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周二,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日,全国940万高考考生进入考场。考场的公平问题一直是广大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然而考场作弊还是偶有发生的丑闻。2016年的高考被媒体称之为“史上最严高考”,作弊,一般运用的不外乎替考和考场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获取试题答案。“史上最严高考”怎么实现?解铃还须系铃人,高科技手段作弊,就用高科技智能硬件来解决。
中国作为考试大国,考试类别五花八门,作弊手段也层不不穷,怎么去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智能硬件是怎么支招的。
进场——人脸,指纹识别齐上阵
人脸和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很成熟,终端设备也已经普及,考场设置人脸和指纹识别设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今年广州市率先启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的方法,防止替考现象出现;湖北省今年也将使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验证的方式,还有其他一些省市也有人脸或指纹识别,也就是说在进入考场前,高科技会进行第一道甄别,确保考生是本人参加考试。
考场——侦查信号,隔断通信,视频监控为辅
视频监控就不说了,历史悠久,我们来聊聊运用肉眼看不见的信号作弊方法,智能硬件是怎么屏蔽的。高科技作弊的手法虽然防不胜防,可是不论用什么手法,首先作弊者需要先把信号发送出去,识别信号的事情就要从“人防”向“技防”升级。
现在考场上首次尝试启用隐蔽式测向系统和高频率无线电压制设备,一旦发现可疑信号,可立刻采用压制设备进行点对点压制。
隐蔽式测向系统由天线和操作终端组成,以往无论是天线还是操作终端都十分笨重,并且操作起来非常显眼,很容易打草惊蛇。而隐蔽式测向系统可以装入电脑包中,操作终端就是一部手机。
这套隐蔽式测向系统的价格高达20余万元,相当于一辆中级轿车的价格。而高频率无线电压制设备,可对1GHz以上的发射频率实现干扰。
场外——无人机又来了
早在去年高考,就有省会采用六旋翼无人机,“全频捕捉”用于高科技作弊的无线电信号,并实施跟踪、定位。
据悉,这种无人机最远可遥控飞行近千米,能够在500米高的“理想工作高度”长时间悬停并进行360度旋转、扫描,空中续航能力可达到半个小时,还 能抗4至5级的大风。而其终端上的软件操作界面则是一个类似于心电图走势的“波纹显示器”及测试地附近的地图。一旦出现可疑信号,“波纹显示器”便会产生 相应的波动,且通过定位,系统可以迅速、准确地为工作人员提供发射源所在的参考位置。
除了高空扫描的无人机,地面上还有监测车内的移动监测测向系统,可以快速发现考点周边可疑信号的发射源。根据以往的经验,作弊信号源一般离考场不会太远,他们喜欢藏身于考场周边的宾馆、公园等场所,也有一部分躲在考点外的车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采取的是点对点压制,无线电监测车不会对考场内的无线电通讯,包括英语听力的播放产生任何干扰,也不会影响考场周边手机用户的正常通讯。
考场的严防死守,其实说到底只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公平的考场环境,在一些人看来有可能是帮忙,在另一些人看来也可能是捣乱,但是不管怎么都好,智能硬件只是协助的工具,考生与其花心思取巧,不如考前多努力一些,知识掌握在自己的脑子里才是最靠谱的。做个坦荡的人比考分要重要得多。
最后,家里有高考考生的家长们好好陪着孩子度过考试这段时间,让考生们在考场上好好发挥。小编从个人经验来看,家长正常对待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不要过分关心考生,这样容易造成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