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在交流变频调速控制器的单电源IPM模块

发布时间:2015-08-8 阅读量:72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频调速系统趋向数字化和高集成度方向发展。我爱方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应用于在交流变频调速控制器的单电源IPM模块。

1 引言


传统的分立元器件逐渐被高可靠性的集成元器件所代替:一方面可以减少设计电路的元器件的数量,提高设计效率和缩短开发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因此,集成元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变频调速系统如工业洗衣机,变频家电等控制系统中,功率驱动器件是必不可少的,智能功率模块(ipm)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集成的功率驱动器件,由于其体积小、集成功能多、成本低、可靠性高和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在中、小功率交流变频调速器中已大量使用。本文对单电源ipm模块在变频调速控制器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具体的应用系统给出其典型应用。

2 单电源ipm模块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ipm模块的一般特点


ipm模块作为功率集成电路产品, 它使用表面贴装技术将三相桥臂的六个igbt及其驱动电路、保护电路集成在一个模块内,除了具有驱动功能外, 还具有很多保护功能,与传统分立igbt或模块相比,其具有体积小、功能多、可靠性高、价格便宜等优点。ipm模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含驱动电路;

(2) 内含过电流保护(oc)、短路保护(sc);

(3) 内含驱动电源欠压保护(uv);

(4) 内含过热保护(oh),过热保护是防止igbt、续流二极管(frd)过热的保护功能;

(5)内含报警输出(alm),alm是向外部输出故障报警的一种功能,当oh及下桥臂oc、uv保护动作时,通过向控制ipm的微机输出异常信号,能即时停止系统。对于具体不同型号的ipm,

其内部所集成的功能可能有所差异。

2.2 单电源ipm模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ipm模块正常工作时,需要提供驱动电源。现在普遍使用的ipm模块一般需要提供四路独立的电源,目的是防止其内部上、下桥臂发生直通短路现象,但随着功率器件集成技术发展,一些生产厂家,如日本三菱,日本东芝,美国仙童等,采用自举电源技术,推出单电源ipm模块,使得只需给ipm提供一路驱动电源,这为实现变频调速系统共地提供了可能。单电源dip-ipmps21255-e的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

应用于在交流变频调速控制器的单电源IPM模块

在图1中,hvic1~hvic3驱动三相桥臂的上管,lvic驱动三相桥臂的下管。其中,hvic1~hvic3中集成了输入pwm信号整形电路、电平移位电路、欠压保护电路、igbt驱动电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应用于在交流变频调速控制器的单电源IPM模块

第四代ipm模块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单电源驱动,其核心技术就是驱动电源采用自举电源技术和电平移位电路,其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工作原理分析如下:当输入脉冲信号为“1”时,经过脉冲鉴别器确认,且此时无欠压发生, 闩锁逻辑电路上端输出为“1”, 下端输出为“0”, 此时,t1管导通,t2管关断,igbt1的门极驱动电压为+15v,igbt1导通, igbt2关断; 反之, 当输入脉冲信号为“0”时, igbt1关断,igbt2导通。自举电源由图3中的电阻r1、自举二极管d1和自举电容c1组成, 当下桥臂igbt2导通时,自举电容c1通过r1和d1充电,这里必须保证c1首次充电时, igbt2导通一定的时间,使得c1充电充分,这样c1两端的电压保持为+15v,足够驱动上桥臂的igbt1, 通过这种自举电源技术,允许igbt1的源端在p、n之间浮动。由于采用自举电源来驱动上桥臂的igbt,所以这里要求满足一个条件,即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使下桥臂开通足够长的时间(≥200μs),以便让自举电容充分充电。

应用于在交流变频调速控制器的单电源IPM模块

3 ipm模块参数的确定

在系统硬件设计时,为了保证ipm长期安全可靠地工作,选择和使用ipm模块时,应当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对ipm模块以下几个参数进行正确选择:

(1)ipm模块igbt的最大耐压值vces,该值一般按略大于直流电压的两倍选择,如直流侧电压为300v,则选择ipm模块的igbt耐压值在600v左右;

(2)ipm模块igbt的额定电流值ic及集电极峰值icp,icp的选择应根据电动机的峰值电流而定,而电动机的峰值电流应由电动机的额定功率、电动机效率、电动机的线电压、功率因数等因素有关;

(3) igbt的开关频率fpwm,这主要根据系统设计需求而定,尽可能选择留有一定余量的igbt;

(4)在应用时必须注意ipm的最小死区时间tdead,软件设计中死区时间不能小于最小死区时间tdead;除了上述主要参数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参数也需要考虑,如igbt的最大结温tj等,为了igbt的长时间正常工作,必须使ipm有良好的散热条件, 如通过散热器和强冷风扇散热等。ipm模块参数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具体的应用系统, 只有正确选择ipm模块和相关的元器件,才能设计出可靠的系统。

