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3D打印遇瓶颈,亟需突破,到落地还有多长的路?

发布时间:2016-04-19 阅读量:77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目前,3D打印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推动,3D打印的“数字模型”得以高速发展。沃勒斯报告显示,中国3D打印2014年市场规模为40亿元左右,预计在2016年将突破百亿元。

航天飞船、建筑、衣服、牙齿、血管、心脏……这一切3D打印都可以搞定。

3D打印学名是“增材制造”,作为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推动,3D打印的“数字模型”得以高速发展。

目前,3D打印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沃勒斯报告显示,中国3D打印2014年市场规模为40亿元左右,预计在2016年将突破百亿元。
3D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增材制造。而在医疗领域,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增材制造等技术,构建医药产品消费需求动态感知、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3D打印人像、物品的模具甚至是建筑,其实我们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做过了。在3D打印概念还没有形成之前,这就是一个快速成型的技术。”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时代天使”)董事长李华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是一家做隐形矫治器生产及销售的企业,简而言之,就是生产一种隐形矫治器来代替传统的钢丝牙箍牙套,来达到更好地矫治牙齿的目的。

时代天使主要是通过口内扫描(或者工业CT)的方式直接三维建模,采集到牙齿的形状、颜色、位置等数据。之后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整个矫正过程,从矫治前的原始模型到矫治后的最终状态模型,都会变成一组组3D模型。

再采用高伸缩复合高分子材料为每一个过程以3D打印的方式制作一个矫治器,这些隐形矫治器可以通过在牙齿上施加适当的、可控制的力来使牙齿移动。

目前3D打印出的牙齿磨具工艺精度可以达到0.02mm。“人对于牙齿的变化很敏感,必须要精细。而3D打印一般的物品因为对精度要求不高,就很容易实现。”李华敏说,这是其跟供应商多年摸索的结果。

目前,时代天使生产的隐形纠正器在中国占据60%的市场份额,销量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时代天使无锡生产基地3D打印所采用的高伸缩复合高分子材料进口自德国,要求厚度不超过1cm,李华敏表示,国内化工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除了非生物3D打印,中国在生物3D打印方面也有所突破。

去年10月,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光英诺”)研发的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面世。

“构建任何器官,必不可少的元素便是给器官输送养分的血管,配合蓝光英诺的‘生物砖’技术,依靠云平台的数据模型支撑,我们借助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地实现了血管再生。”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生物医学3D打印理事会执行主席、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3D生物打印的核心技术是生物砖,即一种新型的、精准的、具有仿生功能的干细胞培养体系。它以含种子细胞(干细胞、已分化细胞等)、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等组成的“生物墨汁”,结合其他材料层层打印出产品,经打印后培育处理,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

近日,蓝光英诺与贵州省贵安新区签订协议,将建立由医学3D打印工程中心和大健康数据中心组成的大健康3D打印产业园。蓝光英诺母公司蓝光发展(600466.SH)表示,将围绕以3D生物打印为核心,重点并购有可持续利润增长或处于技术前沿的项目。

年报显示,蓝光发展2015年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增产14.9%;净利9.54亿元,同比增长7%。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当下,主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蓝光发展选择以生物3D打印为突破口进行多元化转型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3D打印的行业发展,李华敏表示,不同领域对设备有不同的要求,应该是“医疗+3D打印”,而不是“3D打印+医疗”,3D打印跟互联网类似,只是一个工具。

中国的医疗3D打印还有许多领域需要突破。

3D打印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可行性是基于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对人体进行扫描得到二维数据,经过专业的筛选、剔除后,再对其进行三维重构处理,最后形成3D打印模型数据。从二维数据到三维数据的转换与重构是能否实现3D打印的关键。

当前较为成熟的3D重构处理系统有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的Mimics、美国AbleSoftware公司的3D.Doctor和VGstudioMAX。目前中国在医疗3D重构处理系统方面做得还很弱,多数医疗3D企业都是购买国外的软件进行数据建模。这些国外优秀软件的价格非常昂贵,且其技术严格保密,国内的产品大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成熟的商业应用模式。
相关资讯
工业富联2025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AI驱动云计算业务爆发式增长

工业富联(601138.SH)于7月7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数据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达67.27亿至69.27亿元,同比增幅47.72%至52.11%;上半年净利润区间为119.58亿至121.58亿元,同比增长36.84%至39.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增长动能更强,二季度同比增幅达57.10%至61.80%。

专为安全而生:意法L9800八通道车规驱动器解析与竞争优势​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车身控制系统、热管理模块等关键功能需满足严格的功能安全标准,同时面临紧凑化设计挑战。意法半导体推出的L9800车规级8通道低边驱动器,正是为解决这些核心需求而生的创新解决方案。

联电加速高压制程与先进封装布局,携手英特尔、高通突围成熟制程竞争

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联华电子(联电)近期在高压制程技术与先进封装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2024年投入156亿新台币研发资金,重点攻关5G通信、AI、物联网及车用电子所需工艺,同步推进12nm/14nm特殊制程及3D IC封装技术。

历史新高!DISCO季度出货首破900亿,AI驱动半导体设备需求火爆

东京,2025年7月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供应商DISCO公司近期发布关键运营数据:其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5自然年4月至6月)的非合并出货金额达9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9亿元),不仅实现了同比增长8.5% 的稳健势头,更成功超越2024财年第三季度(2024年10月-12月)创下的908亿日元记录,登顶公司单季出货额历史峰值。这标志着DISCO在过去六个季度中第五次录得增长,展现出强劲且持续的业绩韧性。

蓉城聚势!AI芯算驱动,2025成都西部电博会7月9日盛大开幕

2025年7月9日至11日,一场引领西南乃至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风向的盛会——第十三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将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璀璨启幕! 本届展会深度契合时代发展与产业升级脉搏,匠心布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特种电子、数字产业、机器人等核心主题展区,并特设西部地区创新成果专区。十余场高规格专题论坛、500+专家学者前沿洞见、500+优质厂商创新成果展示、超20000名专业观众共聚一堂,海量创新方案与新品首发、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共同铸就这场融汇前沿智慧与澎湃创新的西部电子信息领域年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