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65W USB-PD电源适配器参考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14 阅读量:156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纳微 (Navitas) 半导体宣布推出世界上最小的65W USB-PD (Type-C) 电源适配器参考设计,以跟上过去十年来笔记型电脑在更小尺寸和更轻重量两方面的显着改变。

这高频及高效的AllGaN™功率IC,可缩小变压器、滤波器和散热器的尺寸、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相比现有的基于硅类功率器件的设计,需要98-115cc(或6-7 in3)和重量达300g,基于AllGaN™功率IC的65W新设计体积仅为45cc(或2.7 in3),而重量仅为60g。

纳微半导体销售和营销副总裁Stephen Oliver表示:“笔记本电脑的电源适配器终于和它所充电的笔记型电脑一样变得轻薄细小,并且价格实惠。电源的设计人员面临几个相冲突的业界挑战,从新的USB Type C连接和USB PD (电力输送) 的输出是否符合法定的能效标准,一直到成本等相关问题。纳微的单芯片GaN功率IC可同时达到高速运作及高效率,其设计的方案满足所有这些挑战;与旧式慢速基于硅的半导体设计相比,成本相近甚至更低。”

用GaN 功率IC设计的65W参考设计NVE028A 采用有源钳位反激 (ACF) 拓扑结构的,开关速度比典型的转换器设计快了3至4倍,损耗降低40%,从而实现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成本。该设计完全符合欧盟CoC Tier 2及美国能源部6级 (DoE VI) 所规范的能效标准,更在满负载下实现超过94%的最高尖峰效率。

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兼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徐德鸿表示:“这是电源适配器设计的一大成就。我认为中国电源制造商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宽禁带功率组件,以进一步提高电源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

有别于早期的高密度电源适配器设计,NVE028A使用简单、标准、低成本的制造技术实现了小尺寸(51 x 43 x 20.5 mm)和突破性的功率密度(1.5W/cc,24W/in3 )。

纳微半导体首席执行官Gene Sheridan表示:“自从我们在2016年度应用功率电子会议和展览会 (APEC) 发表了AllGaN平台以来,纳微还推出了单芯片和半桥式GaN功率IC,业界最小的150W转换器,和现在我们发布的满足所有能效标准的业界最小65W USB-PD设计。这个高灵活性,高性能,高成本效益的小型化方案平台满足并超越移动和消费性市场预期。”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IDH合作:
直流快速充电桩计费系统解决方案
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模组
共享充电宝租赁系统

快包相关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智能充电插座  ¥30000.00
智能交流充电桩  ¥15000.00
基于QI的无线充电方案(RFID)  ¥10000.00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体积缩小58%!Vishay发布185℃耐受汽车级TVS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尤其在48V架构、ADAS与电控系统普及的当下,对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的功率密度、高温耐受性及小型化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大功率TVS往往体积庞大,难以适应紧凑的ECU布局。威世科技(Vishay)日前推出的T15BxxA/T15BxxCA系列PAR® TVS,以创新封装与卓越性能直面行业痛点,为下一代汽车设计注入强大保护能力。

SK海力士突破6层EUV光刻技术,1c DRAM制程引领高性能内存新时代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近日在DRAM制造领域实现重大技术飞跃。据ZDNet Korea报道,该公司首次在其1c制程节点中成功应用6层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显著提升了DDR5与HBM(高带宽内存)产品的性能、密度及良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先进内存市场的领导地位。

日月光投控7月营收超515亿新台币 AI芯片封测需求引领增长

半导体封测巨头日月光投控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7月公司实现营收515.42亿元新台币,较6月份环比增长4.1%,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微降0.1%。若以更能反映国际业务实质的美元计价,7月营收高达17.69亿美元,呈现更强劲的增长势头——环比上升6.5%,同比显著增长11.2%。这一差异突显了新台币汇率波动对账面营收换算带来的影响。

停产风波:宁德时代建霞锂矿暂停运营,全球锂市场再起波澜

据彭博社8月11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CATL)已正式暂停其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建霞锂矿生产作业,此次停产预计将持续至少三个月。这一重大变动迅速引发锂产业链高度关注。

巨头财报亮眼:联发科高通逆势增,车用云端成新战场

近日,全球移动芯片两大巨头——中国台湾地区的联发科(MediaTek)与美国的高通(Qualcomm)先后发布了最新一季的财务报告,为洞察消费电子市场动态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窗口。两份财报清晰地展现了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两大巨头正积极寻求多元化突破,竞相布局未来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