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 阅读量:222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candytang
中国“十二五”规划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然而以热失控为特征的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事故时有发生,困扰着电动汽车的发展。“2017汽车电子关键元器件技术暨新能源汽车研讨会”将聚焦新能源汽车、ADAS、关键元器件技术和创新方案,和众多汽车电子设计领域的工程师和从业者们一道探索汽车电子技术创新之路!在线报名地址:http://www.52solution.com/index.php/Home/Special/qcdz.html#1bm。本文将探讨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为大家剖析动力电池安全性事故的常见形式及成因。
锂离子动力电池事故主要表现为因热失控带来的起火燃烧。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近年发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事故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问题表现为3个层次(图2)。
2 动力电池安全性演变
2.1 “演化”与“突变”
电池系统长期老化带来的可靠性降低,演化耗时长,可以通过检测电池系统的老化程度来评估电池系统安全性的变化;相比而言安全性突变难以预测,但是可以通过既有事故的形式来改进电池系统的设计。
2.2 安全性演化机理
3 电池安全事故触发
3.1 热失控机理
经过演变过程,电池事故将会进入“触发”阶段。一般在这之后,电池内部的能量将会在瞬间集中释放造成热失控,引发冒烟、起火与爆炸等现象。当然电池安全事故中,也可能不发生热失控,热失控后的电池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冒烟、起火与爆炸,也可能都不发生,这取决于电池材料发生热失控的机理。
图4、图5与表2展示了某款具有三元正极/PE基质的陶瓷隔膜/石墨负极的25 A·h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机理。热失控过程分为了7个阶段。
图5 某款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不同阶段的机理
3.2 事故触发的分类
根据触发的特征,可以分为机械触发、电触发和热触发3类。
4 热失控在电池系统内的扩展
4.1 热失控扩展的危害
热失控触发后,局部单体热失控后释放的热量向周围传播,将可能加热周围电池并造成周围电池的热失控,从而发生链式反应造成极大的危害。
4.2 热失控扩展的机理
热失控扩展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有3条可能的主要路径:1)相邻电池壳体之间的导热;2)通过电池极柱的导热;3)单体电池起火对周围电池的炙烤。
4.3 防范热失控扩展与电池系统设计的矛盾
措施:
1)防止火焰的发生。设计阀体的喷射方向引导火焰的生成方向;加入灭火剂;保证密封性。4)增强电池系统内部的散热;将故障电池周围的电池进行放电;在电池之间填充相变材料吸收热量等方法来抑制热失控的扩展。
矛盾:
防范热失控扩展的设计与电池系统的其他功能设计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加剧内部温度不均、降低比能量、增加成本等。协调此矛盾是电池系统安全性设计的重要议题之一。
5 电池事故防范与安全性监控
除热失控扩展的防范之外,动力电池系统需要全方位的事故防范措施与安全性监控措施。
1)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大规模生产销售之前,必须要通过相关的安全性测试标准的认证。
6 结论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问题主要分为3个层次,即“演变”、“触发”与“扩展”。从这三个层次出发,深入研究各个层次的机理及其演变过程,提出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和安全性监控措施,是下一步研究的工作重点。
供应链消息证实,英特尔新一代桌面处理器Nova Lake-S已完成台积电2nm制程设计定案(DTA),计划于2026年第三季度量产。此次合作标志着英特尔首次将旗舰级CPU全流程导入外部代工厂,打破此前采用自研18A制程的预期。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访问期间正式确认,美国监管部门已批准其向中国市场销售H20人工智能芯片,首批产品预计近期启动交付。同时,该公司宣布专为中国市场定制开发了一款完全符合出口限制的RTX PRO GPU,主要面向工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4月-6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952亿部,同比增幅收窄至1%,显著低于前一季度1.5%的增长率。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持续抑制消费信心,尤其对价格敏感型用户群体的购买力造成冲击,导致市场整体增长动能减弱。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正加速推进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全产业链布局战略。根据外媒ComputerBase最新报道,台积电计划在其位于该州的Fab 21晶圆厂附近,新建两座专注于先进封装技术的专用工厂。此举旨在解决当前其美国产高端芯片仍需运回中国台湾进行封装的供应链瓶颈,进一步强化其在美国本土的制造与服务能力。
2024年7月15日,综合多方权威信源报道,全球芯片设计巨头博通(Broadcom)已正式终止其在西班牙投资建设半导体封装测试(后段制造)工厂的计划。该项目原本被寄予厚望,是西班牙借助欧盟资金提振本土芯片产能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