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3 阅读量:122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sunny
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传感器。传感器帮助汽车了解周围世界的情况,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原始数据,最终实现车辆的自动行驶。
不同的工程团队正在研究摄像头、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等不同传感器,但对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最重要的传感器仍然是激光雷达。媒体报道指出,激光雷达的发展已有几十年时间,而这也是成功开发L4和L5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向四周环境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光束来感知周围3D环境的装置。由Alphabet,Uber和丰田公司进行测试的自驾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激光雷达,帮助他们在详细的地图上定位,并识别行人和其他车辆。最好的传感器能够在100米以外的地方观测到几厘米的细节。
如今,激光雷达系统有2个主要发展方向,红外激光雷达系统加上微电机械系统(配上转动的激光发射器),或者采用固定状态的激光雷达系统。任何买了激光测距仪的人都在用这种方法在家中、建筑材料商店等地方测量距离,其能测量的距离可达数米。而对于驾驶员辅助系统,关键挑战则在于保证系统在任何环境状况下(温度变化、阳光照射、黑暗中或雨雪天气)都能正常工作,而且还要能辨认出300米以外的物体。当然,还需要能够体积最小,可以在最低的成本下大规模生产。
在自驾车的商业化竞争中,大多数公司认为激光雷达必不可少(特斯拉是个例外,因为它仅依赖摄像头和雷达)。雷达传感器在弱光和强光条件下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去年,一辆特斯拉汽车撞到一辆拖拉机拖车,导致驾驶员丧生,主要原因是自动驾驶软件未能区分拖车车身和明亮的天空。
激光雷达领域最主要的挑战在于,只有美国硅谷Velodyne一家公司实现了激光雷达的量产。几周前,该公司宣布,由于自动驾驶汽车厂商的需求,其主要激光雷达产品的产量已经提升了4倍。然而,这些传感器的价格仍然不适合大众市场应用,该公司最先进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成本仍高达数万美元。
而且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太快,不得不面对雷达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生产和销售激光雷达传感器在以前是一项相对小众的业务,如今这项技术却要作为数以百万计的汽车标准件,还显得不够成熟。
看一眼现在的自动驾驶原型车,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激光雷达传感器体积偏大。这就是为什么Waymo和Alphabet的自驾车单元所测试的车辆顶部都有一个巨大的黑色圆顶,而丰田和Uber的车顶有一个咖啡罐大小的激光雷达。
方案超市都是成熟的量产方案和模块,欢迎合作:
快包任务,欢迎技术服务商承接:
全球半导体制造商ROHM于2025年5月15日宣布,推出突破性30V耐压共源Nch MOSFET产品"AW2K21"。该产品采用2.0mm×2.0mm超小型封装,典型导通电阻低至2.0mΩ,兼具业界领先的功率密度与效能表现,标志着双向供电电路设计进入新一代技术阶段。
在2025年5月15日举行的台积电技术论坛上,其全球业务资深副总经理张晓强指出,半导体产业正迎来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动力的增长周期。台积电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值将同比增长超10%,而到2030年,行业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AI贡献的占比将达到45%。这一愿景的背后,是台积电在先进制程、封装技术及多场景应用生态上的持续创新。
全球领先的微电子工程企业Melexis(迈来芯)于2025年5月15日宣布,其年度股东大会正式通过决议,任命齐玲女士与Kazuhiro Takenaka先生为董事会新成员。此次人事调整标志着公司深化亚太市场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旨在通过行业资深人才的多元视角,赋能全球业务增长与区域本地化运营。
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领域正经历着技术范式变革。2025年5月,知名NPI代理商贸泽电子联合Analog Devices与Samtec发布的《工业应用中的机器人、AI与ML深度解析》电子书,系统阐述了智能技术如何重构现代工业体系。该著作汇集九位行业专家的前沿观点,重点揭示了三大技术演进方向:
全球半导体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TSMC)在5月15日举办的2024年度技术论坛中国台湾专场上,首次披露了年度产能扩张蓝图。据该公司营运/先进技术暨光罩工程副总经理张宗生透露,今年将在中国台湾地区及海外同步推进九个生产设施建设项目,包含八座尖端晶圆制造厂和一座先进封装基地,彰显其在半导体先进制程领域的持续领导力。