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图像传感器老矣,谁将是它的终结者?

发布时间:2015-11-12 阅读量:99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CMOS图像传感器无疑是当今市场的主宰,在过去的30年发展历程中,CMOS图像传感器以其高集成度、小型化和性价比的优势,不断扩张着自己的领地,特别是在当今的智能手机市场,它可谓是不二之选。不过,行业中也一直有质疑的声音...

行业的质疑看法认为,CMOS图像传感器多年以来,在技术上鲜有突破性进展,而其动态范围有限、运动摄像中图像扭曲、无光学变焦等固有的缺陷,随着人们对影像品质要求的提升,也越发显现出来。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可以替代CMOS图像传感器的“颠覆者”。今天挺身而出的是量子薄膜(QuantumFilm)图像传感器。

Quantum13:首款量子薄膜图像传感器

11月11日,作为量子薄膜传感器技术领域的先驱,量宏科技(InVisage)推出其首款商用化的产品——Quantum13相机传感器。该产品基于量宏科技的QuantumFilm平台研发的先进纳米技术,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量子薄膜而不是硅材料来捕捉光线的图像传感器,其对自然光的响应曲线与人眼类似,具有比CMOS图像传感器更高的性能。

所谓量子薄膜技术,其感光材料是通过纳米技术获得的纳米级的“量子点(Quantum dot)”,量宏科技通过特有的工艺将包含这些量子点的溶液均匀涂覆在CMOS晶圆上,形成通过量子薄膜感光的传感器件,其光吸收率比硅高出8倍。此次量宏科技推出的Quantum13传感器专门针对智能手机市场,具有1300万像素,1.1微米的像素,可以支持4K影像,封装在一个8.5mmx8.5mmx4.0mm的薄形模块中,因应了目前智能手机设计趋势的需求。据悉,目前在MediaTek 6595和Qualcomm MDP810的参考设计中,已经采用了Quantum13相机传感器,同时量宏科技针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已经展开。量宏科技CEO李政扬(Jess Lee)表示,目前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中有多家已经在采用Quantum13进行设计,预计第一款智能手机产品将在2016年上半年面市。“Quantum13传感器的推出标志着智能手机相机产业进入一个新时代。智能手机将首次通过一种全新的材料来捕捉图像。” 李政扬说。

三大特性,确立竞争优势

与CMOS传感器相比,采用量子薄膜技术的Quantum13有三个明显的优势。

首先,由于采用不同的感光材料,Quantum13传感器包含一种强大的单景高动态范围模式,被称为“QuantumCinema,与传统的CMOS图像传感器相比,这种模式能提高近18dB的动态范围。以往CMOS图像传感器在处理复杂光线条件下的影像时——如强烈的明暗光线反差——由于动态范围有限,往往会丢失很多细节。Quantum13的高动态范围,使得用户无须使用附加的高动态范围软件处理,也可获得高性能的图像体验。

CMOS图像传感器老矣,谁将是它的终结者?
图1,拍摄光线反差强烈的同一场景,量子薄膜传感器(下)可以比CMOS传感器(上)保留更多的图像细节

其次,由于CMOS传感器使用的是卷帘快门(rolling shutter),从上到下扫描图像,所以在捕捉运动图像时,图像扭曲非常严重;而量子薄膜由于其独特的感光机理,可以实现电子全局快门(global shutter),这样用户在使用搭载Quantum13传感器的智能手机时,就能够享受到通常只有在单反相机中使用全局快门才有的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的拍摄体验,且不会出现任何由卷帘快门造成的失真现象。

再有,由于特殊的制造工艺,量子薄膜感光能力强,所需的感光层厚度小,使得光子不会串扰到相邻的像素上,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光可以更大的主入射角度穿过聚焦镜头达到传感器,使得采用量子薄膜级大户法人传感器模块可以做得更薄巧。而传统的CMOS传感器则需要在相机的厚度和减少串扰两者之间做一些折中。在智能手机中,节省空间对开发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CMOS图像传感器老矣,谁将是它的终结者?
图2,量子薄膜传感器像素之间串扰少,可以将模块镜头组做得更薄巧

TSR的研究表明,全球1300万像素的相机传感器使用量预计将从2015年的4.08亿个增长到2020年的9.95亿个,宏量科技选择在这个时机切入智能手机的图像传感器市场,恰逢其时。量宏科技CEO李政扬表示,目前其在台湾的晶圆厂预计今年年底就可达到产能满产,届时每月可生产数百万的量子薄膜图像传感器。最终量子薄膜技术是否能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的终结者,我们将这个悬念交给时间来解答。

推荐阅读:


传说得VR者得永生,除了游戏VR还能怎么用?

基于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的充电器设计方案

安卓论剑,2016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安卓手机

相关资讯
意法LEOPOL1:突破低轨卫星电源抗辐射与成本困局

全球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北美、亚洲和欧洲需求激增。私营航天企业主导的新太空产业链,将低成本卫星通信与遥感服务变为现实。面对严苛的太空辐射环境与严苛的成本控制要求,传统电源方案捉襟见肘。意法半导体凭借深厚技术积累,推出专为LEO设计的LEOPOL1点负载降压转换器,为卫星供电系统树立全新标杆。

半导体设备龙头中微公司营收同比增44%,刻蚀设备领跑增长

近日,中微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达到6.8亿元至7.3亿元,同比增长31.61%至41.28%,延续了其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这一表现得益于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凸显了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中国峰会揭幕:开源架构重塑全球计算生态格局

2025年7月17日,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盛大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中强调,万物互联时代正催生以开源指令集RISC-V为核心、结合开源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变革。他指出,中国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数百亿颗,中国市场贡献超半数份额,凸显开放模式的活力与本土市场潜力。

1600V IGBT技术突破:意法半导体引爆大功率家电能效革命

随着全球家电能效标准持续升级,高效功率半导体成为突破设计瓶颈的关键。意法半导体(ST)近期推出的 STGWA30IH160DF2 IGBT ,以其1600V高耐压与卓越热管理特性,为电磁炉、微波炉等大功率家电提供了全新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台积电上调全年增长预期至30%,AI需求驱动产能扩张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在最新财报说明会上宣布,将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30%,符合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董事长魏哲家强调,客户订单能见度保持高位,公司正全力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AI芯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