4 单电源ipm模块的应用


单电源ipm模块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中小功率变频系统中,如工业洗衣机控制用变频器,纺织机控制用储纬器,注塑机控制系统中等,家电行业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变频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下面以ipm模块在小功率变频器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具体说明单电源ipm在系统中的应用。单电源ipm模块在系统中应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

应用于在交流变频调速控制器的单电源IPM模块

由于系统中使用了单电源ipm模块,即只需要给ipm模块提供一路电源,整个系统可以共一个参考地,这样可以减少用于电气隔离用的光耦,包括6路pwm驱动信号,故障检测信号。另外,电压、电流检测也可以方便地通过检测直流侧电压和n线电流,而不需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从而大大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

在使用中当出现ipm保护信号时, 应当封锁六路pwm脉冲信号, 停止系统的运行, 因为有些故障可能是重复出现的,如短路故障;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干扰信号, ipm的外围电路的某些布线应尽可能短, 如直流母线间的平滑滤波电容及吸收电容之间的布线,ipm内部过流检测的外部电路元件之间的布线等;当输入pwm信号断路时应能及时关闭igbt,为此将六路pwm输入信号通过接电阻和+5v电源上拉,同时为了防止输入pwm信号的波动,应当在pwm输入信号线上接滤波电容; ipm故障输出端口fo在正常时应保持为高电平, 通过电阻接+5v电源上拉。除了上述主要方面外,为了更好地保护ipm模块及整个系统的安全, 还应当设计必要辅助保护电路, 如过压、欠压检测电路,过流/过载检测等电路等,根据检测的结果, 软件应能够及时封锁六路pwm脉冲, 以达到保护整个系统的目的。

在中小功率变频调速控制器中,ipm模块是较为理想的功率器件,尤其是单电源ipm模块。单电源ipm模块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章

三大智能创新电表电源管理方案

国产电源的良心产品?长城TGP650电源拆解

分析UPS电源在网络机房的应用
相关资讯
破局高端芯片!小米自研玄戒O1即将发布,性能参数首曝光

5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CEO雷军通过个人微博账号正式宣布,由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自主研发的玄戒O1手机SoC芯片已完成研发验证,计划于本月下旬面向全球发布。据雷军透露,该芯片将采用业界领先的4nm制程工艺,核心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旗舰水平。

成本直降25%!揭秘Melexis磁传感芯片攻克工业控制三大痛点

全球微电子技术领导者Melexis于2025年5月16日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MLX90427磁位置传感器实现技术突破,成功拓展至工业控制、医疗器械及农业机械等多元应用场景。这款集成SPI通信协议与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嵌入式解决方案,凭借卓越的抗干扰性能与成本优势,正在重新定义人机交互设备的技术标准。

智领未来·创见新程:OFweek2025中国工业智造标杆力量年度盛典

当智能算法重构生产线,数据流贯穿制造全流程,一场由深度数智化驱动的工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版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应用市场,正以前沿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优势,推动工业自动化向认知智能跃迁。在这场以"数据+算法"为引擎的转型浪潮中,如何甄选具有示范价值的创新力量,构建行业高质量发展坐标系,将成为影响中国智造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命题。2025年7月30日,由OFweek维科网智能制造全媒体矩阵打造的"智领未来·创见新程"年度盛典,将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揭晓工业智造领域的年度标杆矩阵,以专业视角绘制产业升级的技术路线图。

智感未来·洞见先机|维科杯·OFweek 2025传感器行业年度评选荣耀启幕

当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传感器作为打通物理与数字世界的"神经末梢",正以年均18.2%的增速重塑产业版图。从智慧工厂的精密控制到医疗影像的毫米级感知,从自动驾驶的毫秒级响应到环境监测的全域覆盖,这场由底层传感技术驱动的革命已渗透每个创新场景。在万亿级市场机遇下,《维科杯·OFweek 2025传感器行业年度评选》深度聚焦"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双轮驱动,依托国家战略指引与专业评审体系,致力于发掘深藏功名的行业标杆,让那些定义未来感知边界的创新力量从实验室走向世界舞台。

2mm²颠覆快充技术!ROHM发布全球最小双MOSFET芯片"

全球半导体制造商ROHM于2025年5月15日宣布,推出突破性30V耐压共源Nch MOSFET产品"AW2K21"。该产品采用2.0mm×2.0mm超小型封装,典型导通电阻低至2.0mΩ,兼具业界领先的功率密度与效能表现,标志着双向供电电路设计进入新一代技术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