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讨会:探寻新能源汽车难题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6-09-1 阅读量:227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2016年1-7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总体销量达到15万台,同比增长140%,产销数据“喜人”,但是续航里程焦虑、桩车比例失调、补贴依赖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产业的前行。带着这些问题,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子技术研讨会”巡回活动(深圳站)于8月30号在深圳会展中心5楼牡丹厅隆重举办。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子技术研讨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来自明导国际、道康宁、是德科技等知名企业的精英以及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教授、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的高级分析师冯辉等资深专家,以汽车电子技术为出发点,并结合实际生产环节及应用案例,深入剖析了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业上游至下游厂商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演讲嘉宾还与与会观众一道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难题,现场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子技术研讨
 
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殷承良教授
 
“汽车的四大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网络化、电动化和信息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依托发展智能化,较传统汽车在技术上不受国外企业限制,易于产业化的突破。”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教授在会议上发表了《新能源智能汽车电子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精彩演讲。
 
殷教授表示:“智能汽车电子技术是在传统汽车电子技术基础上的量变积累”。他详细阐述了传感器、执行器和操作系统(ECU)的技术发展趋势。而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智能汽车电子增加了许多新功能,如车载移动多媒体、线控系统、车联网、驾驶辅助系统等。殷教授以ADAS中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为例,从环境感知层、信息融合层、智能决策层和控制执行层四个方面对辅助驾驶共性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殷教授强调,在无人驾驶方面,除了行车安全,市场更注重的是信息安全。
 
大多数情况下,电动汽车是汽车智能化的最佳技术平台,智能化也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殷教授在最后总结产业发展问题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需要坚持自主特色,形成智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总的来说,电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需要全社会从体制、政策、法律等各个方向进行努力!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跟上了国际水平,而智能网联汽车必将发展得比国外更好。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子技术研讨
 
明导应用工程师 黎慧敏
 
在汽车软件设计领域,新兴的AUTOSAR标准具有为汽车设计与制造行业提供全新的经济与效率优势的潜力。车辆的电子系统如今几乎占到车辆成本的一半,其中大量系统运行的是嵌入式代码。软件将在未来成为不同汽车平台决定性的差异化要素,而AUTOSAR已经蓄势待发,引领行业向这一方向发展。明导应用工程师黎慧敏发表了题为《Mentor Autosar解决方案及在BMS中的应用》的演讲。
 
黎慧敏介绍道,AUTOSAR本质上是一套涵盖接口和软件模块定义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它创建了一种嵌入式软件结构,可以降低二次开发成本,使车辆复杂的网络分布式系统得以最终运行。同时,他还分享了明导基于Autosar设计的Volcano VSx(用于自上而下的车辆系统和ECU设计的集成工具套件)。据介绍,VSx涵盖了汽车软件和电子系统设计、虚拟验证、测试和配置,包括VSA、VSACOM、VSTAR和VSI。其中VSI是AUTOSAR软件执行环境,专为车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而设计。利用它可以在桌面对虚拟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软件功能进行早期检验。尽管VSx实现了紧密集成,但每个工具也可以单独使用,并且支持标准的AUTOSAR导入/导出。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子技术研讨
 
道康宁应用工程师 黄强
 
作为交通工具的主流趋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必须具备广泛性。而电动汽车能否在寒冬酷暑里正常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力电池技术及其热管理系统。另外,热管理与电动汽车的行车安全密切相关,是行业瞩目的热点问题。基于此,道康宁应用工程师黄强发表了《有机硅材料在电动车热管理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
 
黄强介绍,有机硅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以及耐候性、电气绝缘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与电池散热材料可达到很好的契合。这也是有机硅材料在锂电池组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原因之一。
 
