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博会构建“光智造”盛宴

发布时间:2016-08-11 阅读量:460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2016武汉光博会将于2016年11月3-5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经过12届累积与发展,立足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和中西部广袤的激光光学市场需求,武汉光博会已发展成为中西部领先,全国前三的光电展,被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了解与关注,我爱方案网作为行业资深媒体与业界一起见证了这一变化。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之下,激光光学不断朝着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迎来全新发展间。 
 
2015年,武汉光博会率先提出了“物联网+”光博会的独特定位,将光谷领先的光能制造与世界工业信息化、智能化趋势紧密融合,打造光制造与智能制造全产业链交叉协同的全新光电展,助力中国激光光学企业把握最新发展契机,获得了国内外厂商的广泛认同。
 
2016年光博会将继续强化“光制造”与“智能制造”融合特性,集中展示激光器与光电子、光学与光学制造、激光加工技术、3D打印、光通信与数字工厂等五大专题,发掘全球范围内光学制造与智慧制造跨界融合,从技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产业链商机。
 
光博会
 
演绎完整光制造产业链,满足中国制造多层次应用需求

目前,国内外激光光学企业普遍接受了武汉光博会“光能+智能”概念,新老客商反馈积极,参展踊跃,已有70%的展位被预订一空,预计本届展会将有来自世界各地近22个国家的400多家展商参与,展示面积40000平方米。本次展会全方位演绎从光学材料、光学元器件、激光加工、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联接、智慧工厂完整产业链,通快、罗芬、帝纳斯、IPG、海洋光学、基恩士、瑞镭、雷尼绍、Graphene 3D等国际知名品牌确定参展意向,并占据各展区的重要位置;国内展商也不甘落后,华工科技、大族、楚天、华日、金运、锐科、创鑫、高德、天琪激光、烽火科技、长飞光纤、凌华、大恒等集体亮相;同时,安川电机、富士康、华中数控、怡合达、奋进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等智能制造企业也将携新产品技术参展。
 
通快将携带碟形激光器、TruFlow 系列CO2激光器参展,并针对中部汽车产业,推出可作用于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及表面加工的汽车轻量化激光加工方案;ROFIN同期推出多千瓦光纤激光器,以及超短脉冲激光源、紫外激光器、紫外打标激光器等产品;安川电机将在现场推出激光切割、焊接、远程激光焊接的机器人应用系统。华工激光计划展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楚天激光着重展示“激光+工业互联网”激光加工及远程控制方案;激光器供应商武汉锐科、创鑫激光继续展出多种类型的光纤激光器。俄罗斯激光行业协会、立陶宛激光行业协会、日本PHOTONICS协会、德国勃兰登堡激光协会、新加坡光学协会、法国激光之路、意大利激光协会、爱尔兰光电协会等国际展团将组团展现来自世界的激光高科技和创新产品。
 
光博会
 
作为电子行业领先的众包服务平台,在我爱方案网的快包平台上,关于光制造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其中,太阳能mppt路灯控制方案灯具智能远程监控系统智能吸顶灯APP设计等外包需求价格均已过万,拥有类似的设计经验、具有开发实例的工程师以及研发团队均可来此接包。详情请点击》

立足中西部,深耕行业买家
 
自2013年市场化运营以来,武汉光博会狠抓专业观众邀约,立足华中,锁定郑州、成都、长沙,面向广东、江沪等激光应用集中市场,组织汽车、电子半导体、船舶、新能源、高铁及城市交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医疗等领域的专业观众,促进行业实效交流交易。
 
2016年光博会抓住“中国制造2025”、“中部崛起”、湖北制造2025行动方案、武汉投资1600亿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光谷千亿元"光联万物"产业计划等国家、地方大项目利好,针对汽车、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制造业、消费电子、半导体等行业迅猛发展的激光应用需求,精准邀约买家。截止7月31日,武汉光博会在线观众预登记显示,已经有来自12个行业的9000多专业观众完成预登记。

东风汽车、通用汽车、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郑州日产、宇通汽车、三环汽车等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和来自襄阳、十堰、荆州、郑州等城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约127家将组团参观;组委会并与湖北工程机械商会合作,扩大邀约工程机械领域的专业观众,目前,中联重科、三一重工、 徐工、湖北山推、千里马工程机械、武汉泰天、好力高工程、湖北中建工程机械、九州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报名参观;通过与IC咖啡、武汉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中心的合作,本届光博会将邀请来自深圳、北京、武汉等地的集成电路企业组团观摩。
相关资讯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暗光性能提升29%:深度解析思特威新一代AI眼镜视觉方案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