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拆三星48层3D闪存,窥探让人折服3D堆叠工艺

发布时间:2016-07-18 阅读量:112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本文为大家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大家一定被其精湛的工艺彻底征服了从CPU到GPU,从内存到显存再到闪存,各种芯片都在搞3D堆叠工艺,而堆叠最狠的,绝对是三星电子的3D V-NAND闪存。

这块硬盘PCB的正反面安装了四颗闪存芯片,编号“K9DUB8S7M”,每颗容量512GB,内部封装了16个我们想要探索的48层堆叠3D V-NAND晶粒。

从CPU到GPU,从内存到显存再到闪存,各种芯片都在搞3D堆叠工艺,而堆叠最狠的,绝对是三星电子的3D V-NAND闪存。TechInsights最近拆解了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被其精湛的工艺彻底征服了。拆解对象是三星最新的移动固态硬盘T3 2TB,应用了2015年8月份发布的3D V-NAND TLC闪存颗粒,每个晶粒(Die)的容量为256Gb(32GB),编号“K9AFGY8S0M”。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这块硬盘PCB的正反面安装了四颗闪存芯片,编号“K9DUB8S7M”,每颗容量512GB,内部封装了16个我们想要探索的48层堆叠3D V-NAND晶粒。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16颗晶粒相互堆叠以及采用传统线键合技术连接的封装横截面。这些晶粒的厚度只有40微米,是迄今所见封装中最薄的,相比之下三星上代32层堆叠3D V-NAND中的晶粒厚度约为110微米。

另外,AMD R9 Fury X显卡所用海力士HBM显存的晶粒厚度约为50微米,三星TSV DDR4 DRAM晶粒的厚度约为55微米。

40微米,可能已经逼近300毫米晶圆无需使用承载晶圆(carrier wafer)所能实现的最薄极限了。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单独的一个256Gb晶粒,包括两个5.9×5.9毫米的闪存Bank,存储密度约为每平方毫米2600MB,而这还是21nm工艺实现的,相比之下三星16nm工艺平面型NAND闪存的密度只有每平方毫米740MB。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这是闪存阵列部分的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横截面,可以看到其中有55个闸极层,包括48个NAND单元层、4个虚拟闸极、2个SSL、1个GSL。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这是V-NAND顶部的更高倍数放大图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作为对比的三星32层V-NAND TEM(隧道电子扫描显微镜)横截面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V-NAND串联TEM平面图,可看到多个环形的分层
拆解三星最新的48层3D V-NAND
三星16nm平面型NAND闪存阵列


相关资讯
氮化镓如何重塑电机控制格局:效率、密度与响应的全面突破

本文将分析氮化镓在电机控制方案中的核心优势,揭示其如何通过提升效率,减小体积等方式,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