深耕有机硅行业多年,道康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上具有全方位的散热解决方案。黄强在会上详尽地介绍了有机硅热管理材料TC-4525和TC-4025(后者可流动)。TC-4525是一种在固化后柔软、可压缩的导热填缝剂,导热系数为2.5W/m·K,用来帮助将热量从散热器导出,在整个使用周期中可为动力电池提供更低的热阻和稳定可靠、高品质的热管理。TC-4025导热填缝剂的导热系数也高达2.5W/m·K,可帮助动力电池减少因接触面积小而带来的散热不良问题。黄强最后总结道,良好的散热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在汽车轻量化的趋势下,优异的散热材料是未来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方向。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子技术研讨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 冯辉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充电设施市场因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是,目前充电设施建设仍然无法跟上整车的销量,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会上,OFweek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冯辉带来了题为《充电设施行业的“厚积薄发”》的演讲。他从“厚积”、“痛点”和“薄发”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充电设施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据冯辉分析,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015年增速高达201%,充电桩建设却严重滞后,桩车比仅为11.02%,市场增量空间巨大,预计年增速可达200%,此为“厚积”。虽然充电设施市场前景广阔,但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痛点”不可忽视。目前充电桩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闲置资源多,利用率低下;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进程慢;个人申请建桩难度大;成本高,回本周期长等。冯辉对这些问题逐一做出了分析,他表示,这些痛点的存在也是激励市场健康发展的动力。从市场认可度来讲,充电桩市场目前正处于探索期,未来还将经历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和应用成熟期。
 
谈到充电设施市场的发展趋势,冯辉表示,目前国家电网充电设备招标持续增长、国家电网充电设备招标也在持续增长,各地奖补政策逐渐落地,充电设施市场将迎来“薄发”。他寄语道,眼下充电设施产业透露着“万千”市场机遇,企业可以理性分析,做出投资。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电子技术研讨
 
是德科技应用工程师 眭宾
 
与一般的工业电子产品测试相比,汽车电子应用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它们通常是在高电压、大电流环境中工作,需要在较高电压、较大电流范围内支持电压和电流开关的切换、负载仿真和测量。目前,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面临着两难局面:一方面需要减少测试系统设计、集成和部署的时间,另一方面还要降低成本。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要求使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难以抉择。针对这些问题,是德科技应用工程师眭宾发表了题为《汽车电子功能测试的挑战及解决方案》的演讲。
 
眭宾同现场观众分享了是德科技的测试参考解决方案:为厂商提供了一个PXI架构的测试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全新设计的模块化开关和负载解决方案,以支持高电压和大电流开关切换和负载仿真。而且,它还配有适用于该解决方案的测试序列开发软件和硬件控制程序库,能够显著缩短设计、集成和部署功能测试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时间,让应用变得更简单。
相关资讯
RSA240电流检测芯片:突破-5V~100V宽压采集的国产解决方案

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储能及多节电池管理系统中,高精度电流检测是保障系统安全与能效的核心环节。传统检测方案常受限于共模电压范围窄、抗浪涌能力弱、温漂误差大等痛点。国产RSA240系列电流检测芯片的推出,以**-5V~100V超宽共模输入范围和0.1%级增益精度**,为高压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TMR134x磁开关芯片:高精度液位测量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在工业4.0浪潮推动下,液位测量作为过程控制的核心环节,其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化工、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生产安全。传统霍尔传感器受限于功耗高、温漂大、响应慢等瓶颈,难以满足智能设备对实时性与稳定性的严苛要求。多维科技推出的TMR134x磁开关传感器芯片,通过隧道磁阻(TMR)技术突破传统局限,为高精度液位监测提供新一代解决方案。

英飞凌300mm GaN技术实现突破,2025年Q4交付客户样品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宣布,其基于300mm(12英寸)晶圆的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量产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突破,相关生产流程全面步入正轨。根据规划,首批工程样品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核心客户,标志着英飞凌成为全球首家在现有大规模制造体系内实现300mm GaN工艺集成的IDM(垂直整合制造)厂商。

AI浪潮推高日本芯片设备销量,2026年有望突破5万亿日元大关

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7月3日发布修订报告,预计2025年度(2025年4月-2026年3月)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达48,634亿日元,同比增长2.0%,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度销售额同比暴涨29.0%至47,681亿日元,首次突破4万亿日元大关。更关键的是,2026年度销售额预计跃升至53,498亿日元(约合5.3万亿日元),年增10.0%,成为史上首个跨越5万亿日元大关的年度;202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55,103亿日元,实现连续第四年创新高。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以12%增速重登榜首,补贴政策缩减或成下半年变数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小幅增长1.5%。这一温和回升主要由华为与苹果两大品牌驱动,其中华为以12%的同比增速领跑市场,时隔四年重回季度出货量第一宝座,而vivo则以9%的跌幅成为前五厂商中唯一下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