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可穿戴设备中最为火热的智能手表/手环,大多也还停留在计步、闹铃、测心率阶段,相比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它的独特性并没有得到凸显。如果一样新出产品可以被既有产品替代的话,它的存在性就会被质疑。君正作为国内芯片厂商和知名的可穿戴解决方案提供者,对可穿戴市场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近期IDC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的数据,不难看出,即便是可穿戴市场排名前五的的大公司,日子过得也不好。
昂贵如Apple Watch,明显不是亲民消费品,才来到市场一年,就已经占据了全球第三的出货量,品牌影响力因素不可排除,但是主因恐怕还是这个市场的接受程度还不够高。
可穿戴设备正处于一种半生不熟的尴尬局面。
“行业在等风起,君正也在观望”
君正做可穿戴两三年了,在业内客户群也比较稳定,面对市场,君正处于观望状态,应该说整个行业都在观望,像苹果的手表推出也没有很好的发展,现在还是在观望的状态。而可穿戴君正在做,后面继续会做,因为这个市场还是有规模的,不是会像手机爆发增长,但是在物联网公司推云和服务,它的生态和落地的时候会选择产品,其中智能穿戴是很重要的产品。
我们知道云服务落地手机平板很容易落地,但是跟人发生密切关系的还是可穿戴设备。作为参与者君正是芯片提供商,对互联网公司主推产品落地来说,穿戴产品是落地的产品,落地的目标也是要推服务和内容,像腾讯的一些服务,QQ、微信还有一些生活服务游戏要落地,阿里我们合作支付宝功能的做到手表上,这是一个服务内容。
“可穿戴会继续做,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尝试”
君正市场拓展总监韦建利认为,现在的可穿戴市场正处于一种不温不火,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
但是君正不会放弃穿戴市场,君正在产业内已经有一定的累积,只要客户愿意做,君正就会进行下去。而且在这个市场里,君正也有自己的优势——芯片设计。针对现在的物联网多样化的趋势,君正有研发能力针对一个产品,针对一个行业做定制化的芯片,现在君正定制的芯片除了X1000到新产品,定制出来需要4个月,产品可能容量400万到1千万,即使目前没有那么大规模,但是它确实是实际存在的市场,用一般的芯片没有优势,君正专门这样就有芯片。
行业累积、上游芯片研发能力,是君正在可穿戴市场的优势,在这个市场,君正还有发展的空间。
君正市场拓展总监韦建利表示:“我们不会放弃可穿戴类市场,在产业里面我们也出不来,我们会继续做,只要客户愿意做。当然我们也会有一些别的市场尝试,现在君正在智能家居,安防监控领域也有一些研发产品。”
“君正不是山寨推手,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当被问到:怎么看待市场上说君正是山寨推手?这个问题时,韦建利有些无奈地笑了。
韦建利解释道,从芯片公司来看,方案受制于芯片,君正作为芯片厂家,主推芯片,再加上君正硬件资源比较完善,对方案来说应用的可行性比较高。
对产品来说,君正也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所谓的资源也可以。芯片有优势,功能要做好,成本又有竞争力,方案又比较完善,客户使用起来难度又低,那客户可能愿意使用君正的芯片。现在中国的芯片公司也不比国外的芯片公司差,除了手机,手机芯片还是有差距,但是其他君正还是有自己的东西,用户愿意使用,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如何创新,可穿戴的风什么才能吹起来?
整个穿戴市场都在观望,但是也不仅仅于观望,厂商们也在做出一些创新改变去试探市场的反应。就小编观察,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依托于物联网技术进步,可穿戴设备也在尝试类似链接智能家居,作为其中之一的控制端;链接支付端,创造更能便捷的支付方式,开发健康监控数据...种种的尝试,说到底是可穿戴希望能独当一面,实现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可穿戴也希望运用设计加分,让可穿戴设备“看”起来更吸引人,智能珠宝、智能首饰、甚至是某品牌即将推出集合实用和科技感的智能夹克...对比一开始套在手上的黑手环,新的可穿戴设备看起来美观程度有了大大的提升。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技术进步、观念教育还有每一位从业者不断累积经验去推动的过程,可穿戴现在看来还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阶段,创业者会有成为“风口上的猪”的幸运机会,但是前提是,风起来的时候,你要刚好是留在风口的那一批从业者,不知道风什么时候起,需要坚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在风口处站稳。笔者想这也是君正韦建利没有说出来的话。
相关阅读:
方案对比:深度剖析几种主流可穿戴心率监测方案
【淘发布】淘方案发布十大可穿戴方案(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