和交易速度问题的可穿戴支付,设备自身的的续航问题则很可能成为隐忧。Sharkey的官方续航标明是11天,在可穿戴设备中并不算短,但想杜支付中途断电依旧不可能。

与握奇不同,刷刷手环方面给出了“无源方案”,即拆了电池依旧可以刷。陈康宏称,刷刷的方案将现金放进了本地芯片中,而非网络账户,通不通电对于支付本身不会有影响。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线下支付的稳定性。

安全、快速、断电支付,这是芯片级可穿戴支付提供的优势。但能否普及,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应用场景及线下网点。毕竟,公共交通对于线下支付仍旧是很小的一块。

可穿戴+NFC,故事还要从线下讲起

纪源资本投资经理余俊此前向网易科技表示,从原理上将,芯片级的线下支付,实质上还是手环里加上NFC,NFC起到指令作用,技术并不是难点,难点在于看谁能将线下的场景搜集起来。

从北京一卡通官网看,这类可穿戴支付所依托的一卡通本身就拓展了不少线下网点,包括沃尔玛、京客隆、物美、味多美都有一卡通的POS机,但由于一卡通公司并未进行推广,以至于上千万的线下网点长期闲置。

此外,“用户在超市、饭店场景内刷一卡通,可能会显得比较怪异,用可穿戴设备刷则不同,可能还会显得比较拉风”,叶新说,这也是他们想利用一卡通线下网点进行线下支付推广的一大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这类网点并不需要公司再去花费资源去扩展。

另一方面,刷刷方面透露,除了利用既有网点,刷刷还正和一卡通公司筹划一项增加线下POS机的计划。这类简易POS机成本不会很高,会在一些需要小额支付的店里进行推广,预计年底该项计划会正式落地。

除了一卡通自身的网点,刷刷还试图用上银联“闪付”的终端。

陈康宏说,“银联闪付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全国差不多有600万终端,原本是银联为小额支付设计,但银联要求使用闪付时必须从银行卡打入闪付才能使用资金,太麻烦,以致于没人用”。

据了解,刷刷想将把资金打入闪付的环节自己来做,并将闪付嵌入手环之中,从而用上闪付的线下资源。不过陈康宏也坦承,这个需要和银联做进一步的沟通,暂时还没有上线时间表。

此外,由于加入一卡通、闪付都是通过软件应用,未来加入更多的协议都是有可能的。握奇方面还透露,将来还会和一些机构引入一些金融场景,但由于尚未落地还不能透露太多。

不过,总起来看,这类可穿戴支付在应用场景和线下网点的扩展上,很大程度上上对国企、政策的依赖较大,而国企愿意出让多少权益,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性。

有业界人士称,芯片级的线下支付,包括在网点上做的努力都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市场很早期,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玩家入局。就目前来讲,这种方案的确解决了二维码支付的一些问题,但方案的成熟性仍有待证明,而对银国企的高度依赖,既是其优势,也有可能成为其致命弱点。

线下场景的开拓,可能还需要他们做更多。

推荐阅读:

关于可穿戴设备心率监测的那点事

手机续航能力,拿什么来拯救你

GEEK智能木吉他产品方案——零基础教弹奏

相关资讯
HBM4制程技术竞赛白热化 三星重注1c工艺布局高端存储市场

在全球高端存储芯片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HBM4技术研发已成为DRAM三巨头战略博弈的核心战场。三星电子近期公布的产能扩张计划显示,该公司正通过大规模技术投资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力图在下一代高带宽存储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国产高精度运放崛起:解析RS8531/2如何攻克微弱信号处理难题

随着工业4.0和智能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度运算放大器(运放)作为信号链的核心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精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2025年,润石科技推出的RS8531/2系列超低噪声、零漂移运放,以0.15μVpp的1/f噪声和1.2μV失调电压的突破性参数,展现了国产半导体企业在高端模拟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该产品不仅对标国际大厂同类器件,更在多个关键技术指标上实现超越,成为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优选方案。

苹果折叠屏手机+AR眼镜双线出击:2026产品矩阵首曝光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迎来重大技术革新,苹果公司近日被曝出正在加速推进其首款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进程。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苹果工程师团队正致力于在2026年底推出代号N401的智能眼镜产品,该设备将集成摄像头阵列、定向麦克风及骨传导扬声器系统,通过深度融合环境感知与AI运算能力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汽车智能化催生高可靠性供电需求,豪威推出四通道高边开关芯片

2024年5月23日,豪威集团(OmniVision)宣布推出车规级智能高边开关芯片ONXQ000系列,计划于2025年6月投入量产。该产品针对车载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在智能驾驶与数字座舱中的供电痛点,通过四通道集成设计、ASIL-B功能安全认证及创新负压保护技术,为域控制器供电方案提供更高安全性与灵活性。

半导体巨头组织重构引发产业格局猜想:三星代工业务分拆可行性分析

据韩国半导体行业媒体5月22日报道,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DS Division)正面临战略性抉择。继三星生物制剂拆分CDMO业务后,市场对三星晶圆代工业务独立运营的预期显著升温。当前决策的核心矛盾源于客户企业对"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模式的信任危机,以及该部门持续亏损的经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