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提升传感器精度,无人驾驶将取代私家车?

发布时间:2016-09-20 阅读量:86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Uber最近宣布全世界第一批无人驾驶Uber专车已经上路了。Uber向匹茨堡市场投放了4辆无人驾驶专车接送乘客,当然专车还是配了专职司机的。这是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若要普及,如何应对高成本和传感器的精度问题都是需要跨越的门槛。 

 无人驾驶
 
Uber竞争对手Lyft总裁、联合创始人约翰·齐默尔(JohnZimmer)就此认为,到2021年,公司网络上“绝大多数”打车业务将由自动驾驶汽车完成,到2025年,美国城市居民拥有汽车将成为过去时。他将自动驾驶汽车及其共享计划称为“第三次交通革命”。
 
无人驾驶
 
在物联网时代,自动驾驶汽车进入市场,使拥有私家车成为一种相对高成本的生活方式,那时候大多数城市居民将放弃私家车。家居自动化、工业物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这三大技术将对物联网革命产生深远影响。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长期目标是完全取代驾驶员,这一技术将出现在认识到其人力和经济优势的国家。
 
无人驾驶 
 
除安全外,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还能提高效率。驾驶员的低效使美国人每年在交通方面浪费约55亿小时,蒙受1210亿美元经济损失。能相互通信并与公路通信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大幅提高交通效率。能为多个人服务、行驶时间长于停泊时间,也将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效率。无人驾驶汽车是真正的物联网杀手级应用。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正从假想一步步变成现实。相对于技术的进步,汽车企业更需要数据的收集。以宝马极限模式的漂移技术为例,这个看似疯狂的技术并非符合当前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标准,并且更多的路面状况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技术并不靠谱,宝马预计能将这项技术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至少要等到2020年。
 
无人驾驶汽车要得以应用还必须要突破全球各地的道路交通政策。目前各地的汽车交通政策中都要求驾驶人手持方向盘,甚至不允许司机手持电话等行为。要真正解放司机,实现无人驾驶,还需要交通法规的跟进。
 
无人驾驶技术背后是更广泛的物联网技术的拓展

车联网将是物联网中最大的驱动力之一。通过车联网,汽车可以连接手机、娱乐、信息、个人内容、社会媒体、工作及健康运动等。业界目前将自动驾驶分为四个等级,即纯人工驾驶、部分自动驾驶、高级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传统的车厂往往都会选择自下而上的渐进式路线去发展,他们首先追求的是成本最低化,所以会采用各种廉价的传感器进行使用。而这一技术路径是很难,甚至是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汽车若要普及,高成本和传感器的精度问题成的门槛
 
眼下,无人驾驶技术正在成为科技公司的标配,不管是百度、谷歌,还是滴滴、Uber,均在推进自己的造车计划或是无人驾驶技术,这也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电气化、智能化以及网联化的浪潮,传统车厂之外的新玩家们终于有了机会能够绕过发动机、变速箱这两个汽车行业的最大门槛,并发挥自己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无人驾驶汽车最终拼的是整合能力,谁能够将各种各样新技术更好地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之中,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胜。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