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享:电池系统起火原因汇总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28 阅读量:1205 来源: 发布人:

我最近也在整理电池系统由内而外起火的原因分析,这里主要是考虑一层层原因往前去推,然后考虑将以前和未来的事故都放进去进行匹配,再根据各个车型的实际设计推测未来出事故的PPM。 下文把所有厂家的名字都去掉了,探讨这个话题并不针对任何企业,不做评判。

这是从假定单个出问题=》扩展到全局的实验维度

我们说明下,因为整个分析,只是为了匹配电池系统着火这个极端事件产生的,我们就区隔出由机械滥用的内容,电池系统的设计基础是着眼于放在一个车辆比较安全的位置,防止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整个机械设计这块固然是目前大量做针刺、挤压等实验安全性的内容,但实际上由机械滥用引起的问题反而成为大家容易解决的问题。

以Tesla为例:

T3:在美国田纳西州士麦那起火燃烧,这辆电动车冲向掉落路面的拖车挂钩,底盘碰撞后发生火灾。

T2:驾驶者在转弯时撞上、并穿过了了一座水泥墙,最终撞在一棵树上停了下来,起火。

T1:在西雅图车主称撞上了路中的金属残片,因此他离开了高速公路。车子失效后,他又闻到了燃烧的味道,车辆此时着火燃烧。

这种机械上的设计也显得简单,在结构外围和底盖考虑更多的防护,即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the struck objects penetrated the aluminum pan at the forward area of the battery, damaging the lithium ion cells of the HVB

备注:我们把本年发生的事情,把厂家去掉,可以再思考下,车起火是电池还是电池之外?

很大一部分是电池之外的负载

线缆过热=》外围部分被点燃的事更多些

这里我们可以分基本的三层,着火的本质原因:

1)电池内的未按照设计意图的热能释放+内外燃烧物

2)电池内的可燃气体释放+燃点

3)电池内的可燃液体释放+燃点:此处主要包括电解液泄漏和冷却液泄漏两部分。

我们可以对电池系统的热能释放来考虑下:

1.1 电池包或电池单体过充

过充一般而言确实是热能释放比较普遍的原因,电池包级热失控事件,可以往下细分为多电池(模组、单体过充)=》电池过充和电解液蒸发=》热事件

SOC计算错误引起的过充

高SOC状态下,未按照保护而进行的能量回收引起的

充电控制程序卡住引起的过充

1.2 短路过流的人热能释放

电池包/ 高压电路故障导致短路=》热量

这里主要是由电池包内部短路和外部短路,引起导体&连接器过热、单体过热引发随后的热事件。进一步细分也可以分解成模组的短路引发的部件过热。

模组一级的短路

电池组内一级短路

外围腐蚀性/导电液体进入引起的短路

1.3 高连接阻抗的发热

电池包/ 高压电路的故障,导致充放电回路中出现高阻值的位置,电流在这一高阻点的温度上升,可能导致了相邻材料的着火和后续的热量传播

干路连接点接触不良、腐蚀引起发热

电池的内阻提升和内部出现过热

1.4 单体排气产生可燃性气体,随后的热源(电弧,单体热失控)导致电池系统的多余热能
备注:在这个里头,单体单点故障热失控界定实验,可以考虑单个单体扩展到整体方面的,在既定的条件下,将实现每个电池包备案交底,有些参考作用,但实验的条件与故障的发生不大可能完全吻合。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深度解析大三电与小三电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及工程实现角度,全解剖析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

从汽车电子到多元工业应用:CAN总线技术解析与发展趋势

CAN总线技术通过单一总线替代复杂布线系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窥见电池灵魂:BMS数据采集如何成为电动时代的神经末梢

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BMS系统性能的天花板

强强联合!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

英伟达投资50亿入股英特尔股票

​温补晶振(TCXO)核心技术解析:8大关键参数决定系统时序精度​

在高速通信、精准导航与精密测量等尖端领域,电子系统的时序架构对时钟信号稳定性的要求已近乎苛刻——其精度如同机械钟表的游丝摆轮,微小偏差便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时序紊乱,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定位偏移或测量失准。环境温度的波动一直是普通晶振频率稳定性的最大挑战,而温补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简称TCXO)作为高精度时钟基准的核心器件,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生。它凭借内置的“感知-计算-补偿”机制,在宽温环境下实现对频率的精准锁定,将温度变化引发的漂移压制在极低水平,成为高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时序锚点”。要真正理解并选型这一精密器件,就必须深入剖析其决定性能优劣的几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