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技术的未来:从超级电容到生物发电

发布时间:2017-10-14 阅读量:152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现在的手机已经是多媒体互联网终端、而不仅仅是一支电话。当然,电池、充电技术迫切需要进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最有潜力的新型电池及充电技术吧。

超级电容

超级电容可能是最有望成为现实的下一代电池技术。首先,它能够在电场中存储能量,而不是在一个化学反应物中,这意味着它能够承受更多的充电及放电周期。

目前,很多科技公司均在开发超级电容,比如Skeleton Technologies,其产品使用了耦合技术混合超级电容,能够使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及输出等特性,在短短2-3秒便可充满电,并提供约100万次的充放循环,电池容量也要比目前锂电池高出50%。

固态电池

锂离子电池虽然问世已久,但具有普及度高、低成本的特性,所以完全取代它还不太现实。不过,诸如丰田等厂商,开始研发固态锂离子电池,相比液体锂电池不附带电粒子,更加安全且能够快速充放。丰田开发的固态电池,可以在7分钟内完成充电,大容量也非常适合在电动汽车上使用,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另外,固态电池未来的形态还包括铝空气电池、沙子电池等等,这些技术的重点均为环保、低成本且性能出众,也许有一天会完全替代液态锂电池。

不需要充电的手机

手机不需要充电,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工程师设计了一款手机,通过微型太阳能电池板不断吸收太阳能,手机甚至完全不需要内置锂电池。当然,目前的技术力只能为功能非常简单的手机提供电能,真正应用到智能手机上还需要时间。

环境的力量

获得电能的方式多种多样,甚至可以将周围环境的元素转化为能量。比如声音,一种技术可以通过纳米发电机将声音转化为电能,为手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从空气中吸收露水、并转化为电能。这个世界非常奇妙,而随着科学家们的不断深入,也许很多我们身边不起眼的元素,都能够提供能量。

空中无线充电

Qi等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为设备充电的繁琐操作,不需要再找数据线、连接,还是非常方便的。当然,这种基于线圈的无线充电方式仍需要设备与充电底座接触,并不算是真正的“无线”。而uBeam等空中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可以通过微波传输能量,在一定距离下实现真正的空中无线充电体验,设备再也不需要接触充电座,更加方便。

未来也许我们可以像使用WiFi、蜂窝网络那样,在空气中传播电能信号,充电这件事就变得So Easy了。

生物发电

人类是一种生物,自身便能不断产生能量,而这些能量其实也有可能转化为电能。比尔·盖茨基金会目前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从人类尿液中提取电能,称之为“微生物燃料电池”;还有通过集成纳米薄膜的硅胶结构,贴合在皮肤上产生摩擦生成电力,非常适合作为可穿戴设备的能量来源。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低功耗电池网络摄像机 远程唤醒 PIR报警

低功耗电池供电网络摄像机方案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压采集板


快包相关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电池充电的上位机和下位机,软硬件  ¥50000.00


>>购买VIP会员套餐

相关资讯
ASMPT主动清盘深圳制造子公司AEC,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2025年8月11日早间,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及LED封装设备供应商ASMPT发布公告,宣布其间接控制的全资附属公司——先进半导体设备(深圳)有限公司(AEC)的股东已于8月8日通过决议,成立清盘委员会,正式启动对AEC的自愿清盘程序。

全球首条8.6代ViP AMOLED线封顶 维信诺破解OLED量产难题​

维信诺联合合肥市投资平台重磅打造的合肥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迎来关键里程碑——主厂房于8月11日顺利封顶。这条总投资高达550亿元、设计月产能达3.2万片超大玻璃基板(2290mm x 2620mm)的产线,不仅是维信诺产能跃升的战略支点,更因其全球首次搭载无精细金属掩模板(FMM)的ViP技术,成为显示行业颠覆性创新的风向标。

HBM市场迎爆发式增长,SK海力士加速布局应对全球变局

SK海力士HBM业务规划组织主管崔俊龙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对高带宽存储器(HBM)市场表达了强劲信心。他指出,终端用户对人工智能(AI)的刚性需求为HBM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预计直至2030年,该市场将以每年超过30%的幅度强劲增长。随着AI应用生态的持续扩张,亚马逊、微软、Alphabet等全球科技巨头正投入数十亿美元抢滩AI基础设施领域,为HBM需求的稳健增长注入持久动能,确保了后续订单的高度可见性。崔俊龙展望,未来几年需求将持续攀升,到2030年,定制化HBM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跃升至数百亿美元级别。

新品发力但需求趋缓,联发科Q3营收预期环比下滑​

2025年8月11日,联发科(MediaTek)正式发布了2025年7月份的合并营收快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当月营收达到新台币432.2亿元,相比6月份下滑23.4%,但较去年同期增长5.2%。这一环比下降主要源于部分市场需求已在上半年提前释放,导致季节性回调。然而,同比增长反映了公司在AI驱动市场的持续韧性。

英特尔18A量产延迟:良率困境与战略挑战

据韩国媒体hankyung最新报道,英特尔备受瞩目的关键制程节点Intel 18A正面临量产延后风险。多方消息源指出,由于其核心客户产品Panther Lake处理器的良率表现未达预期,该制程的大规模量产时间已从原定的2024年底推迟至2026年第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