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1 阅读量:88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太冷太热都不行 电池热管理很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两端跨纬度近50°,气候迥异。电动汽车在寒冬酷暑中能否正常、安全地行驶呢?这与车上搭载的动力电池有着莫大的关系。
动力电池的性质深受温度因素的影响,放电效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目前锂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60℃。在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出现明显的缩减,更有甚者损失过半里程,连为“冷冰冰”的电池充电也是件困难的事。而高温情况下,若没有合适的散热方案,电池包内各处温度将出现较大差异,影响电池单体的一致性并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是电池过充导致“热失控”,进而使电动汽车着火、爆炸。一言概之,电池温控和电控性能比较差的电动汽车,冬天在极北之地“病怏怏”,夏天在赤道可能“随时爆炸”。
上述问题的出现无疑考验了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可靠性。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呢?厂家需要对电池进行热管理,电池的加热和散热都很重要。前者涉及的主要是冷启动、续航里程还有动力性,后者涉及电池系统质保寿命和整车的安全性。将电池包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过低或过高都不行)才能使电池发挥最佳的性能和寿命,才能保证电动汽车的行车安全。
从传热介质的角度加以划分,热管理系统可以分为:空气冷却式热管理、液体冷却式热管理和相变蓄热式热管理,不同的系统效果不同。为了解决电池低温充电难和容量低的问题,多数厂家会采用特殊材料包裹保温的策略。而防止因为高温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发生可以使用热管理材料,它能够很好地解决电池加热、散热的问题。道康宁的TC-4525等就是这样一类产品。
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将会愈加广阔,动力电池亦然。合适、稳定的温度对动力电池的重要性毋庸强调。总的来说,良好的热管理材料可使电池的工作环境趋向“冬暖夏凉”,让电动汽车多一层安全保障。有了安全,才能谋得更长远的发展。可以预见,热管理材料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腾飞添砖加瓦。
在这场独家专访中,Kamen深入探讨了FIRST在激发学生热情,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生成式AI正通过大规模制造个性化、语法准确而且符合情境的攻击来重塑网络钓鱼格局。
本文将分析氮化镓在电机控制方案中的核心优势,揭示其如何通过提升效率,减小体积等方式,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