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7 阅读量:1152 来源: 发布人:
为了表达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等设计意图,便于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将电气控制系统中各电器元件及其连接线路用一定的图形表达出来,这就是电气控制系统图。用导线将电机、电器、仪表等元器件按一定的要求连接起来,并实现某种特定控制要求的电路。
控制电路一般是由开关、按钮、信号指示、接触器、继电器的线圈和各种辅助触点构成,无论简单或复杂的控制电路,一般均是由各种典型电路(如延时电路、联锁电路、顺控电路等)组合而成,用以控制主电路中受控设备的“起动”、“运行”、“停止”使主电路中的设备按设计工艺的要求正常工作。对于简单的控制电路:只要依据主电路要实现的功能,结合生产工艺要求及设备动作的先、后顺序依次分析,仔细绘制。对于复杂的控制电路,要按各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分割成若干个局部控制电路,然后与典型电路相对照,找出相同之处,本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画出每个局部环节,再找到各环节的相互关系。
4、走向相同、功能相同的多根导线可用单线或线束表示。画连接线时,应标明导线的规格、型号、颜色、根数和穿线管的尺寸。
5.强电、弱电应该分开走线,注意屏蔽层的连接,防止干扰的窜入。电器元器件的布置应考虑安装间隙,并尽可能做到整齐、美观。
看电气控制电路图一般方法是先看主电路,再看辅助电路,并用辅助电路的回路去研究主电路的控制程序。
第四步:看电源。要了解电源电压等级,是380V还是220V,是从母线汇流排供电还是配电屏供电,还是从发电机组接出来的。
第三步:根据辅助电路来研究主电路的动作情况。
分析了上面这些内容再结合主电路中的要求,就可以分析辅助电路的动作过程。
控制电路总是按动作顺序画在两条水平电源线或两条垂直电源线之间的。因此,也就可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来进行分析。对复杂的辅助电路,在电路中整个辅助电路构成一条大回路,在这条大回路中又分成几条独立的小回路,每条小回路控制一个用电器或一个动作。
当某条小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有电流流过时,在回路中的电器元件(接触器或继电器)则动作,把用电设备接人或切除电源。在辅助电路中一般是靠按钮或转换开关把电路接通的。对于控制电路的分析必须随时结合主电路的动作要求来进行,只有全面了解主电路对控制电路的要求以后,才能真正掌握控制电路的动作原理,不可孤立地看待各部分的动作原理,而应注意各个动作之间是否有互相制约的关系,如电动机正、反转之间应设有联锁等。
第四步:研究电器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电路中的一切电器元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互相控制的关系有时表现在一条回路中,有时表现在几条回路中。第五步:研究其他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如整流设备、照明灯等。
5.控制电路的分支线路,原则上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排列,两线交叉连接时的电气连接点需用黑点标出。
①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为主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主电路包括从电源到电机的电路,是大电流通过的部分,画在图的左边(如图1-25中的1,2,3区)。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通过的电流相对较小,控制电路一般为继电器、接触器的线圈电路,包括各种主令电器、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如图1-25中的4区);辅助电路一般指照明、信号指示、检测等电路(如图1-25中的 5,6,7区)。各电路均应尽可能按动作顺序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画出。
近期机构调研中,深圳华强管理层深入剖析了电子元器件市场现状与公司战略布局。经历2023至2024年持续下行周期后,大部分电子元器件价格已探明底部区域。残酷的价格竞争加速了上游芯片设计行业洗牌,低效产能逐步出清,为行业格局优化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具备技术壁垒与市场话语权的优质原厂存在提价动能,但涨价能否形成持续性、广泛性趋势仍需密切跟踪终端需求复苏强度及库存消化进度。
日本半导体精密加工设备巨头DISCO于7月9日盘后发布重磅业绩修正公告,大幅上调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自然年4月至6月)财务预测。这份强劲修正不仅显著超越市场预期,更凸显了生成式AI浪潮对半导体设备需求的强劲拉动。
在电子设备小型化与高效能需求双重驱动下,功率MOSFET的性能边界持续突破。圣邦微电子推出的SGMNL12330 30V N沟道MOSFET,以TDFN-2×2-6BL超薄封装、10A持续电流及9mΩ超低导通电阻,为高密度电源设计提供国产化高性能解决方案。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NAND Flash产业历经2025年上半年深度产能调整与库存去化,供需失衡状况显著缓解。原厂加速将产能转向高毛利产品,导致通用型NAND晶圆流通量收缩。需求侧受企业级AI投资扩张及NVIDIA Blackwell架构芯片大规模出货带动,第三季合约价预计实现5%-10%的季度涨幅,正式确立市场回暖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等高性能IT设备部署加速,电子元件的空间利用率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推动微型大容量电容需求激增63%。在此背景下,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率先实现0402英寸(1.0×0.5mm)封装47μF MLCC的量产,标志着高密度电路设计进入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