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行业热炒背后的几点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17 阅读量:991 来源: 发布人:

VR技术现在火到不行,从手机厂商、家电厂商到N多创业公司,纷纷摩拳擦掌,期望能在移动互联网之后抓住新一轮技术主导的商业革命。大到谷歌、索尼、HTC、vivo,小到张口VR,闭口虚拟现实的寻找投资中的N多创业公司,VR成了新一轮竞备热点。甚至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高考中,就有省份的作文题目与VR有关。

然而,VR领域真的有那么多需求跟潜能吗?作为一名有闲又爱嘚嘚的从业者,又要来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欢迎讨论。


一、整体市场需求不够刚性


VR技术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体市场需求不够刚性。如当年家电巨头主导的4K电视,强推的结果必然是曲高和寡。

笔者曾经看过一些VR的室内剧,诚然,有些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眼罩、耳机、再加上座椅的传感,整个观影过程身临其境,如HTC的VR技术。这些叫好的领域,笔者只看好游戏、电影等娱乐领域。更多的室内剧,看完之后我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拍成VR?2D已经表现得很好了,甚至连3D都不需要,如一些强调360度身临其境的授课视频,实际应用取决于网速的远程监控视频,其实和普通的2D视频没太多区别。

何谓刚需?笔者认为有3个判断标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极大降低成本,极大提升效率,以上3点,都是终端消费者当前最为需要的东西。如当年的一代名企柯达、诺基亚等,都是刚需背景下的成功企业,虽然后来他们被新的技术需求而淘汰。

二、硬件PK没有悬念


这一条可能很多人有同感,在VR相关硬件领域,行业大鳄已经布局很久,基本上很难有新兴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头盔/眼罩肯定是手机厂商的天下,输赢取决于手机的出货量。另外一些背后支撑的元器件,如传感器、音视频处理器等,本身就已经是没有悬念的赛场。

三、内容/应用是切入点


硬件切入无门之后,软件看似是另外一个插入点。但是,经常被朋友批判为不够aggressive 的笔者又来质疑了,现在依然是对VR的内容投资为时过早。为什么这么讲,VR设备现在的出货量还不如2009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我们回忆一下,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成功公司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滴滴打车和今日头条都是2012年成立的,换句话说,是在硬件成熟2~3年之后大规模涌现的。在VR这个依靠硬件体验的领域,优秀的内容/应用公司情况依然。



关于这一点,从谷歌的Daydream VR平台推出一个月,市面上还没有一款手机支持也可见一斑。手机厂商都还在观望,内容商就再歇歇吧。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